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寺散记
蔡 勇
灵溪寺,又名“广福院”,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东郊村五峰山麓,今旺苍县职业中学、旺苍汽车站和原旺苍县农场一带。这里历史上是川北东去巴南、西去利州、北达汉中、南通苍阆的古驿站,至今保存有灵溪寺至何家垭的石径古驿道“米仓道”。清代,灵溪寺掌管着旺苍境内普陀寺、白云寺、天符寺和两汇寺的庙产。民国时期,灵溪寺还兴有马家渡、清江渡、孙家坝、小溪子等多处义渡。
灵溪寺自汉唐以来,就设立有学堂,其高僧不仅精通佛学,且教学亦专,当时佛音缭绕、书声朗朗,吸引着不少远近学子、香客前来求学、拜佛。据《旺苍县志》、《旺苍文史资料》记载,旺苍传说,武则天幼年时曾在此地读书,又据东河镇白马村出士的唐碑考证,上面就有武则天的读书佛像;原旺苍县农场遗留有武则天读书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里还尚存有“则天楼”。
武则天(624年-705年),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名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之女,在其任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时出生。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旋被高宗召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立为皇后,渐参预朝政,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后,她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她重视农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增殖人口。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发展科举,开创殿试制度。重视人才,拔擢狄仁杰、姚崇、宋璟等贤臣??⒈呓指窗参魉恼?,保障丝路畅通。由于上述政策措施的推行,她执政时期承袭“贞观之治”,国势仍在上升,开启了“开元之治”的唐朝盛世。她实际执政达五十余年。神龙元年(705年)其子李显复位,恢复唐朝国号,尊其为则天大圣皇帝,退居上阳宫,年末病逝,终年八十二岁。谥则天大圣皇后,遂称“武则天”。2017年7月,武则天和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李白、杜甫、苏轼、杨慎等被评为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
十分巧合的是,灵溪寺也是在唐代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时,大兴土木于690年兴建、扩建。寺内“募银两”石碑上刻有“于天授元年至长寿三年落成”的字样,即是说始建于690年,完工于694年,至今已1300余年。根据资料记载,历史上的灵溪寺殿宇巍峨,古柏参天,风景优美。寺院坐北朝南,山门后来改为向西,其上悬挂有明代刊刻的庙牌。门为八字粉墙,中有甬壁;门前有七座石碑,左右各有石狮一只,双斗桅杆,塑山门土地和哼哈二将。一进山门便是大殿,上挂“三清官”横匾,内塑夫子、老君、佛三尊神像,两厢为十八罗汉,或坐或卧,或俯或仰,栩栩如生。殿后是长方形的大天井,井内三棵古柏,苍翠挺拔,二人才能合抱。左有明代铸造的铁库一座, 铁库共三层,高九尺,重约千斤。从天井到正殿,有石狮做墩的滚龙抱柱。西侧为圆门,陈列香炉钟鼓。钟鼓约人高,二人方能合抱,重达千斤?!豆阍刂尽吩赜写说亍爸庸母洗钡拇?,说有神钟四口,从阆苑(今阆中)赶船溯东河而上来到旺苍,分送给境内四座有名的庙字,灵溪寺便是其一。第三殿为娘娘殿,内植奇花异草,殿后及两侧庑堂塑有众多神像。左侧庑殿有“龙神殿”匾额,有八扇隔门,下层装木板,上层为雕窗,神像相貌凶煞,青面獠牙,眼如铜铃,满嘴红须,周身闪亮。殿门两侧挂有“好大胆敢来见我,急回头休去害人”的楹联。龙神殿旁边一殿是“速报司”,内供鸡脚神,内设机关,游人、香客误触机关,鸡脚神便会冲出抱人。灵溪寺殿堂天花板上彩绘各式图案,将“大千世界”、“天女散花” 、“极乐世界” 等字点缀其间。内有“丁南刻木”,所书年号为崇祯八年,殿堂的木柱、粉壁、檐下都挂有古代名流、文人学士书撰的木刻匾额、楹联和字画。殿堂的造型装饰有古色古香的雕花木门,有别具一格的圆门。关于灵溪寺的风貌风景、建筑风格,明代曹学佺所著《蜀中名胜录》均有记载,堪称阆苑仙境。
千百年来,灵溪寺吸引了众多行者,一时名声大噪。文人墨客,各领风骚。
