珍惜机遇 勇于担当
开创国土资源文学事业新局面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陈国栋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蓝天似水,红叶如火,沃野流金,硕果盈仓。在这美丽的深秋,美丽的北京,在部党组、中国作协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金秋十月,真是好戏连台,十二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天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胜利闭幕,掀开了以法治国的新篇章。党中央两次重要会议为我们这次大会点亮了明灯,为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我们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四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任务,修改《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作协新一届领导机构,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作协各项工作,促进国土资源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开创国土资源文学事业的新时代。
现在,我受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四届主席团委托,代表作协四届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作协工作的回顾
2009年12月,作协四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主席团。2010年,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在四届主席团的领导下,按照既定的全年工作计划努力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协会机构设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了各种文学活动,发现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发展壮大了作协队伍,理顺了外部关系,各项工作开局良好。其中,最重要的进展是理顺了作协组织关系。这年7月,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亲切关怀下,徐绍史部长,王世元副部长等部领导在部人事司“关于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有关问题的请示”上亲自签批意见,明确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作为作协业务主管单位,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责。部人事司在报告中高度评价了作协的工作,认为作协“在建设国土资源文化、宣传国土资源成就、发展国土资源事业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协主管单位改变后,为了顺应新的领导体制,当时的作协主席团常江主席主动提出辞去主席职务,这种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受到主席团全体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在此,也让我们再次向常老表示崇高的敬意,对他主持作协工作时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的领导体制为作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作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五年来,作协工作可用六个关键词来概括,即“打造平台、开展活动、培养人才、推出作品、搞好服务、完善制度”。这些工作,在作协主席团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都取得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可喜成就。
(一)夯实基础,为国土资源文化打造坚实的平台
一是将原来作协半年期的内刊《国土资源文学》改为双月刊的《大地文学》公开出版。在办刊的过程中,《大地文学》始终牢牢把握着国土资源的行业特色、包容开放的世界眼光以及关注生活的人文情怀,确立了自己“从大地中来,到灵魂中去”的鲜明特色。先后围绕部中心工作,推出了《为了共同的使命》、《国土所长》、《生命大营救》等一批极具分量的优秀国土资源题材作品;推出了“大地采风。走进山东地矿”、“高密文学版图”、“第一届创作研讨班学员作品选”等有影响力的专题;发现和推出了安勇、邹蓉、付久江、汪洋、孙大顺、贾志红、阿未、陈武、刘光富等一批中青年新锐作家。目前,《大地文学》已出版24卷,发表会员作品400余篇,逾五百万字,并与全国多家知名刊物、网站建立了联系,特别是在2011年首次进入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期刊《小说选刊》的目录概览,并于2013年被《小说选刊》选载,扩大了《大地文学》和国土资源作协的影响?!洞蟮匚难А芬殉晌嘌嵩?、发现人才的主阵地。
二是利用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打造国土资源文学园地。在办好《大地文学》的基础上,作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通过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副刊,打造国土资源文学园地。先后与副刊一起完成了二十多个专题的重要策划,推介了40余位作家在副刊进行人物专访,推荐了50余位会员的作品在读书版进行评介,在为报纸副刊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通过报纸的平台扩大了国土资源文学的影响。
三是加强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的建设,建好广大会员的网上家园。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更换了服务器,域名也变更为国土资源报网的二级域名。为了保证网站正常运行,作家网后台进行了海量数据的转移,保证了用户数据与历史资料的完整。在此基础上,对网站页面进行了部分改进,使得协会信息发布、制度发布、会员入会等更加便捷。五年来,国土资源作家网发表协会消息、通知334篇,作家作品23228篇,拥有注册用户3613人?;咕侔炝恕罢淹ū磷试刺獠亩唐∷荡笕缛似薄钡榷啻斡杏跋斓幕疃?,成为会员交流的重要平台。
