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接着大暑,日子一天比一天更热了。
在大暑这段日子里,游泳的事变得少了起来,因为不能总是对母亲撒谎说去学校值日,哪有时不时就要到学校值日这档事呢。当然啦,喝了不少水后,那狗爬式也早已学会了,游泳的兴致被更新鲜的更好玩的乐趣取代了。
其一是夜里去捉萤火虫?!对铝钇呤蚣狻方驳皆诖笫钍蹦芸醇┗鸪?,并且解释说这萤火虫是草腐而变,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了萤火虫的传说,“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熠耀”就是指萤火虫,简洁而轻松的诗句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乱世中的凄美与温馨,在外多年,田舍旁的空地已经变成了四处奔跑的鹿场,归心似箭、思妻心切的戍边男子夜途返乡,为他沿路照明的,竟是漫山遍野的萤火虫,暗夜里这些闪着幽幽亮光的小虫子并不可怕呀,倒使人更加怀念呀。将士远征归来,点点荧光照亮了脚下的路,这是一段多么浪漫的返乡之路。当然,对于古诗所表达出来的这种意境和思想的理解都是告别了童年之后伴随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阅历的加深才悟出来的呢。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曾经是多少孩子沉迷夏夜的理由。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飘曳玲珑,萤火虫那飘逸灵秀而又充满了神秘的光影,曾在多少孩子的心里留下了美妙又快乐的记忆呀,可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顽皮又怎能感受到这个小精灵的美丽和心思。
夜幕刚降落,萤火虫还不会出现,等天色完全黑下来了,这时你看吧,树叶间,草丛里就渐渐闪出萤火虫灵动的身影了,星星点点,漂浮不定,忽隐忽现,欢快跳跃。这可爱的萤火虫可真多啊,它一点也不怕人,就在人们的头顶不停的飞舞着,明暗交替,熠熠生辉,泛着淡淡的微亮的光芒,映亮了寂静的夜空,微风里轻快的摇曳。那一闪一闪的亮光此起彼伏,稍不留神,不一会就渐渐地消失在沉沉的夜幕里,看不清去向了。
仰头望着这些可爱的萤火虫飞来飞去,就忍不住想捉了。捉萤火虫要有耐心,动作要快,看准它飞行的方向,手猛的伸出去就能抓到手掌中。每天夜幕降临后,我就早早地守在一片草丛旁边等待着萤火虫的出现,等啊等啊,终于看见了那些可爱的身影了,于是就跟着萤火虫一起飞舞,把一只只萤火虫抓在手里,再把它小心翼翼的放进了玻璃瓶。在那个炎热的夏天的夜晚,我就像一个如痴如醉的追星族,在追逐着萤火虫的玩耍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和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
父亲说,这小虫子放在玻璃瓶里可以当灯使呢,可是我把装满了萤火虫的玻璃瓶带回家,吹灭煤油灯却发现根本不是这样,从玻璃瓶里透出的萤火虫的光亮弱的连脚下的路都照不清。问父亲,父亲笑着说,亮和不亮,关键在心。萤火虫的光亮当然比不上煤油灯,可是你心里装着亮光,你就会看清一切。父亲的话似懂非懂,后来,知道了囊萤映雪的典故,也就明白了父亲的一片用心,然而这样的岁月已经离开我太久太久了,父亲早已离开了他的儿女,回想往昔,多想能够重温儿时的快乐,可是这样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童年里度夏的另外一个乐趣是捉蟋蟀。蟋蟀是学名,人们更愿意叫它蛐蛐。蛐蛐是一种昆虫,可是这种小昆虫却特别好玩,它的好玩在于好斗不服输,厮杀不低头,几经搏拼,依然不屈不挠,继续再战。这真的符合男孩子的特性,所以喜欢蛐蛐也是男孩子的天性。白天里蛐蛐不怎么鸣叫,即便是叫上一阵也会歇上很长时间,所以很不容易捉到,它不叫你就找不着它藏在什么地方,只有在蛐蛐鸣叫的时候才能顺着声音一点点锁定位置。轻轻的,悄悄的,大气都不敢出,静静地蹲守在边上,再等着它叫起来以便能发现它的藏身之处。
虽然发现了,要捉到并不容易,蛐蛐常常藏在草丛和瓦砾堆里,不管是在草丛里捉还是在瓦砾堆里捉,都是一件难事。知道蛐蛐就在草下面,可是要把长得那么稠密的草拔掉才能看见蛐蛐的洞穴。夏天里的草已经长得很壮实了,杆高且粗,枝叶交错,根牢牢地扎在了泥土里,拔草中常?;峤凰只鲅劾矗墒窍胱怕砩暇湍茏プ◎序辛?,哪里还怕草密难拔手痛难忍呢。蛐蛐聪明的很,可能觉得危险正在一点点靠近它,再也不叫了,虽然找到了蛐蛐的洞口,可它就是躲在深深的洞穴里不出来。然而蛐蛐也有它的致命伤就是怕水,只要用水来灌洞口,它就待不住了,这时就容易捉到了。听说藏在瓦砾堆里的蛐蛐最骁勇善战,因为它们吃瓦砾这些硬物,牙齿就磨得特别尖锐,所以我们一帮孩子大都是在瓦砾堆里去寻找更厉害的蛐蛐。
晚上是蛐蛐的舞台,好像攒了一天的劲这时都要使出来,到处成了蛐蛐放声唱歌的场子。蛐蛐的鸣叫声特别悦耳特别有劲,听到蛐蛐的叫声,我和小伙伴们欢快如脱兔,兴奋如松鼠,就拿着手电筒到处寻找。暗夜里,蛐蛐会大胆的从草丛里从墙缝里跑出来,是不是也学着人们乘凉一样,这些小家伙也让白天的灼烤热的受不住了呢?
