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我和康老交往的日子

来源:作者:聂孝明时间:2018-04-03热度:0

我和康老交往的日子

散文/聂孝明

我爱好文学和写作,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有吸引自己的作品,总习惯特意关注作者姓甚名谁家住何方,这样记住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包括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就比较多,不过,他们未必知道我。我有幸接触过几十位作家,但多数是在开会或者酒会上,都是一面之交。生活中来往密切的只有那么几个人,康俊生算是一个。我们相差27岁,可我们却有过几年密切来往并接下“兄弟”般情谊。

康俊生一贯健朗,但在2017年的2月份突然病到了,且确诊是肠癌晚期。截去了10多公分直肠,治疗一段时间便出院了,原因是:他的癌细泡已经扩散了,大夫说,只能活三个月。家里人没有把“癌症晚期“诊断”告诉他本人,约半年后,他悄悄地永远地离开了亲人和朋友,享年86岁。

康俊生老师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安达文化馆调研员,黑龙江省起步较早的文化写作人。初识康老师是十七八年以前在707地质队“潇洒舞厅”,那时候还不知道他是作家,光知道他是教交谊舞的老师。后来接触本人之后,才知道他年轻时候在安达当音乐老师,后调到党校教语文,退休以后又隔行当交谊舞老师,真是多才多艺。

2011年读《绥化文艺界》,看到了署名康俊生写的中篇小说《独楼内幕》,洋洋洒洒三万多字,道出了“内幕”中的典型人物,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康老师驾驭人物的能力相当老道。

八十年代我爱看小说,在读《北方文学》的过程中,知道有个康俊生??赏蛲蛎挥邢氲剑甘旰?,此康俊生就是彼康俊生,我们居然还成了忘年交的好朋友。

康俊生老师原来在安达是教音乐的老师,因为能写小说会写小说才在教育口被调到了文化馆。也因为他小说写得好,评上了副高职称,写作给他带来了命运的转折。一位音乐老师,改行搞文学创作,没有韧性和对文学的执着,很难有所成就,他显然是成功了!

八十年代,康老师在《哈尔滨文艺》《北方文学》《黑龙江日报》副刊《大兴安岭文艺》等杂志报刊发表好多小说,像《接站》《夜归的死者》《虎口脱生》等受到了一致好评。《接站》发表在《哈尔滨文艺》后,《北方文学》编辑写了评论文章,给予高度赞扬。

那个年代,我还是个毛手毛脚的小青年。没有参与写作。但是,我内心对作家、记者十分崇拜,视他们为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那个时候,也梦想将来当一名作家。可只是心里琢磨,并没有付诸行动。在我三十六岁的时候,我所在的子弟校解散了,我们全体教师下岗了,经历了很多,从那时候,我才开始写作,偶尔在《绥化晚报》万家灯火栏目发表豆腐块文章,一坚持就是20年!

2011年我在《绥化文艺界》发表了散文《北方明珠库尔滨河》,巧的是和康老师发表的《独楼内幕》同在一本杂志上,不过,这篇散文没有引起康老师的重视,我们之间密切交往是在我发表一万多字的小说《芦花王国》之后才走的很近。

一天,我在家里吃中午饭,康老师打来了祝福的电话,他高兴的对我说:“孝明,你写的大公鸡,很细腻,很好,很有生活气息,这篇小说应该是你的代表作,我一连看了两三遍?!蔽蚁?,康老师一定是本着对我负责的态度阅读的,这叫我倍感荣幸。一篇小说,能让具有丰富人生阅历和具有资深写作经验的老作家康俊生给予肯定,实属不易,这给予我很大鼓励,我觉得自己二十来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这段时间,和康老师的交往还只是点头的朋友,并没有互约,因为我俩毕竟相差27岁,应当承认彼此之间是有代沟的。

2007年我在出野外的工作中,得了“流行性出血热”九死一生,几乎是“高丽过年要了犬命”,天天靠透析活着,几乎摸到了阎王爷的鼻子了??赡苁巧媳沧踊铝?,老天爷把我从阎王那拽了回来。之后,我办理了“内退”。

一个人经历过死亡后才会对生活有更深层的认识,从此,我懂得了健康是第一,其余一切都是零的道理。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学习跳舞,跳舞多好?。∮醒踉硕?,每天听听音乐,肢体放松,快乐悠哉。

