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嘀嗒几声,打开微信,是几宗宅基地安置面积认定资料的图片,看看窗外,暮色已弥漫,还下着雨。我知道,同事们还在村里工作,不知道又要到几点才能回家。
我来到电脑旁,把图片资料传输到优盘里,这是这个村第264宗宅基地,之前拆迁的2个村的资料已经整理完毕,这是第3个村的,还剩下部分有特殊情况或特殊要求的村民没有选择安置方式。同事们在村委会的办事大厅和他们沟通,帮他们解决问题,计算安置房面积和补偿明细金额。而我,不久前也在现场,经历了之前2个村的拆迁工作。
那是一个飘雪的日子,我们国土分局部分精干力量参加了一个简短的培训会。会后按照分工,我负责兴福街道办事处Y村的国土组,在这里展开了G地块的拆迁工作。刚经过政策培训的群众怀揣着满腹的疑问涌向村委会,按照指挥部工作部署,我们先做3天政策解释工作,同时对于没有办理过集体土地使用证的宅基地进行实地测量,公示面积和权属。天气虽冷,但群众的热情很高。我将群众咨询的问题一一记录,并做了耐心解释。随即,将记录的问题分类整理,在工作群上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大家都把我记录的问题作为典型案例来交流工作经验。很快,我们就能针对群众的实际情况娴熟地运用和讲解政策了。大多数的群众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对拆迁政策很满意。但毕竟有少数村民的情况特殊,一遇到拆迁,复杂的矛盾就暴露出来。
有一户村民,男子离异再婚,前妻户口因无处所落户而未迁出,前后家庭分别有已婚子女,总计宅基两处,使用权分别归属男子和其已逝父亲,实际居住人分别是男子与前妻儿子的家庭和男子再婚后家庭。这个复杂的家庭几次全员坐下来商量,都没能达成共识,男子一脸愁容地来到办事大厅,请求我们国土组的工作人员帮他解开这道利益纠葛的难题。如何运用拆迁政策来达到这一家各方的满意呢?我们请来为解决拆迁工作法律难题而专门聘请的律师,跟他交流相关家庭财产分割法律和这次拆迁安置政策的条款,最终帮助这个家庭拿出各方满意的方案,律师协同出具了法律文书,村委会做了见证。成功协助这个家庭破解了政策瓶颈,得到了满意的安置补偿。男子脸上的愁容终于烟消云散,忍不住笑意,向我们表达感激之情。我们也由衷地为他高兴。
为了鼓励群众早日签约,指挥部设置了签约奖励时限,而恰逢圣诞节。临近时限,群众签约特别集中,同志们连续作战,直至圣诞节夜里十二点。由于群众集中,有的办理不完,有的问题复杂解决不完。同志们谁也不肯离开,仿佛群众的事办不完损失的是自己的奖金。当整个村庄淹没在寂静里的时候,已是凌晨3点半了,国土组的同事们才感觉到疲惫已经侵袭到身体最后一个细胞,各自赶忙回家。
十天功夫,一个村庄所有的群众都顺利签约,等待着安置房的开工建设,期待着自己的土地即将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就这样,我们的同志已经进入了第3个拆迁村庄的签约收尾阶段,而我已从一线转到后方,进行签约资料的档案整理和复核。随着我们工作人员的经验积累,后面较大的村情况也更为复杂。工作难度并没有让同事们产生畏难情绪,而是更加热情积极,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群众即将过上的幸福生活,和这一方土地上即将发生的美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