四是加快了新媒体的建设步伐,利用新媒体传播国土资源文学。从2011年开始,作协创建了官方微博,截至目前已发布消息1000余条,浏览量达500万次以上。在做好日常动态发布的基础上,还与《中国国土资源报》官方微博合作,先后完成了新人奖颁奖典礼、电影《守护家园》开机仪式、昭通杯网络人气奖投票等一系列微直播策划。创建了国土资源作家微信群、国土资源作家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传播力扩大作协影响。与中国作协中作华文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推出了国土资源职工移动阅读平台。
五是创办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通讯》。为及时、全面地反映作协动态和会员信息,作协秘书处创办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工作通讯》,向国土资源部、中国作家协会及中国地调局、海洋局、测绘局、部机关各司局、直属事业单位报送,并向会员发送电子版。
目前,作协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报、刊、网、微博、微信、移动阅读平台、内情等多种传播手段的立体化平台,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围绕部中心工作开展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活动
结合部中心工作和当前形势,作协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在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方面献策出力,在引领全系统文化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五年来,比较有影响的重大活动有:与部办公厅合作,承接了部文化建设项目,起草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
与中国国土资源报社联合举办了“太湖杯。大地诗心第二届全国乡土诗歌大赛”,先后收到了近千位诗人的四五千首作品,充分表现了国土资源文学的长足发展和社会影响力。
与中国作协合作,组织召开了《天地良心o万里在安徽》作品研讨会,包括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在内的30余名作家、评论家、记者参加了活动。
与部办公厅、直属机关党委合作,策划召开了“大野为证——黄世英地质文学创作50年座谈会”,包括时任副部长徐德明在内的30余位领导、作家出席会议。
与部直属机关党委、国土资源报社、中国地质图书馆合作,先后组织开展了三届“书香国土。智慧人生——国土资源系统读书大赛”,在系统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与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中国地质图书馆、广东省地质学会、中山大学等单位合作,举办了两届地学诗歌大赛,参与人数逾3000人,参赛诗歌逾万首,出版了《地学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选》两辑,引起了海内外诗人的广泛关注;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重点中学合作,举办了8次地学诗歌进校园活动,累计参与人数逾万人;与广东省作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了《矿物珍宝——岩矿美石世界的诗意记述》首发式暨地学文化作品学术研讨会;与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了胡红拴《地球语汇》及地学诗歌研讨会等。
与《小说选刊》、云南省昭通市国土资源局、昭通市文联合作,策划实施了“昭通杯o首届国土资源题材短篇小说大赛”。这是国内首次以国土资源为题材的小说大赛,吸引了700余名作家参与,包括《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十月》等期刊的主编出席了颁奖典礼暨国土资源文学论坛。
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作家出版社合作,组织召开了长篇报告文学《生死大营救》首发式和研讨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出席首发式并致辞,胡平、白描、王必胜、张陵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媒体记者30多人出席了会议。
努力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开辟了文学创作基地。五年来,作协先后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延庆分局、山东省高密市国土资源局、辽宁省新民市规划国土局、河南省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开展了文化共建活动,并在山东高密、河南商丘、辽宁新民等地建立了3个文化共建基地,在贵州103地质队建立了创作基地。5年来,通过文化共建的平台,先后举办大地采风活动10余次,联合捐建农家儿童书屋4座,举办国土资源文化下乡活动3次,举办全国楹联大赛一次,发展会员20余名,策划出版图书5本,并策划筹建了中国土地文化博物馆,在提升国土资源作协形象的同时,扩大了国土资源文化的社会影响。
作协在影视领域也进行了探索并迈出了第一步。以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为基础组建的中地文化传媒中心影视部已开始实质性运转,已与北京融智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国土题材系列电影及纪录片的创作、拍摄,目前正在筹备电影《寻明胜》的拍摄。
省级分会的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河南省首家成立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河南省分会,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三)多路径、多层次发现和培养人才
五年来,作协通过《大地文学》、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国土资源作家网等创作主阵地建设,以及签约作家、创作研讨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路径、多层次地发现和培养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先后完成了五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推荐工作,先后有10名会员加入中国作协;先后遴选了10名会员进入鲁迅文学院学习;推荐1名会员参加中国作协青创会;推荐5位会员的作品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的重点扶持。