2011年,北二东路体育馆舞厅试营业,免费开放几天,爱好跳舞的人都去捧场,在那种场合遇见康老师,彼此之间惺惺相惜谈起了写作。我问:您老人家最近怎么不写了?他迟疑了一下说:再写又能怎么样?康老也是80岁的人了,副高职称,钱也不少开,我想也是。后来他又说:现在都是电子版,我不会打字。我说:没事,你写完了,就交给我,我帮助你打字。他说:我还真有几篇七八十年代写完的手稿??道鲜Φ莱隽怂辉偌绦醋鞯目嘀?,我就说嘛!爱好写作的人能“金盆洗手?”

他拿来的手稿字迹工整,不像我的手稿自己看了都头痛,媳妇给他敲打小说,不用我动手。其实,我的时间哪有那么金贵?好在媳妇闲着也是闲着,打完之后电话通知康老师,康老师每次来,都骑着大摩托。八十岁的老人骑摩托不简单啊!

媳妇敲打完的小说,我和康老师负责校对修改,康老师文笔细腻,行文造句挑不出毛病,只能找出几个错别字。每一次,校对结束,把酒言欢。康老师说,是你又重新点燃了我的写作欲望。我们之间从此来往比较密切,他想起我来就打电话,把手稿拿来。断断续续帮助他打完了多篇小说和文艺随笔,先后,发表了小说《在逃犯》《圆不了场的戏》和随笔《我是这样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还有多篇没有发表的小说如《情妇与丈夫》《悔罪者》等,现在这些作品应该更加珍贵。

康老师第一次来我家,我请他吃了一顿饭,没过几天,他请我们两口在“钓鱼岛”吃火锅。这样一来,断断续续几年之间里,以敲打文章和发表文章为嚼头,经常在一起小酌,互请。彼此间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在一起,喝了几年的小酒。他八十五岁那年,我不敢跟他喝酒了,怕他骑摩托有个闪失。

说起康老师骑摩托,还真是人生的一个传奇。他72岁开始学习骑摩托,一骑就是十二年。摩托旧的不像样子了,他大儿子知道后,又给老人买了一台新摩托,康老可高兴了。他曾对我说,他一辈子最爱骑摩托。他大儿子给他买摩托时候,还有人不理解,说康老都多大岁数了,你还给他买摩托?那意思不说大伙都明白。他大儿子也知道康老师的脾气,就是你不给他买,他自己也会买。他大儿子每个月还都给他的卡里打1000元钱,这样看来,他大儿子还是个大孝子??道鲜?5岁高龄还天天骑摩托,不是哪个人都能做到的,这要有怎样的勇气?是排除亲属各方面不同意见的。

他有一帮摩托友,专门骑摩托去旅游,达赉湖、镜泊湖、兴凯湖、林甸温泉欢乐谷等周边几百公里内的风景区都去过,有时候,在风景区住一两宿,玩够了,再回来。他更多的时候,是和一帮摩托友,到绥化十一公里半“北湖”游泳。关于康老师骑摩托的传奇故事,我还特意为他写了一篇散文《年龄不是事儿》分别发表在《绥化晚报》夕阳红栏目和《地质调查报》副刊上。

康老师爱好写作、游泳、骑摩托、跳舞,这些爱好除了骑摩托也都是我的爱好,要不怎么说是志同道合的“忘年交”!

康老师游泳是高手,夏季游泳时节,每天都骑摩托到十一公里半“北湖”。有一天,说要用摩托带我去,八十多岁的老人骑摩托,我敢坐吗?我也喜欢游泳,从小天天泡在河里,只是绥化市内没有河。老人天天去游泳,还总在我面前说游泳如何如何,本来我就喜欢游泳,弄得我心里直发痒。

十一公里半太远,不能特意打车去,可我又没有摩托,就跟媳妇说,咱俩骑自行车去,当遛跶逛风景了。唉!别提了,走半道就想退回来,路真的好远。途中,两个长长的大坡,自行车闸把不好使,我用两脚夹住后轮当闸使,结果差一点弄出危险来,后轮瓦盖都弄坏了,人差一点摔出去,那两个大长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路上车来车往,刺鼻的汽车尾气,很是难闻。大约快到十公里的时候,路面拐个弯,峰回路转,闻不到汽车尾气了,觉得空气异常新鲜,憋闷老半天的胸腔,马上打开,深吸一口,顿觉透爽!这个地方真好??!我俩干脆下车推着走,远离城市喧嚣,风景旖旎花草馨香,胸中的郁闷荡然无。难怪康老师痴迷此地,天天骑摩托来此旅游!

