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诗歌

齐鲁风20140106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4-02-02热度:0

刊头照——泰安 泰山 天外村广场   阿文/摄
刊头题字——王明君(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1——文化与力量然
——读《脉动八年》有感
作者——冯连伟

  虽说这是一个传媒的时代,然而,我却没有培养出网上阅读的习惯,还是笨笨地从书店买回一本本喜欢的书,在墨香中感受读书的那份快乐,感受和书本建立起的那份独特、奇妙的关系。
  林语堂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北宋黄庭坚却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读书可以经世致用,读书可以从中体悟曼妙的世界或者做人的智慧。在“尘世熙熙,皆为利来,尘世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种虚无真实的困惑中,走进书香,走进精神的后花园,实在是其乐无穷。

  晨曦初露,空气清新或夜深人静的时候,伴着静谧的天地,坐在满溢书香的书斋里,打开国土资源导报2003-2010优秀文学作品选《脉动八年》,感受着一份高尚的情感,品尝着一份浓浓的亲情,认识一点生活的道理,享受一段淳朴的语言,与新朋老友才人、哲人、贤达之人在书中相遇,为书中的美文轻轻地赞叹,为书中的幽默发一点微笑,为受到的启迪教诲哲理而欣喜满足,一时间宠辱暂忘……
  《脉动八年》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翻开《脉动八年》,“诗长廊,词短章”让我看到了一望无垠的美丽田野、小河、树林,花的香气、草的芬芳立时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王光信的《齐鲁风景》中“一钩新月北长山,怀抱碧水依沃田?;朐睬蚴觳?,黄白红绿伴水仙”的“半月湾”,“金涛刺海似雷鸣,二龙争斗百万兵。沧海桑田处女地,长河落日烟雨中”的“黄河口”都让我身临其境,心往神往。徐展的《乡土》“望乡土而兴叹”,曾生之于乡土却不能劳之于乡土,于是只盼归之于乡土。徐峙心中记忆的“站台上的父亲”一年不见,在嘈杂的站台上他已经这样苍老,他感受到父亲的爱和父亲落伍的皮鞋、袜子、衬衫还有追随了他一生的灰暗表情也同样苍老,但他知道父亲在等待一个儿子和一个彩色的梦……读着一首首诗篇和词章,我理解和领悟到“只要诗还活着,活在后人的心中,诗人便没有死去”,献给读者的是美景加快乐,智慧和哲理。

  时间如蚕丝在指尖滑过。读一本好书,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在生命的岁月里,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体会因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脉动八年》里刊登的优秀作品精选《国土资源导报》文学副刊“齐鲁风”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者主要是来自国土系统的文学爱好者,在所选作品的作者中,也不乏一批在省内外已名声响亮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更多的是来自国土战线上的干部职工。
  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文学作品最永恒的选题当属“亲情”?!堵龆四辍肪〉摹坝巫右鳌す氏缜椤比梦夷钋兹艘涔释痢0⑽谋氏碌摹奥核抗稀?,只因儿媳妇对老父亲说“看到同病房的病友用丝瓜瓤刷碗很好,又卫生又耐用还不发霉”,于是老父亲把老家的宅院种满了丝瓜,作者利用出发的机会回了趟老家,“一进大门,只见满眼的碧绿。墙头,树梢,篱笆上到处爬满了青枝绿叶,走近一看,原来是丝瓜秧……”父亲每年都要从老家给作者捎一大捆自己亲自栽种的丝瓜瓤。可怜天下父母心??!
  “游子吟·故乡情”所选的每一篇美文都让我感动,常常让我共鸣流泪。程炜的“父爱永恒”,邱中华的“第一次陪老爸喝酒”,王兰芝的“父亲啊,下辈子还做你女儿”,……一组描述父爱的亲情散文让我的眼前又浮起父亲慈祥的面孔和带着深爱的微笑。是啊,父亲是一只船,载着我们的期待和梦幻;父亲是一棵树,为我们遮挡风雨和严寒;父亲是一盏灯,给我们光明和温暖,每当想起人生的过往,大山般的父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挺拔高大的背影,还有永恒的父爱,此时,如果能和父亲面对面坐在桌前和父亲共同举杯是多么幸福啊!
  杨先连的“母亲的手”,苟敏的“书包里的母爱”,张清峰的“俺娘”,……让我忆起家乡摇曳的炊烟和如豆的灯光,那摇曳的炊烟是一首绵长的诗篇,如豆的灯光是母亲不倦的思念,箸长碗短之间,隐藏着未改的岁月和母亲绵绵的无限真爱。在岁月的诗行里,我读出了凝重,读懂了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父母是儿女挡风遮雨的伞,无论儿女走到天涯海角,牵挂的红丝线一头系在儿女的手腕上,一头牢牢地攥在父母的手中。