制定了出版扶持计划,通过重大题材项目、重点扶持作品项目、会员丛书项目等方式,对会员创作进行扶持,为会员图书出版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目前,已出版重点扶持项目丛书8册。
成功举办了三届高规格的作家创作研讨班,先后聘请任洪渊、刘庆邦、施战军、张清华、王兴东、王晓鹰、仝晓锋、李炳银、李春雷、赵瑜等国内一流专家为学员授课,先后有近160余名会员参加了学习。期间,还组织了学员作品研讨会、影视沙龙、文化采风等活动,对提高学员创作水平、促进学员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开展了签约作家工作,先后确定了两批28名签约作家,为优秀作家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平台。其中,创造性地开展了驻会作家制度,先后策划实施了三名作家的驻会签约工作,开启了作家培养新模式。
不断吸收优秀创作力量加入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五年来,共发展会员327名。目前,会员总数达到909名,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9名,极大地推动和激励了全系统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学习和创作热情。
(四)下大力气抓精品、出力作
五年来,作协相继组织许多作家深入一线采访,创作了一批在系统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土资源题材作品。组织陆德琮等16位作家创作了报告文学集《为国家寻找宝藏》,重点宣传了大地调开展以来有重大影响的12个矿山的找矿发现。组织黄世英、郭友钊、刘扬正、梁守德4位作家深入西藏、新疆、青海等野外一线实地采访,创作的《生死大营救》,被作家出版社列为“中国文学创作出版精品工程”,被国内报告文学专家评价为“行业文学的新突破”;组织陈国栋、马亮、陈国章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生命在大地上闪光》,出版后引起系统内强烈反响;组织修成国、郭传义、秦锦丽、王珊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土地整治报告文学集《大地作证》;组织郭传义等10位作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国土资源执法卫士报告文学集《国土资源执法卫士》;组织陈国栋、梁守德等作家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集《寻找。感动中国的国土人》、《寻找。感动中国的国土人2013》,形成了国土资源文化品牌;组织陈国栋、陈国章、陈廷一、梁守德、刘将成等作家,先后创作完成了报告文学《首席代表陈慧丽》、《为了共同的使命》、《悠悠赣南红土情》、《青山红土鉴忠诚》等在《中国报告文学》发表,引起社会关注。组织诗歌委员会选编出版了《中国地学诗歌双年选》,组织评论委员会选编出版了《书香。人生——首届国土资源系统读书大赛优秀作品集》等。
良好的创作氛围,点燃了会员的创作激情。五年来,国土资源作家的创作呈现“井喷”之势,不少会员出版了最新力作,许多会员的作品频频出现在《人民文学》、《文艺报》、《中国作家》、《诗刊》、《小说选刊》、《十月》等国内一流文学报刊,许多会员的作品荣获省级、国家级奖项。
小说方面,杨沐的长篇小说《双人舞》获海南省文联、作家协会主办的“奥林匹克长篇小说大奖赛”年度提名奖和十部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集《阿纳提的牵马人》获海南省最高文学奖项海南文学双年奖(2010-2011年)三等奖;付秀莹的短篇小说《爱情到处流传》获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郁达夫文学奖,中短篇小说集入选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推出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刘宏伟的长篇小说《地产魅影》入围茅盾文学奖前四十名;刘光富的《老树下的快乐时光》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王旭的长篇小说《大赢家》荣获“榕树下第五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特等奖。
诗歌方面,魏连春(阿未)获《诗选刊》“2013年度先锋诗歌奖”,并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张常春(张二棍)获《诗歌周刊》2013年度诗人奖;朱以品(铁夫)获“2011青年文学诗歌奖”;马亭华(黑马)获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一等奖。
散文方面,高洪雷的历史散文《另一半中国史》出版后登上光明书榜榜首,荣获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创新教材奖,被改编为电影后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奖;杨广虎的《终南漫笔》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秦锦丽的《月满乡心》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优秀奖、《胡杨般的三姑》获得甘肃省黄河文学奖优秀奖;刘虎入选“甘肃儿童文学八骏”,其散文作品《遭遇狼》获得甘肃省“黄河文学奖”;夏磊的《月碎沱江》荣获中国游记文学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一枕清霜》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宋长征《住进一粒粮食》获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李汀《农谚里的村庄》获首届四川散文奖。
报告文学方面,陈廷一的《生死系于土地》荣获第二届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奖三等奖,同时入选了由北京文学杂志社主办的“2011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共和国的红舞鞋》获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奖提名奖;窦贤的长篇报告文学《纵横高原》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优秀奖。
