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光是在等待中度过的。
因为等待能为一天的生活提供依托和信念,等待就是欢喜,等待就是欣慰,等待也许就是灾难。尽管不少时候等待落了空,但我们还得等。
等待深秋飘逝最后那片落叶,需要的是时间;等待野花收敛最后一丝笑容,需要的是耐心;等待林泉滴枯最后一抹心韵,需要的是信心;等待轻轻柔柔的声音满怀爱意地呼唤我的名字,是真实感情的流露;等待急切的叩门声后,轻快的脚步声向我奔来,那是一种久违的期待;等待黄昏夕照里眉下透明的深邃,等待朗朗月光下唇际圆圆的朦胧,那是对生命的眷恋;等待和风丽日中浅笑低语的含蓄,那是一种心灵的渴望。
总之,等待是需要耐心的。尽管如此,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值得去等待的事:耍笔杆的,仿佛千年的祈祷,在焦急、殷切的等待自己“爬格子”的辛劳变成铅字和社会见面;坠入情网的,等待一缕痴心,一种热烈与羞涩,等待春夜的情人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及其之后的种种温馨;倚门盼归的,等待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片全心的挚爱……不过,我并不喜欢所有的等待,无论所等的是好事、坏事、不好不坏的事、好坏未卜之事;也无论所等待的事是幸福的,还是灾难、是祸殃,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总之,等待这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等待的时候,总想画一叶小舟,一叶远航的小舟,却又漫不经心地在路边湿漉漉的草丛里信手摘起一片绿叶,作为梦的开始。
等待好事最怕的是姗姗来迟和根本来个白等。而等待坏事,看来也最需要耐心。自然坏事论到谁谁也不愿等,之所以要等,不是迫不得已,就是在劫难逃,一颗心悬在半空中,七上八下,焦躁不安。
在滇西北考察期间,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外国记者在丽江,看到那里的人都很悠闲,走路都非常慢,每天会有许多人在四方街上晒太阳,什么都不做。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对一个晒太阳的老太太说:“你们整天这样,不觉得浪费时间吗?”老太太反问:“你们忙忙碌碌活八十,我晒晒太阳也活八十,你为什么那么着急去赶死呢?”
等啊等,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它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眷恋和回忆……
如今,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华夏大地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不少干部和群众正以“只争朝夕、百舸增流”、“坐着谈不如起而行”的精神,积极投入,迈进了扎实的步子。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一些人中间还存在着等的思想,有的等“机遇”,有的等“政策”,有的等“经验”,有的等“指标”,有的等“天上掉下馅饼”,有的等“财政拨款”…… 面对艰巨紧迫的经济建设任务,畏首畏尾,左顾右盼;人家红红火火搞经济建设,开展市场经济,他这里依旧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显然,这种种等反映出一个精神状态,这就是怕:一怕对改革政策“吃不准”,二怕勇为人先有风险,三怕机制转换会“乱套”…… 怕来怕去等来等去不改变,改革就难以加大力度和迈开大步。其实,我们搞市场经济不能靠等加快开放步伐,加大改革力度,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要想改革取得累累硕果,不冒一点风险,不破一点阻力,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味地等别人出了经验再“依样画葫芦”,改革的经验又从何而来?改革要获得成果又从何谈起?改革不能靠等,还因为当前改革的条件和环境较为有利,时机很好。在这种条件下,显然那种无休止的等待,是与催人上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潮格格不入的。
滇西北考察归来已有数月,站在窗外面对着幽幽的苍穹我思绪万千: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正如同人类自身,从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无论它们多么富于创造力或多么坚不可摧,在过两、三个月就是春天了,那时应是:有金子般光泽的阳光跌落在河滩里摇曳的水草上,有鱼儿在洁净的潭底梦见天空中多情的飞鸟,春风又起漫山的花朵朝向温暖的阳光,寒冬退去,铺天盖地的芳草不用等待也会一直连到天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