根据灵溪寺《碑目》记载:“黄山谷 (庭坚)纪行碑,嘉川灵溪寺?!本伞豆阍刂尽芬嘤屑窃?,北宋神宗元丰三年( 1080年)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在寺内树有一座六方石碣“大宋黄山谷纪行碑”,说明宋代黄庭坚曾在这里留有纪行诗碑。
乾道八年(1164年)八月,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从夔州出发,经剑门关、旺苍嘉川铺、灵溪寺、木瓜铺(今天星乡先锋村)北上南郑,沿途皆有诗作,均收在《剑南诗稿》中。其中,留有《雨中过灵溪寺古堠》一诗:
道边相送驿边迎,水隔山青似有情。
岁晚无聊莫相笑,君方雨立我立行。
宋代诗人范伯杨(生平待考),在一个晚秋时节也曾来过灵溪寺,并拴马夜宿,作《题灵溪寺》诗。
门前寂寞嘉川路,楼外清凉百社潭。
万竹霜华明似玉,五峰秋色碧如蓝。
曾游绝景愿援笔,虽迫寒途亦驻骖。
水月未能澄俗虑,此怀著向老僧谈。
南宋光宗绍熙辛亥( 1191年)文人于沂震从南充来“游灵溪之广福院”,为高僧宗范书有“宋代施济台碣”,名其台为利济台,可见当时四方云游曾至此可得温饱。明、清两代,灵溪寺名气更大,来此游览的名人更多。明嘉靖年间,川北道尹、明代诗人杨瞻(字舜原),岁寒暮宿灵溪寺,作《题灵溪寺》诗二首。
(一)
薄暮方寻荒寺宿,溪山险绝未疲神。
清泉当户如迎客,翠竹环墙又可人。
燕尾寒流三峡去,虎头壁画百年存。
夜阑更喜高僧话,为说招提亦有春。
(二)
溪山曲尽难名巧,方信苍苍造化神。
鸟道依稀天上路,林居仿佛画中人。
松载老鹤犹嫌小,石荡清流不记陈。
松柏含烟塞古寺,逼梅花泄殿阁春。
清乾隆、嘉庆年间,山东胶州文人管一清曾在灵溪寺山门上题有“极乐界”三字,书法遒劲。
清代文庠何步云在灵溪寺和朋友分别时也留有诗词《游灵溪寺留别尹硕甫》:
半年讲学共磋磨,今日临歧意如何。
几点蜡梅含雪放,一林黄叶带霜多。
灵诗昨往灵溪寺,分课夜读流水科。
我去匆忙君坐待,撑持回海不扬波。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在武则天曾读书的灵溪寺,一直文脉相承。
传说这里曾培育出一个曹状元,至今尚存“状元墓”。传说还有状元曹珏来此避难,并将灵溪寺改为状元府,也有说其前发于此,死后葬于寺外不远的赵家沟。
1934年冬,川陕苏区曾在灵溪寺创办过红军大学。红军大学,原名彭扬军事政治干部学校。1934年 11月由通江迁到旺苍城郊灵溪寺,并于12月上旬扩编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倪志亮,政委傅钟,副校长李特。红军大学设高级班、初级班、政治班、特种兵器班和教导队。川陕苏区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周纯全、熊国炳等常到红军大学讲课。其《招生广告》说:“红军大学是巨大的熔炉,它负有创造工农阶级干部之责任,它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干部锻炼得似钢铁般坚强之决心, 而去做个列宁主义的继承者。”1935年4月中旬,红军大学随部队撤离。
民国三十二年( 1943年)秋,灵溪寺改为“旺苍设治局立初级中学”( 旺苍县第一所中学,今旺苍中学前身),由现东河一小(原清江书院)迁址于此,校长高元璞曾任广元中学第一任校长。
1958年秋,旺苍县在此开办“旺苍农业大学”,后更名为旺苍农业技术学校。学??栌性耙铡⑴┮?、畜牧三个专业,学制为三年,招收学员对象以乡、村、社三级干部为主。1965年4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半工半读、半农半读两种教育制度,旺苍县人民政府在此开办农业技术学校,又称旺苍农业中学。1985年,旺苍县人民政府在原农中农场基础上改办成旺苍县职业中学。从此,灵溪寺又一次焕发生机,枝繁叶茂,桃李满园。
今天,我们漫步在校园,这里鸟语花香、书声朗朗,一片净土。曾经辉煌的灵溪寺,虽然早已庙毁形消、史迹难寻,但是她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却深深的留在了这片土地,吸引着无数后来人上下求索,特别是看到校园里那些朝气蓬勃的学子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不禁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伟人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参考资料
1、《旺苍县志》:第635、727、728、72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2、《诗意旺苍》:第21页(王勇,团结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3、《旺苍文史资料》:王孟坚、文成先等资料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