影视文学方面,黄世英编剧的电影《生死罗布泊》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向党的十八大重点献礼影片;欧阳黔森编剧的《奢香夫人》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26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陈玉福的电视剧本《建军大业》获得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朱梦棣担任制片的《五月花开》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中国梦”剧目展播。
科普文学方面,郭友钊创作的《解密天碑地书》、胡红拴主编的《名山胜地桂冠里的地学奥秘》、《矿物珍宝——岩矿美石世界的诗意记述》、黄新燕策划的《国家地质公园口袋书》获得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图书奖;胡红拴主编的《矿物华藏》荣获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提名奖。地学科普老前辈刘兴诗先生创作的科普作品总数已超过200部,为地学科普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国土资源作家出版作品200部以上,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发表作品逾500件,获得省级以上政府奖项二十余次,全国性征文奖项近百次。
(五)加强管理,为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热心为会员服好务是作协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完善了会员管理。对全体会员信息进行重新登记,完成了会员证的补发、会员表的补填,对协会档案和会员作品进行了分类建档;并逐步开展了电子档案管理。
向相关的地方作协通报我会在当地的副主席、常务理事和理事名单,希望地方作协在创作、培训、申报、采风、组团、交流、与会等方面给予关照,有的省区已经主动与我会会员进行联系。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中国作协创联部、创研部、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鲁迅文学院、《文艺报》、《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等开展交流合作,为我会会员打造更多发表作品和交流的平台。
与中国作协中作华文数字出版公司合作,开展了“中国作家数字作品库”工程,为会员作品的电子版权转让搭建了平台,也为国土资源作家数字作品资源库建设奠定了基础。
通过采风、笔会、座谈等活动,组织会员交流学习。
(六)规范制度,加强作协自身建设
五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管理办法》、《签约作家管理办法》、《创作研讨班实施办法》、《分会管理办法》、《会员发展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四届理事会工作规划》、《大地文学理事会发展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规范了作协的运行机制,为作协谋求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五年来工作中的体会与思考
回顾和总结四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还应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大作品”创作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中短篇小说创作优势明显,长篇创作有待突破;各种文学门类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门类还很薄弱;《大地文学》的读者群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文学新人的培养、文学评论队伍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在增强市场意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上,还需要努力探索和实践。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差距和不足,立足全系统文学发展实际,发扬成绩,攻坚克难,实现新的突破。
为此,我们要坚持四个“必须”:必须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要时刻谨记作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良知,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为社会担当。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艺术个性和艺术形式,生动反映全系统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倡导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
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意识。紧紧围绕部党组为全系统规定的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部党组做出的中心工作部署,努力创作反映伟大时代变革、描绘全系统职工精神风貌,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必须始终坚持“出精品、出人才”这一中心任务。实践证明,作协必须把服务作家放在首位,必须紧紧抓住“精品”和“人才”这两个工作着力点,以真诚的态度和作家交朋友,为作家办实事、办好事,把作协建成和谐的“作家之家”,才能为文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营造良好氛围。
必须始终坚持“扎实生活,诚实写作”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态度?;渡硎贝睿欢戏岷褡约旱乃枷牒鸵帐趸?,以富有时代气息和国土特质的文学方式演绎生动的时代生活,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传达独到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历史感悟,才能创作出内容丰富、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
各位代表、领导、朋友们,五年来的成就,是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正确指引的结果,是部党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作协全体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作协主席团,向全体会员表示衷心感谢!