  岁月只能衡量生命的长短,读书却能衡量生命的宽和生命的重量。古人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读书作为我们人生方式的一种选择,是立德、立功、立言所不能少的。捧起一本好书,呼吸那淡淡的书香,感受读书时的那份心情,寻找到人生的真善美,坐观尘世潮起潮落,感受青天明日的那份真实。
  曾记得有过这样一段话,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宣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读《脉动八年》,让我感悟真善美,让我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让我感受到国土文化底蕴的深厚。
  把《脉动八年》中的长诗短词、游子吟逍遥游,国土人、文化人撰写的大地随笔品一品,可以帮我们捡拾起一粒粒遗失在岁月沙滩上的那些珍珠,同时捡起的,还有那一份份喜悦的心情和心灵的愉悦。
  《脉动八年》是文化的,《脉动八年》是有力量的。
  《脉动八年》走进了我的生活刻在了我的心里,让我爱不释手。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兰山分局)

2——守  望
 作者——于航

 

  十八九岁那年,我们一同踏进了火热的军营。从此,艰苦的训练之余,遥远的故乡成了我和同乡心中共同的思念与牵挂。后来,我先期离开部队。
  有一年。已经入冬很长时间了,白天都能感到冻意。仍在部队服役的同乡战友,出差顺路回家探亲,中间只有两晚上加一个白天的空隙,相逢、相聚,便成了一杯奢侈的美酒。
  那天,当我们接到同乡的时候,已是下午五点多钟,衣锦还乡,他脸上成功的红润,照在迎驾的每个人心上。多少年不见了……其实,这一行人中,我是同乡唯一的战友,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军校时还一个宿舍,相伴几载,我觉得我更能理解同乡回家的心……
  一行人坐下来吃饭,两年多不见了,吃的喝的仿佛都是诉不尽的过去。时间对我们而言也是更加的无情,飞快地就到了晚上8点钟,都有些醉意的我们,非拉同乡转“战场”到KTV继续喝我们诉不完的友情。
  期间,我能感到同乡进退两难的境地。如何选择,对谁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边是急切归家的心,一边是火热的相聚的热情。这时一个当警察的同学,竟拿走了同乡的行李,驾车开道。此时,我们只能“从命”了,不知不觉到了十点半。
  回家终于应允。同乡家在30多公里的农村,路不是很远,却不好走。离村三里多的路还是坑洼的土路,我们的车一摇三晃的往家走,村里此时黑黑的一片,偶尔能听见远远传来一两声狗叫,和繁华吵闹的都市比,乡村更多了宁静。  
  当我们的车离村子越来越近时,村头上出现了一抹昏暗的灯光,同乡失声说:“啊,那不会是我爸吧?”那一刻,大家都在心里祈求那个人,千万不要是同乡的父亲,寒冷冬夜,这么漫长的等待……
  当车子停下来,果真是他的父亲。老人高兴的拉着我们的手,连声道谢,没有丝毫的埋怨。握着老人冻得冰凉的手,站到这里应该很长时间了。那一刻,我的心被击的七零八落……父亲阿……
  当我们肆无忌惮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别人的处境和感受!
   (莱西市国土资源局)

3——再读君书泪潸然
——悼洪文先生
作者——峻岭

  

