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着敬仰之心走进浙大校园,到带着喜悦之情满载而归,我收获的太多太多。教室里名家名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以求是创新精神不断发展起来的浙江大学,钱塘新城之杭州的新面貌,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情省貌都都给予了我全新的认识和收获。
教室里的5节课,深印脑海。好的老师是学业精进的明灯,在这里有太多的明灯。兼具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为且痞性十足的徐旭初老师、土地管理知识造诣深厚的杨遴杰老师、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的传媒学陈兵老师、胸中有丘壑出口若悬河的易经谢陆鸣大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赵晓瑛老师……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点亮了浙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相信汇集了他们的光和热,浙大和浙大的学子定会当之无愧地成为“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恒星,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好的教学内容会达到教学相长、学有所悟的效果?!豆е腔塾牍芾碚咝蘖丁贰豆彝恋卣哂氲鼻肮磷试垂芾硇问朴肴挝瘛贰段;芾碛朊教逵Χ浴贰逗托惩哦佑胫葱辛ㄉ琛贰洞澄幕牒托橙松贰纬棠谌荻杂谌绾巫鋈?、如何做事,如何做好当下的国土工作,既有形而上的道理,又有形而下的实践,深入浅出,便于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对认知的提升,堂堂精彩,为我所需。
建校117年的浙大,魅力永恒?!肮谐删?,在浙之滨”,建校伊始,浙大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如今,华家池校区像耀眼的的珍珠镶嵌在杭州城里,景色宜人,与西湖交相辉映,是读书治学的好居所。多年以来浙大坚持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求学者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充分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印证了它“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宽广胸襟。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华家池校区的深厚包容、静谧雅致,会更加理解他们是如何很好地诠释了浙大兼收并蓄的风格。漫步校内,看到学子们那匆匆的脚步,听到树林里不时传出的鸟叫声,呼吸着香樟的味道,我会情不自禁地对这个学校,对这个城市多了一份认真的思考和美丽的遐想。
校外现场教学中,更是体会了浙大理论与实践的密切有效结合,感受了杭州西湖的灵性。西湖是杭州的灵魂,西湖的景色衬托着文化,文化印证着景色,漫步苏堤与白堤,陶醉在西湖十景描绘的景色里,苏东坡、白居易、岳飞、武松、秋瑾、黄宾虹、苏小小等数百位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的印记,更为这座湖、这座城平添了一些神秘和深沉。背街小巷的改造、运河的保护利用、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立、西湖的综合保护、市民卡服务无一不体现着杭州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叹服。单是免费开放西湖这一敢为人先的决策,就让当下很多在抬高景点门票价格上下功夫的旅游城市汗颜,那些地方的领导者是根本不会明白杭州是怎么样以2000万的门票收入,换回200亿经济价值的,这进一步说明了这座东方品质之城的伟大。驻足钱江新城的城市阳台,远眺这座城市,没有人不被它折服。
去的最疾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在浙大学习的时间短暂,倏忽即逝,永不逝去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来这里吸纳了求是、创新、包容、镇定,摒弃了虚假、守旧、狭隘、浮躁,我学会了更深刻、认真、恒定地体验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儒雅深厚,更睿智脱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通往未来的路途上,我将带着责任,奋斗着、欢呼着,思考着,始终健康、快乐、努力地去面对每一天,做好当下国土每一份工作,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善”己,“善”事……尽善尽美,这条路美好而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