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一样,今年清明例行回老家扫墓。
老家就在大山脚下,三面环山,门前是一大片农田和绿油油的庄稼。右边是条乡村水泥公路;左边有条小河,弯弯曲曲好像一条巨蟒,从左往右脉脉地流入章江的一条支流。
汽车驶入老家??吭诠寐枥衔莞啊Q奂盖鬃诖竺抛蟊叩囊徽盘σ紊仙固?;母亲还在菜地里劳作;老二带一伙人在建他的红砖楼房。
女儿先下车,走到爷爷叔叔婶婶跟前逐个问个好,然后帮他妈妈从车上取下行李物品。这次又托人从缅甸带回些治疗痛风病的名贵药材。父亲上次说“效果很好,消肿快,手足关节也不痛了”。
走到父亲跟前,握住他干苍的手,感受到从他体内洋溢出一股微弱的暖流;看着他长满色斑的脸,露出了一丝喜悦的微笑。我打量着这张苍老而又古板的太师椅,非常的惊讶!问他“几十年不见,怎么还留着?”他说:“还不是老二,拆老屋才找出来的呀?!彼6僖幌?,接着说:“九几年,有个老板肯出一千块,我都不卖!”
这张太师椅我仔细地考究过:高118厘米,宽至扶手外边76厘米,前后脚跟距离55厘米,靠背与座板的高度比正好是0.618——我很惊讶地感叹——这不正是黄金分割值吗?选材很讲究,全部采用岭南樟木,纹理顺直;做工也精致,板料厚实,榫卯结构;左右扶手板、正面边板和背板,分别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六兽图案;座板中央刀刻一个大圆,圆内是北斗七星图;椅脚雕成兽蹄。整体看上去沉稳庄重、文雅大气。由于年代久远,原本朱红色的油漆已经只剩下暗黑色的斑斑点点了。
小时候听祖母说,曾祖父是个老中医,常坐在太师椅上给人看病。他善长医治蛇伤、猪婆疯、黄肿病等疑难杂症。有的人来看病无钱买药,他毫无顾忌先治病救人。时常劝善家人:“救人一命,功德无量,比烧香拜佛更管用”。
曾祖父育有三子一女,祖父排行老三,分家后这张太师椅就留在了我家。祖父把它摆放在客厅神台桌的正前面——八仙桌的上席位。
祖父是解放初期的老党员,文化不高,只念过三年私塾,当了十多年的大队书记。那时,我家也就成了党组织的会所,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站。
在我印象中,这张太师椅几乎成了祖父的专座。召开党的会议,他坐在那里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学习党的文件,讨论农业生产问题,分析农民思想动态。群众有问题来我家找他,祖母常?;崮美椿ㄉ?、豆子等果品招待乡亲。他坐在那里耐心地开导人的思想,问长问短,问寒问暖。自己家族内部有矛盾,他坐在那里主持会议,先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一指一点,再大的火气也就悄悄然地息灭了。
在我记忆中,祖父常用的话语有:“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共产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焦裕禄”……明眼人都知道,这些话语大都是来源于《毛泽东选集》或政策文件。祖父时常用这些话来训我,其实我也不太懂。真的,听来听去都感到很腻了!
我刚上小学那年,祖父年已花甲,他从大队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在往后的岁月里,什么打架的、偷鸡摸狗的、小两口闹矛盾的、兄弟分家不公平的、没米下锅的、无钱看病的等等,等等!他们都还来找老书记告状、评理、解问题、拿主意。祖父依旧坐在太师椅上和他们对话,摆事实,讲道理。母亲嫌弃他爱管闲事,他没把家人的意见当回事,总是那么执着,那么贴心群众,始终没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这张陈旧的太师椅没被大浪卷走,这是我家族的幸运!因为它映射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代工艺技术以及古人审美观念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凝聚了祖辈的仁爱、智慧、孝道和友善,见证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执着而坚定的理想和信仰。
在清扫祖父的坟墓时,我默默地哀思,仿佛他老人家依旧坐在太师椅上,面对着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