  写下这个题目,已经泪湿眼帘。
  洪文啊,只差23个多小时,你就没能挺住,没能跨过2014年。你匆匆的走了,像天马行空,在2013年12月31日的凌晨。那个时候,我刚刚进入梦乡。在梦中,你来和我告别,红扑扑的脸庞有些消瘦,喜滋滋的表情一如平常,好像是在报社的老办公室里吧,好像知道你要出很远很远的门,我们使劲的握手。和每一次去医院看你一样,道一声保重,再道一声保重!
  时光真是个无情的家伙。洪文,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吗?好像是1988年的深秋,那一年,你从山东地质学校地质8503班毕业,重新回到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队。在这之前,我从1987年第1期《华东地质青年》杂志上中看到了关于你喜欢科学史,爱好体育、文艺,喜欢“弹吉他、唱歌、朗诵”等介绍,我记住了你的名字。当时,我就在物化探队三分队,工作地点在济南东郊一个叫郭店的地方。有一天,我到济南的大队部,办完事后,来到队办公室。文友高广超在这里当秘书,再次提起你,他说你毕业了,好像就在楼上的招待所住着。我捷足先登,推开了三楼西南角的那扇门。房间里,八九张床,有的还挂着蚊帐。  我问,赵洪文同志在吗?
(一)
  那个时候,我们物化探队三分队团支部有一个“绿野文学社”,不定期编印一本油印的小册子《山水情》。旨在“活跃生活,陶冶情操”,打出的旗号是“在山野竖起文学的钻塔,开拓地质生活的宝藏”。作为宣传委员,我负责征集稿件、联络作者,“招兵买马”。那个时候,上上下下都很支持。1987年秋天,当时的《山东地质报》刊登了一封编辑部致绿野文学社的信,并刊登了几位社员的作品,在系统内小有轰动。知道赵洪文爱好文艺,我们一直想拉他“入伙儿”。
  赵洪文同志在吗?我又说了一遍。
       很快,一个脸面并不光滑、头发并不茂密,眼眯缝、牙有缝的人,从蚊帐里钻出来,手里好像还捧着一本书。紧跟着走上来的高广超说,这就是洪文。
  简单的寒暄之后,我开门见山,向他介绍起绿野文学社?;蛐硎枪亲永镉泄餐陌?,再加上都是惠民地区的老乡,因此聊起来非常亲切。我向他约稿,他略带羞涩地说,能行吗?试试吧!
  时间不长,赵洪文也分到了郭店,在二分队。我们无话不谈,只要住在那里,下班后我定会端着从食堂打出的晚饭,到他的住处边吃边聊,有时还喝点小酒,经常说着说着就过了半夜。从那时起,赵洪文开始了文学创作。保存下来的1989年第1期《山水情》上,有他写的一篇小小说《老怪》:老怪并不老,才四十来岁,只是脸上褶皱纵横,像受过强烈挤压的地层。他竹竿般细长的个子,背有些弯,似被无形的重物压着,走起路来显得很沉重……。随后,他开始了“地质家族人物志”系列创作,第一篇叫《砍儿爷》,第二篇好像是《麻姐》,都是些地质队的小人物,读起来,心里也怪沉重。第二年春天,他去胶东搞金矿普查,一走就是三个多月。这年盛夏,他从野外回来。一天中午,办公楼前的梧桐树下,出现了一个戴眼镜、文绉绉的小伙子。上楼一打听,原来是地震分队刘师傅的儿子。我下班后要坐班车回市里,便找到洪文,请他晚上找小伙子聊聊,欢迎他加入绿野。那晚,他们聊得很投机,从此成了朋友,成了一生一世的朋友。后来,小刘成了作家,成了全国知名作家,成了我们共同的朋友。
  那年冬天,我和赵洪文到郭店街上,花120元(几乎是半个多月的工资),抬回了一张写字台。以前他总是趴在床板上写,包括为《山水情》刻蜡板。这一年,他写的短篇小说《无奈夕阳》被《胶东文学》刊发,是我们文学社当年最大的亮点。同时,这一年,他在学校里搞的发明《带光源的放大镜》和《一种自动清洁磁头的录音磁带》获得了国家专利。具体内容,网上现在都能搜到。罗盘、锤子、放大镜,是地质工作的“三大件”,赵洪文从方便地质队员夜晚使用放大镜考虑,太细心了。
(二)
  因为能写东西,1990年6月,赵洪文从物化探队调到了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从事宣传工作。当时,我和广超在泰安参加《中国地质矿产报》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只有短短的半月时间,回来后去敲他房间的门,已经人去屋空了?;匙挪簧?,我写了一篇稿子,题目好像是《祝福梦然》刊登在《山水情》上。梦然是赵洪文的笔名。
  洪文调走后,我们经常联系。他也没有忘记绿野文学社。1990年第4期《山水情》上刊登了他写的人物志之四《老拳》,后面的括弧里就写到:这是梦然同志调离物探队后寄回的头一篇作品,我们祝愿他从此生活、事业一帆风顺。人物志之七为《牛某》,刊登在1991年第5期《山水情》。这时,他早已借调到《山东地质矿产报》当编辑。在总站时,他也曾组织文学活动,并编印《地火》小报。这期间,洪文写了不少文学作品,《母亲》一文还被配发评论《发乎真情才会感知于人》一起刊出。
  1991年,绿野文学社创办及《山水情》创刊五周年之际,山东省地矿局宣传部、山东地质矿产报题词“耕耘绿野花地,育养文学新苗,眷恋山水之情,描绘地质人生!——愿绿野文学社提高发展,多出佳作,为繁荣地质文学做贡献!”就是赵洪文转来的。那年,他负责报纸“山泉”副刊的编辑工作,给绿野文学社社员编发了不少稿子。在“山泉”百期的时候,他负责邀请作家和部分文学青年座谈。当天,正好大队团委开会,请不下假,我听了一段后先告假离开,等回来时,会议已经结束了。我想表达对报社的感激、对编辑老师的感谢,一直没有能够,这是我当时最大的遗憾。以后,赵洪文又爱上剧本创作,其中与小刘作家写的《永远的鸽子》刊登在1991年《影视文学》上。
  再后来,赵洪文正式调到报社。他在地矿局的宿舍便成了我们时常聚会的场所。他喜欢买书。他喜欢新生事物,早早的就购买了一套音响设备,大家玩够了,就在他的房间里猜拳行令或翩翩起舞。更多的时候,他坐在沙发的一角,看书。
(三)
