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昌桥
来源:作者:岳朝周时间:2013-11-28热度:0次
我的家乡有一座桥,是一座长约五米、宽约一米的石拱桥。桥边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字迹模糊,碑文已看不清,大概能看出桥的名字叫云昌桥,落款时间为“大清宣统三年四月初 ”。连着桥的是从黄草坝上来的石级,两侧是悬崖峭壁。
早晨,薄雾升起,云昌桥掩影在晨曦中,朦朦胧胧的。从黄草坝看到漂水岩,有李白笔下“??雌俨脊仪按ā钡母芯酢?BR> 儿时对于云昌桥,只觉得很普通很平常。桥两边约1米高的护栏是我们堆放衣服的地方。夏天,一群孩子光着脚丫跑到桥上,把衣服脱在护栏上,光着腚跑到桥下的小石窠里打水仗。小石窠能容纳四五个小孩,小石窠下面有一个大石窝,可容纳十来个人。小孩是不敢到大石窝里去洗澡的。因为下边是高约20米的峭壁,石窝里的水就从峭壁上淌下去,形成天然的瀑布,称为漂水岩。
后来,听老人们讲,就是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桥,打开了古夜郎闭关多年的商业贸易。
这是一条古盐道。在交通不发达,而贵州又不产盐必须向四川进口盐巴的时候,从四川运往威宁、赫章甚至云南东边的盐,都得通过这条古盐道。你想,靠人背马驼供应这么多地方的盐,在运盐的同时,其它物资也随着运了进来。每天得有多少人马从这里经过?
桥是四川龙昌的一个盐商所修,这桥又处于云贵边境,就叫云昌桥了。就是这条小小的盐道,却让很多人记忆深刻,因为它让一直生活无味的滇东及黔西北人民过上了有盐的日子,且带来了外界的文明和繁荣。而这座小得不能再小的石桥,因为连通川、滇、黔。所以也被那些成天奔忙在盐道上的商人永远记起。云昌桥成了古夜郎的“丝绸之路”。赫章县六曲河镇历史上就曾以云昌桥来命过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云昌桥已不再是运输要道。打我记得事起,石级残缺不全。每逢赶集,有几个村子里的村民从桥上经过时总会在护栏和石级上小憩。
今年我从那经过时,一条两米多宽的通村路绕开云昌桥从石级旁的峭壁上通过,至此,云昌桥彻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我却仿佛看到多年运盐时的场景,听到商人们的吆喝声和那马啼声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