三、今后五年作协工作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为全国人民迎来了充满生机活力、孕育无限希望的春天,也为国土资源文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全系统广大作家一定要牢记责任和使命,把自己的创作活动自觉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之中,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国土人的崇高精神和感人故事,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作协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坚持富有国土资源特色的文学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适应新形势,开辟新领域,创建新机制,培养文学名家,推出文学精品,弘扬国土精神,填补组织空白,壮大文学队伍,为实现国土资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方向,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文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精辟阐述了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明确提出了文艺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使命,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展文学工作划定了基本航线,为文学创作者标注了价值航标。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牢记使命,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二)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精品力作。
充分发挥作协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优势,团结带领广大会员,不断增强文学修养,深入生活,潜心创作,通过文学创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着力描绘波澜壮阔的国土资源事业,又要反映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深刻表达社会变革进程中蕴含着的时代精神,为国土资源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用层出不穷的精品力作,推动国土资源文学的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精品创作扶持机制和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一是大力实施精品战略。认真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重点创作选题扶持办法,将重点扶持项目做成具有社会认可度的精品项目。二是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大创作研讨班力度,并通过笔会、改稿会等形式,全面提升作家素质。三是加强作家深入生活力度,努力与系统内外有关单位和各文学创作基地的联系沟通,引导和支持作家深入生活,汲取营养。
(四)推出更多优秀青年作家走向全国。
以培养文学新人为重点,建立青年作家发现、扶持和激励机制,努力做到“高标准,多层次,广覆盖”。进一步完善宝石文学奖新人奖评比和奖励办法,激励青年创作人才的成长。定期举办青年作家读书班,并使其制度化、长效化。进一步完善协会签约作家评定、考核机制,坚持向基层倾斜,向青年作家倾斜的原则,为青年作家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重视优秀青年作家群体的打造,集群式推出文学新人,使他们能够在文坛上整体登场,集体亮相。重视对网络文学作家的扶持和引导,在重点作品扶持、培训教育、文学评奖、发展会员等方面,注意关心和扶持网络文学作家,引导激励他们创作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学作品。
(五)进一步扩大国土资源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加强与中国作协、各大文学报刊、社会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国土资源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的推介力度,推动国土资源文学进入主流文学界,扩大国土资源文学的社会影响。加强与?。ㄇ校┘蹲餍胄幸底餍奈难Ы涣?,达到拓展视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作协刊物《大地文学》目前是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发行,要力争在明年为《大地文学》争取一个正式的刊号,有自己名正言顺的“户口”。
(六)进一步做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研究工作。
充分发挥文学评论在推介优秀作家作品、引导创作和阅读等方面的作用。适时召开文学评论工作座谈会,不断完善特约研究员制度,采取课题管理办法,活跃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逐步培养一支功底扎实、实力雄厚的文学评论家队伍。
(七)进一步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在会员联络和创作交流方面的作用。
实践证明,以专业委员会为依托,面向基层作者和会员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团结相关体裁创作的作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作家的积极性,具有组织灵活、针对性强、参与人数多等特点。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继续发挥这一优势,进一步将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八)增强市场意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学形势的变化,文学作品与影视、网络等媒体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化趋势日益显著。我们要努力探索和深入研究“市场效益”这一课题,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要更好地借助新兴媒体及其运行模式,探索文学作品向市场效益转化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文学与影视、动漫、网络等产业的联姻互动,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九)着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
要努力适应文学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强化作协内部管理,加强作协制度建设,使我们的服务工作程序规范、公开透明、优质高效。作协秘书处要继续发挥好桥头堡的作用,形成“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良好风气,把作协建设成为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
各位代表、领导、朋友们,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我们要认真学习,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精神,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部党组的亲切关怀下,广大会员一定能够珍重使命,勇于担当;珍惜机遇,乘势而上;珍视舞台,演绎精彩。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好的工作作风、更好的创作业绩,为了“中国梦”的实现,为了国土资源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