接近“北湖”已经是下午16点,远远地看到有几个人赤身穿个裤头站在岸边在穿衣服,显然,他们是要回返。妻子不方便,在远处观望。我一个人来到了“北湖”。

哇噻!好大的“泡子”!北湖长约400米,宽200米,水深10米。岸边写有“警示牌”。20来年没有在河里湖里游泳了,见到水,很亲切!自己孤零零地往湖心游了20米,就不敢再往里游,第一次,游10米深的水,就我一个人,万一体力不支,如何是好?

康老师曾经说他能横渡,可见老人身体和水性,都相当不错??道鲜γ磕晗奶齑佑斡镜募窘诳?,一直游到十月一。十月一的北方,早晚很凉。我说,我以前游泳,“立秋””之后,就不再涉水,这么晚了,您还游泳?。克?,留个纪念。2016年的10月1日绥化“北湖”,成了康老师游泳永远的纪念日!

康老师住院期间,他的妻子把他的手机关了,康老师的安达好友杨云庆,给他打来无数个电话,都没有收到。就在2016年的上半年,康老师健在的时候,还骑摩托,去大庆看望他老友杨云庆。他去大庆之前,我知道。我说您坐火车去?。克担翰?,骑摩托。我说行吗,他说行。

杨云庆是他年轻的同事,也是教师,老作家??道鲜Φ酱锎笄斓氖焙颍蜓钤魄旖樯芰宋业那榭?,他俩还在百度里,搜索到了我的一些文章??道鲜乩词焙?,特意从杨云庆那,给我带回杨云庆写的两本小说、散文集??道匣垢牧籽┧芍飨亓奖尽K?,杨云庆老师身体不行,言外之意,杨云庆老师身体不如他??删驮诳道鲜τ胙钤魄炖鲜Ψ直鸷蟮拇蟀肽晔奔淠冢幌蚪〗】悼档目道鲜?,却悄悄地离开了他的亲人和好友!

从康老师回来以后,把杨云庆老师的手机号告诉我,他让我把杨云庆老师的微信加上,这也是杨云庆老师的意思。我们偶尔在微信里见面。两人还都劝说,智能手机如何如何好,让康老师也买一个。时隔几个月后,有一天,杨云庆老师发来微信,让我帮助他找一份《绥化晚报》,是写有关杨云庆老师耄耋之年笔耕不辍粉丝过万的文章。我费了好大劲才把文章找来,拍了图片,发给杨云庆老师,并且,准备把这份报纸,拿去给“疗养”的康老师看看??晌液推拮拥娇道鲜乙豢?,康老师夫人含着泪说,老人走了!太突然了!那天,康老师的夫人才告诉我:康老师在疗养的时候,就已经是“癌症晚期”。

康老师出院在家养病时,我听说了,和妻子曾去探望,康老师头发“全白了”脸面也白白净净的。没有病的时候,老人是染发的,又整天骑个大摩托,风吹日晒,脸是紫棠色的,看着非常健康。几个月住院后,人瘦了一圈。不过,他出院养病期间,在他家里看他,状况挺好,她妻子还说,谢谢我俩来看望,说等康老师病好了,就去看望我俩。

那时,康老师远方的大儿子也回来了,他让50岁出头和我岁数差不了几岁的儿子,管我叫“叔叔”,弄得我心里挺不自在,康老师真把我当兄弟了!想不到,那次和康老师见面,是我们永远都别离!

从康老师家回来,我心里很沉重,第一时间,和杨云庆老师在微信里语聊,告诉康老师故去的消息。杨云庆老师听了后,电话里传来了短暂的停顿,然后是沙哑的啜泣声......曾经朝夕相处的亲密同事、密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怎不让大庆杨云庆老师肝肠寸断!

人生自古伤离别,这是怎样的诀别?。『迷?,康老师也算高寿了!

愿康老师一路走好!我们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却相处的很好,亲如兄弟!若有来生,下辈子,我还愿和康老师这样的人做朋友!

字数:4427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想起火炕

下一篇: 梨花山秘境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