  1993年,我们成了同事?!渡蕉刂士蟛ā芬酌犊笠档急ā?,他作为编辑部主任扛起大梁。那个时候,排版在地质印刷厂。先编稿、再画版,到印刷厂校对,经常忙到很晚很晚。“在最美好的年华,干最美好的事业”是当时报社编辑记者的共同心声。
  再后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景气,地质报被重视的程度也是随之下滑。这期间,一直自称为“写字小匠”的赵洪文,有了一个大想法,他开始学习广告策划与设计,因此一边工作一边“充电”,还与人合伙创办了“济南亿洋传播公司”,做挂图,编画册,办网站、出版《济南人手册》等,后来易名“复星传媒文化公司”。这期间,我们接触的相对少了,但每次见到都是他匆匆而行的身影,开始步行,以后开车。有时穿着中式裤褂,有时穿的西装革履……
  2010年初,赵洪文回到报社。这时报纸已易名为《国土资源导报》多年。那年春天,我俩一起出发去沂蒙山区的平邑归来庄金矿采访,顺路到蒙阴钻石国家矿山地质公园一游。一路谈了很多很多。归来吧,归来吆,大将归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爱好文学、精通策划出版和营销工作的赵洪文,有许多的想法,包括退休后开始写小说。2011年夏天,赵洪文负责编印大型画册《鏖战旱魔众志成城——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山东旱区)纪实》,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2011秋天,报社启动易名八年来优秀新闻作品、优秀文学作品的结集出版工作。作为《脉动八年》的编辑,赵洪文负责优秀新闻作品的选校,我负责优秀文学作品的选校,那段时间,忙的也是不亦乐乎。书出来后,倍受读者喜爱。这年冬天,他被报社派往临沂,采写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寻明胜的事迹,写出了近两万字的通讯《国土资源局长的好榜样——寻明胜》,引起普遍好评,为国土人寻明胜先进事迹走向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年年底,单位组织文艺演出,赵洪文被选中,穿起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和7个同事表演《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尽管这位老“阿哥”头顶毛发稀疏,但光滑白皙的脸上笑眯眯,喜庆的气氛和效果前绝后。
  造化弄人。2012年9月,在单位的例行体检中,赵洪文查出了病情。10月份做手术。后,时不时到报社里走走。
(四)
        洪文,你真的走了!
        在子夜时分,悄悄的走了!差一天,没能“年过半百”。
  还记得23天前吗?12月7日,星期六。我去山东省立医院东院看你。当时你住在7楼,正在打针。你说化疗化了六个疗程,把手指甲都化酥了。当时,你夫人的同事前去探望,你还嘱咐人家要爱惜身体,要好好活着。
  那天,我的包里正好有一本高广超新出的书《歌唱或者朗诵》。我知道,你喜欢朗诵。2011年,省厅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大会,原先有一段开场白,你试着朗诵过,浑厚的男中音,很有味道。我问你见到过广超的这本书吗?你说还没有。我问你想听一段吗?你点了点头。随后,我从序言开始读了起来:……遥想当年,地矿系统活跃着一大批喜爱文学的年轻人,尤其是物探院,文学氛围特别浓郁。他们还不定期地编辑一份油印的文学刊物,叫《山水情》,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歌颂地质队员,抒发对大自然、故土亲情的热爱和思念。那时候,我还不到二十岁,刚来济南不久,青涩得如同六月的苹果,茫然四顾,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就是在这时候,我有幸结识了几位热爱文学的老大哥,高广超便是其一。正是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写下了属于文学的第一行字……。这段序言,就是刘作家写的,他在自己好几本著作的后记中都提到过山水情,还提到过你。读着读着,我看到你把眼睛望向窗外。我知道,透过窗户向北不远的那片楼群里,就有你的新居,在那里,应该放置了你好多的书。
  那天,我在你那里待了一个多小时,咱们聊了不少,包括事业发展、还有文学创作。中午饭,看到你一气吃了7个鲅鱼水饺,真为你高兴。
  半月后,12月23日上午,我和高广超及诗人陈忠先生去医院看你,那天是冬至后的第一天。听说你刚刚睡下,我们没有喊你。没想到,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听到你的声音了!
  刚才,我去了你家,看到灵堂已经摆好。桌子上,你在照片里抿嘴笑着,全不顾照片外人们的感受。年迈的父母在屋里躺着,他们伤心至极。兄弟姊妹也是泪花闪闪。报社负责人说,三天前,单位给您申请了大病补助,当领导把2万元现金送到你的手上并告诉你时,你还直用指甲掐他的手心,传达明了和感激之情。弟弟洪武说,两天前,你曾一下子抓住他的手,两行清泪慢慢的流了下来……我对着你的遗像三鞠躬,也禁不住泪如泉涌……
  上午,我因早早去济南东郊参加一个会议,没有到办公室。中午,得到您去世的消息,在匆匆赶回的路上,我想起了夜里做得那个梦。我打电话给刘作家,他说他前一天夜里也梦到过你……梦想,梦想,我们有过共同的梦。
  回到家,我打开书橱,找出几期硕果仅存的《山水情》,读上面你书写的文字,往事历历在目,眼泪禁不住悄悄滑落。