蛐蛐原本正在聚精会神的唱歌,被刺亮的光线一照,就吓了一跳,先是一怔,可反应非???,还没等我们去捉它,就一个后蹬腿跳的不知去向??墒强盏卮?,它蹦了几下还是被我们发现了,一人照着,一人合着双掌,几下子就将小歌唱家给活捉了。
捉来的蛐蛐,是用厚厚的牛皮纸卷成的一个个粗若食指般的纸筒来暂时放着的,一头早已封死了,将蛐蛐放进去后将另一头也封死,回到家后再将它们放进已准备好的玻璃罐头瓶或者喝水的搪瓷杯里。家里用来喝水装糖装盐装调料的或大或小的搪瓷缸不知让我糟蹋了多少个,慈祥善良的母亲很少责备我,平时家里很少买水果罐头的,这时母亲却会去供销社买回好几瓶。一家人像过节似的欢天喜地吃完了水果罐头,那空玻璃瓶就成了蛐蛐的家。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知道如何呵护孩子的纯真的天性,如何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母亲对我们很少说教,从来没有说一不二的独断,慈爱与包容是我们兄妹健康成长最好的精神养分,使得我们长大成人后依然保持着纯真的童心和优雅的情趣。
第二天,小伙伴们就像赶庙会一样,兴高采烈的带上各自的蛐蛐开始了一场精彩激烈的搏斗。找一块平展干净的空地,大家围在一起,几只脑袋贴成了一个圆圈,双眼不眨,屏着呼吸,静观蛐蛐撕咬拼杀,经过一阵鏖斗,就可以看出胜负的样子了,占了上风的就鼓起羽翼振翅高歌,为自己的胜利欢呼起来,而处于下风的就退出了战场躲在一旁等待翻盘的时机。这时败方的小伙伴就会用狗尾巴草的尖须来撩拨蛐蛐的门牙,这是为它加油鼓劲呢,于是蛐蛐就勇敢地冲向对方,一场更加激烈的交锋再次展开。一般的情况是,再次冲向战场的蛐蛐虽是勇气未减,但基本上是不会胜利了,斗着斗着,也许一条腿就被对方咬掉了,得胜者就会再接再厉扑向对方更加凶猛的撕咬对方直到败者倒地不起。也有出冷门的时候,看似要败的一方却突然峰回路转,只见它愈战愈勇,将刚才还高歌的胜者直逼死角,无奈之下,只见它拼出全身力气猛地一跳就逃到了罐子外面去了。到了这个时候,取胜的小伙伴就得意洋洋,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尖辣椒撕成几段扔进罐子里来犒劳自己的英雄,败了的小伙伴则悻悻然然,自己安慰自己,嘟囔着说明天再战。
诗经里也有描写蟋蟀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短短几句,却将一个季节变迁的过程写的惟妙惟肖。大暑大寒,大阳大阴,虽然没有一个“寒”字,却让人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的转凉了。蟋蟀也知冷热呢,随着天气冷暖转换,从野外到窗下再到遛进屋室最后还要钻到人们睡觉的床下面,多么惹人爱怜的蛐蛐啊,它总是愿意跟着人们走呢。我常?;嵯?,蟋蟀这只有拇指般大小的生命怎么藏着那么旺盛的斗志和勇气,小小蟋蟀陪伴着一帮男孩子疯了一夏,不知给男孩子的童年带来了多少的欢乐呢。
萤火虫,蟋蟀,都是我的童年里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