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母阕,当岁月风化成一种符号......
欧阳新献
启母阙位于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距离县城二公里的嵩山万岁峰下。启母阙为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中岳汉三阙”。阙的北边190米处有一开裂的巨石,即是启母石,根据文献<淮南子>记载,上古时期大禹奉命治理泛滥的河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化为巨石,巨石从北面破裂而生启。西汉武帝游览嵩山时,为此石建立了启母庙。东汉延光二年(123年),颖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建神道阙,即是启母阙。汉代因避汉景帝刘启的讳,曾一度改名为开母庙、开母湖。启母阙是中岳汉三阙中损坏最为严重的。西阙现存高3.17米,东阙现存高3.18米,两阙间距6.80米,整体结构和太室阙相同。阙顶已经部分遗失。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上面有长篇小篆铭文,记述了夏禹及其父亲鲧治水的故事,字体遒劲俊逸,是汉代书法中的精品,一直为国内外金石学家所注重。阙的下部是东汉嘉平四年(175年)中郎将堂溪典所书《请雨铭》,字体为隶书,只是大部分已经剥落。阙身的四周雕刻有宴饮、车马出行、百戏、蹴鞠、驯象、斗鸡、猎兔、虎逐鹿以及“大禹化熊”、“郭巨埋儿”等历史故事画像六十余幅,其中的蹴鞠图,刻画有一个头挽高髦的女子,双足跳起,正在踢球,舞动的长袖轻盈飘扬,女子两旁各站立一人,击鼓伴奏,再现了汉代蹴鞠运动的真实场面。阙上有两方阙铭,皆在西阙北面。一方为启母阙铭,一方为堂溪典嵩高庙请雨铭。启母庙阙铭,篆书,内容分两部分,前12行为题名,满行7字;后24行为四言颂辞和仿楚辞体裁的赋,满行12字。阙铭的前一部分,回顾中国古代一次触目惊心的特大洪水,鲧因用堵的方法进行治理失败而丧生;禹吸取教训改用疏通河道排洪泄水的方法,终于成功。赞颂因为征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可贵精神,以及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秦王朝的统一,禹和他的事迹逐渐埋没无闻的经过。后一部分着重叙述汉王朝的圣德广布天下,在这里兴祠庙祭祀神明,上天的灵应显示了种种瑞兆,风调雨顺护佑了百姓,为此立阙刻铭,使光辉业绩传之干秋万代。堂溪典嵩高庙请雨铭,在启母阙铭下,东汉熹平四年(175年)刻。隶书,计18行,行5字。前6行已泐毁,“其言惟何”后也不存,现存11行,共55字。铭文间隙处及其他石块上浮雕人物画像、幻术、骑马出行、斗鸡、驯象、吐火、进谒、倒立、饮宴、日御羲和、启母化石、夏禹化熊、郭巨埋儿、月宫、蛟龙穿环、犬逐兔、果下马、蹴鞠、鹤叨鱼、虎扑鹿、孔甲畜龙等画像70余幅。
千年的风霜
依旧仙居在嵩山的万岁峰下
以颍水为腰带
以将军柏为大伞
以万岁峰为座椅
以启母石为印鉴
别看岁月风化成一个个符号
铺展开来,却是亿万年的风云变幻
朗朗天穹之下,顽强的站立
斑驳的文字,呈现文化的渊源
天文地理文化和历史在沉睡中醒着
流动的线条,是千年的呼唤
一路走来
伴随着幸福的歌唱和感叹
狩猎耕种和战争一直就连在一起
谁在等待
祈?;肚旌徒谌昭有旁猜?nbsp;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一直在定位幸福所在
甚至落花和流水
甚至那美丽的容颜
大篆小篆甚至汉隶
都结成一个个历史的符号
看透岁月的沧桑
涂抹文化的灿烂
或许,在一个寂寞的午后
静静的一曲高山流水
伴着起伏不定的鸣蝉
或许,爱情在那一刻燃烧
突然间绚丽缤纷
浪漫依然
主人们走了来了,走了一拨又一拨
有时甚至不看你一眼,就那么一眼
岁月就这样成了石头及石头上的文字
而我们,渺小的或许是蚂蚁甚至蝙蝠
不知是岁月发现了我们
还是我们被岁月发现
曾经在杂草丛生中渴望重见天日
曾经吞噬眼泪和忧伤,一声长叹
走不进你的世界,是需要更了解
或许,你是在酿一壶烈酒
当人们醒来那烈烈的味道
将直直的进入人们的血管
启母阕,岁月风化的符号
静静地躺着,
诵着一首完美的诗篇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