       打开电脑里的照片库,看到2012年10月24日和报社同仁去医院看望你时的照片,我剪裁了一下,配了两句文字“洪水猛兽无情鲸吞复星梦,文章山斗再读君书泪潸然”算作挽联,发到了有关的文学QQ群里。懂行的人,看到”一路走好“的横批,就应该明白我的用意?!焙槲摹啊懊稳弧辈卦谄渲?,我想通过这种形式,告诉那些认识洪文的人。
  很快,一首《悼念赵洪文》的诗就在山东省散文学会群里出现了:
       

   我的震惊
      喊不出声
      犹如我的痛
      灌满了铅的重

 

  在那个开始变长的白天
     我看见你在白色的床单上
     缩成一团
     在年末最后的那个夜晚
     你闭上了眼
     让元旦白成了花圈

  你的微笑凋谢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我们感到了寒冷
     虽然春天已经不远

  我知道你心里有佛
     你的乐和欢
     都是一种参禅


     悼念一个善良的人
     只需双手合十
     他的灵魂就会涅槃

       双手合十,悼念一个人。乐莫乐兮心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不觉不知,时钟已经从2013年跳到14年了。外面有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了。1314,网上说是一生一世的意思。洪文,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爱好,我们走到了一起,你是我们一生一世的朋友。
       朋友,一路走好!

      2004年元旦夜


4——嫦娥三号探月(二首)
□ 吴书泉


望 月

嫦娥奔月数千载,
天路遥遥无信来,
冰轮寒光依旧在,
广寒宫门未曾开。

孤寒舒袖望乡台,
琉璃井水成泪海,
时光轮回常期待,
梦中桂花何人摘。


飞 月

千年梦想几日圆,
万里之遥咫尺间,
飞月之情难舍断,
三妹再度赴青天。

月桂花开喜讯传,
玉帝惊魂化梦魇,
今朝踏步在虹湾,
来日舞酒瑶台前。
沾化国土资源局下河所


5——梅
□ 陈术柏

任凭北风吹,
不畏冰雪寒。
花开报春近,
暗香入心田。

铁骨意志坚,
疏影愈凛然。
新红不喧媚,
更盼春满园。
诸城市国土资源局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