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另一片天空
来源:作者:李文莉时间:2014-11-27热度:0次
近日好不得意,素来与古诗词不相为谋的我,竟然也在这片看似熟悉,却极为陌生的文字领域,搭起了一座T台,且在台面上大胆地秀了一把。
在这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日里,我习作了二十余首古诗词,有格律诗,也有填词。其中的三首,被一个网站推荐,有一首七律竟然还被一家杂志看中,准备录用,这还真的是意想不到啊,随意地玩玩,努力了,便有收获。
想来也好笑,一个月前,习惯于现代诗里自由驰骋的我,真的没想会走进古诗词,会心甘情愿地受着各种各样的约束,咬文嚼字地习着古诗、填着词,就像我六年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走进对联天地一样。
我是个极其懒惰之人,若不是朋友逼迫,是不愿意踏进陌生的天地里的。对联,是被一朋友硬拉去的,说是陪她学学,这不,迷上了,一玩,竟长达六年之久。朋友已经不上网多时了,即使在,也疏于联系了,我依旧在玩着,且乐此不疲。
对于古诗词,我是真没打算涉足,想自己就这么点初中文化基础,我即使有心认识它,它也未必能看上我,还是罢了。
可不曾想到,自从我在国粹现代诗版做了首席后,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诗,也就随时发上。我的这些现代诗被国粹网校的一位老师看中,竟力邀我为国粹诗词初12班的客座老师,与她来个《古风与今风的对话》。我习我的现代诗,她则在我的现代诗基础上,用格律诗或者填词的形式表达,这,于我而言,还真是蛮新鲜的。
此后,我又读懂并领会了她在帖子里说的另一段话:无论今风还是古风,在诗情诗意和心灵的共鸣上,许多是相同和相通的。就如我们对唐诗宋词的的热爱,就基于这份共鸣;我想,如果古人能够穿越回来,他们也一定会喜欢一些有着同样共鸣的现代诗歌。
我想,咱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其古风,之所以能被今人接受,并且热爱,终归是有它独特魅力,文字,无论什么样的形式,也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吧。再则,既然是诗词班客座老师,一点古诗词都不懂,也是说不过去的。
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琢磨格律诗了,并且初步懂得了律和绝的区别;于是,我知道了一首古诗,不仅要受到平仄的限制,还得有韵的约束;于是,习惯于天马行空,写现代诗的我,开始了古诗词的写作,其整个写作过程就仿佛被人捆住手脚似的,处处碰壁,从来不修改文字的我,也只好耐着性子一遍遍地修改,磨字,有时几乎都想放弃,又最终坚持了下来,这才有了我目前为止的13首格律诗和11篇填词;于是,从此以后,我是文字生涯里,又会多注入一点新的血液和历练。
格律诗和填词,于我而言,都很难。就那么三、四十个字,得花掉我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这在我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里,是没有过的,也是不敢想象的。格律诗和填词,我更偏好于填词,我觉得填词更接近现代诗些,容易发挥,难的是韵字不好掌握,就那么几个字的韵部,真得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去推敲,有时为了一个字,得全盘洗牌。由此,我这才真正理解了为何对联总提倡练字,看来我这六年玩对联,就只是玩玩而已,根本就没做到下功夫练字,好在有对联的基础,古诗词也算粗浅地入门了。
其实,真的应该上国粹网校系统地学习下古诗词,可我基于六年前对联初级班的学习后,总觉得不自由,束手束脚的。得按时交作业、考试啊什么的,还得按照条条框框来套,这古诗词本来已经够多条框了,再多点七七八八的规矩,我可得晕了,得,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思路玩吧,总之都是玩,开心为上哈。
总之,不管咋地,不经意间,在现代诗和对联之后 我又迷恋上了古诗词,让我文字的天空里,又多飘得几朵云彩,蛮好。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