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阳雀坡散记

来源:作者:周明军时间:2017-03-01热度:0


阳雀坡散记

                □周明军

如果没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之邀,我与阳雀坡古村一定还不能相见。虽然我早已对这个闻名遐迩的地方耳熟能详,但苦于没有机缘,总是在书本里,在我家乡洗马潭人的传说故事里,很早就有了关于阳雀坡的记忆,特别是我奶奶和姑姑讲的关于闹龙灯的故事总让我铭刻心中,久久难忘。


(一)

元宵节里,天空晴朗。中午时分,我随着怀化市诗歌协会和鹤城区作家协会一行二十余人观龙灯采风团,在全国著名诗人、市作协秘书长柴棚的带队下,历时两个小时从怀化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抗战古村阳雀坡。一下车,诗人作家们便如阳雀鸟般的欢呼,兴高彩烈。

有人笑问:阳雀是只什么鸟啊?有人说:阳雀阳雀就是杜鹃,是布谷鸟,是催阳春的鸟啊!有人说:阳雀顾名思义就是山雀子,如画眉鸟一样大小和美丽,在春天里发出悅耳动听的鸣叫声。话一说完还模仿鸟叫吹起了哨音,真像,口技不错!引起了大家的称赞。在笑谈中不知不觉地步入了扎有戏台的巨大空坪广场上。我看见戏台上正在演人戏,穿着古装、画着丑脸的男演员满口唱词尽是我家乡口音,听起来十分亲切。一问,就是本地的乡村剧团的。

我家乡洗马潭与阳雀坡只相隔30多里,中间也只隔着一座山。我奶奶的娘家就是位于黄茅园的毛湾古村,而阳雀坡也是在不远的龙潭横板桥株山村,该村王姓人氏还是从黄茅园湾潭村搬迁至此地的??梢运档赜蚪?,民俗相同,语言一致。所以洗马潭与黄茅园、龙潭乃至阳雀坡等地都是互通姻亲,表兄弟姨姐妹关系很多。如在解放前我奶奶是从黄茅园嫁给洗马潭的爷爷的,解放后《婚姻法》还未规定表兄妹不可婚配时,我姑姑是从洗马潭嫁给龙潭阳雀坡的姑父的。说句实话,我奶奶和我爷爷是表兄妹关系(奶奶是爷爷母亲的亲侄女),我姑姑和姑父是姨兄妹关系(两人的母亲是亲姐妹关系即我奶奶和姨婆)。所以洗马潭、龙潭、黄茅园和阳雀坡等地的人脉关系是亲上加亲,难解难分哦。

漂亮的导游说,据说王氏第23代传人王守迪因病去世时还不到30岁,留下年轻貌美的妻子冯娥和4岁的儿子王文宗。母子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又加上年轻寡妇门前事非多,导致冯娥母子常受族人欺侮和白眼,但冯氏很有骨气,做好充分准备,在一天早晨带着儿子离开了黄茅园湾潭老家来到了相距不远的阳雀坡,见此地四面环山,鸟语花香,是一个宜人居住的好屋场,于是就定居下来,代代传承,到如今则是上下三百余年的古村落了。从其修建的第一栋古居宅后,在大门左边墙上就镶嵌一块石碑,上书有“与人为善,取财有道。只许建房,不许拆屋”的祖训,子孙繁衍,兴旺发达,之后又陆续修建了五栋民宅。每座古宅在左边门侧一米多高的砖墙中均修有土地屋,象小抽屉一样,里面放有点灯油的香火灯盏,每到夜晚就家家户户点亮油灯,插上香火,这既是对土地神灵的尊敬和虔诚,又是供夜晚行走照明之用。新春佳节,每户门上都张贴了红红的春联,增添了过年的喜庆和氛围。

当我们步入第一号古宅院内时,窗花红纸,木门高大,真有宅院深深,古色古香之感。侧房悬吊古制婚床,问为何吊置?说是为了防腐而离开地面湿气。中房留存一古式榨油坊设施,可以说,这些什物,存世不多了,大家都为这户主人的收藏之先见,儒雅有文化很佩服。在古宅晒谷坪外墙边摆靠着一串草把龙灯,作家们一时兴起,一声邀喝,大家就舞起了草把龙灯,我舞着张开大口的龙头,带着大家走起了龙步,左右舞晃龙头抢宝的架势,让我一下子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舞草把香灯讨粑粑的岁月,于是我念起了祝愿词:

龙灯头上一点黄,今晚特来贺华堂。

华堂修得高又高,健康长寿人命好。

华堂修得宽又宽,年年发财有存款。

华堂屋主很大方,真龙保佑源流长。

每念一句,大伙接着一句:好?。∪缡切禄榛?,则念道:

龙灯头上一点青,今晚特来贺新婚。

新娘模样真美丽,新郎相貌真雄伟。

郎才女貌配成双,佳偶天成恩爱情。

今年喝过白酒宴,明春就有甜酒喝。

恭贺新婚甜蜜蜜,龙灯贺后生龙孙。


(二)

来到第二号古宅,只见门墙上面悬挂一架竹棚座轿。导游说,抗日战争时期,湘西会战总指挥王耀武将军就是坐这顶轿子到阳雀坡住了一晚视察慰问驻扎在此的抗日将士们,第二天又坐轿子去洗马潭到塘湾再乘车回安江指挥部(龙潭至塘湾公路是解放后才修建的,史载龙潭群众为庆祝通车连唱了三天三夜的阳戏,可见场面之欢庆热闹而隆重),当时将军请了当地四位轿夫,之后还付给每人三块银元作为劳务费,据说银元代代相传后人,至今保存完好。缅怀将军在此地挥鞭壮山河,将士碧血洒疆场之英烈史实,我们不仅为雪峰山战役的全面胜利而欢呼,更为这一方风水宝地而惊叹!

在这栋房屋的厨房后面有两口鸳鸯水井,清澈甜润,想起将军在此宿住的厢房及雕花木床,想起古井泉水永流不息,将军是一定品尝饮用过的??!作家诗人们一一鞠水而品,合影留念,盼望好梦成真,灵感涌现。在这里,家家户户皆有两口水井为荣。风水宝地阳雀坡也许正是有了这一方山水的滋养和照应,到现在才会有如此美好幸福的日子和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三号古宅因正在修缮则绕其侧边石路走过,见内是水泥浇铸,外面沾满木板,这种?;す耪痉孔拥姆椒?,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为这户主人家的想法而佩服!到依山而建,土墙古朴的第四号古宅时,屋主中堂正摆有两三桌酒席,只见各位亲朋正在共进晚餐,酒香扑鼻,热情的女房东见我们一行打着采风队旗的作家们,一个劲地邀请我们喝杯酒吃晚饭,我们连忙推辞道:谢谢啦,你们的团圆饭吃的真是好热闹的?。〈佑也嗝懦隼?,只见土墙上布满蜂窝和枪眼,星星点点,显示古老和沧桑。因时间已到下午四点多了,为了节省时间参观下午五点半开始的元宵灯会,导游说位于左边山上的第五号古宅不顺路就不去了,于是我们紧跟她往最高处的第六号古宅走去。当走到古宅下方的稻田边时,导游指着稻田说,请大家看下这块田,弯弯的半圆形不是个月亮吗?还有下方的一块田不是一个日字吗?对的,你们说对了,就是这栋住户前有日月同辉,阳光普照之意!走过一篷高大的芭蕉树就来到大门口,往远方望去,视野开阔,山峦叠翠,让人心旷神怡,不愧是站在最高处。步入大院,中堂摆有两笼蚕灯,一红一绿,甚是好看?;褂泄胖品纳捶南咔僮?,很是古老的设施,基本上很难看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在绣楼下喂鸡,他的老伴伊俚蛙那地说着话,显得很高兴,他说他老伴头脑有点神智不清,要我们不要理会她,他还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就留下两个老人守屋了。我们祝福他夫妇俩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离开时,他一个劲头地同我们挥手致意。


(三)

离开古宅,来到路口,我又特地留意了古村三副对联,黑底金字,古色古香。如抗战古村阳雀坡牌坊对联是:

历乾隆经民国三百年古村依旧;

遭战火遇劫难十几代文脉尚存。

阳雀门牌坊的对联是:

阳雀鸣春歌盛世;

门盈瑞气报福音。

还有游客中心牌坊的对联记不住了,但对黎明桥的对联记得牢靠:

黎明古桥经风雨;

阳雀报春唱新歌。

此联也许是古村为感谢我们雪峰文化研究会会长陈黎明先生热心投资建设和保护而留下的纪念物吧!这样投资巨大的工程和项目,也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功德无量的大善事大实事??!心里涌起了一股无比钦佩和赞叹的暖流。


(四)

下午六点,鸡年元宵灯会在阳雀坡大操场正式开始。围绕直径70多米的圆形操场人来人往,层层人挤,甚至连操场三面高山,周边高楼屋顶上都站满了观灯的人群,初略估算至少三万多人,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在经过祭祠中华人文始祖,被誉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一人的伏義,聆听了音古韵婉的女声合唱《祈祷歌》之后,各种各色彩龙灯照彻夜空,失传六百余年的雪火龙龙灯横空出世,闪亮登场,还有器宇轩昂的高把灯,声若雪啸的喔喝灯,憨态可掬的宝蚕灯,翻江倒海的鹅颈灯,嬉闹古朴的草把灯,新奇别致的竹筒灯,传说典故的故事灯,造型奇特的板凳龙,还有狮子灯,龙船灯,蚌壳灯……三万人的狂欢,见证了百龙狂舞闹元宵的热烈场面,用最浓的年味感受乡愁留住幸福。

考虑到诗人作家们观灯时还没有吃晚饭,雪峰旅游文化公司陈总委托《文化龙潭》主编姜庆华先生和《花瑶》作者谌许业先生陪同我们在龙潭街上用餐,席上谈笑风生,离不开龙灯话题。我也讲了黄茅园喔喝灯到洗马潭成落汤鸡的故事,当然是我奶奶在世时给我讲过的故事了:

据说有一年元宵节前夕,黄茅园喔喝灯到洗马潭贺灯拜年,主人家热情接待,倒酒敬烟,还有红包打发??傻苹姑凰M辏恿撕彀鸵簧负韧磐獬迦?,因舞灯人均是年轻力壮,竞一下子将门楣挤掉,惹得主人家心里不满,说是新年里倒楣兆头不好。第二年新春贺灯时,喔喝灯又来了。主人家还是热情接待,因是天寒地冻,为防滑在操场坪上酒下许多谷穅谷壳,由于寒风一吹,吹到了操坪旁的渔塘里,上面一层谷壳,如操坪一样。当喔喝灯一声喔喝,龙头带路,速度之快,一个一个的跳入了水塘中,犹如落汤鸡一般。围观的主人家们赶忙帮忙拉舞灯人上岸,他们不好意思还是一声喔喝弃灯而跑了。从此起黄茅园喔喝灯就再也不来洗马潭耍灯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只听奶奶说过这喔喝灯的故事,但我从未见到过这种龙灯,虽然我见过洗马潭的断颈龙灯,但对喔喝灯真没一点印象。如今这两种龙灯均已申报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龙灯。今晚的观灯也终于实现了我心中对喔喝灯的直接观感和亲身体验,也让我在怀念亲人的同时,感念到了家乡的古老传说和文化印记。真的是一次欢快而又难忘的闹元宵之夜?。?/p>

回到怀化,已是深夜,但我毫无睡意,在书房里提笔写起诗歌《阳雀坡的传说》:

阳雀坡很美

美在阳雀

阳雀鸟

叫的动听

像在诉说

三百年前

有一位女孩名叫冯娥

在这里与情郎王哥哥

对歌

两情相许暗生秋波

郎才女貌瓜熟蒂落

婚后五年 突生变故

王哥哥染重病

面对床前母子

紧紧拉着冯娥的手说

好好把儿子养大

为王家留下一脉香火

冯娥流泪答应

那怕砸锅卖铁

那怕离井背乡

我也坚守在阳雀坡

许下的初心和誓言

母子相依为命

勤苦劳作自力更生

修起房舍开挖稻田

时光悠悠 岁月渺渺

儿子终于长大成人

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冯娥也做了奶奶

在阳雀坡

六大院落

子孙繁衍

胜如世外桃源

阳雀坡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是关乎爱情的

         

    今天是2月14日(丁酉年正月十八),也是西方的情人节,特记之。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思念恰在仲春时

下一篇: 畚箕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