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蝌蚪点评:浅读郑金兰局长的《地矿手记》

来源:作者:绿野来客时间:2012-08-25热度:0

    
   近日,绿野在接待了国土作协中华宝石文学奖新人奖在贵州举行的颁奖活动后,便去吉林长春参加长春地质学院8821班“寻梦地质宫 相忆三十年”的主题班会。
    其间,走访了集安古镇,踏上了鸭绿江大桥,探访了高句丽古国遗址文化,拜望了林海环绕、群峰拱卫、美若仙翠的长白山天池,并在地质宫校园,意外发现了8821班白杨林。
    更为巧合的是,8月21日下午,绿野与几位同学走在长春市寻找昔日旧迹,竟然在街头与刚回到长春的陆德琮副主席不期而遇。在贵阳时,德琮主席知我将去长春,约我长春见面一叙。后来他去江西考察,绿野以为德琮主席一时半会回不到长春,便没与他联系。不想他在街头看见我,隔着街道叫了我一声,承诺就这样兑现了。真是相约不如偶遇,缘分??!
    陆主席邀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小坐,并送我一本吉林省国土厅副厅长臧全业的新著《松花石传奇》。随即,陆主席请我们一行到附近一家雅致的朝鲜餐馆大啖了一顿朝鲜烧烤与冷面。其情暖暖,其乐融融。
    22日,绿野从长春直飞贵阳,经停青岛机场时,在机场书店转悠,看到了一本山东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郑金兰女士所著的《地矿手记》,眼前不觉一亮,便毫不犹疑的买了一本。
    登机后,这本手记便陪伴了这一路的旅程。
    作者过去曾是山东省潍坊市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为潍坊市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很有作为。2006年底,山东省委大胆用人,不拘一格,将一位农业专家调到山东省地矿局任局长、党委书记。这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地矿局女局长、女书记,而且是外行。
    《地矿手记》计36.8万字,主要讲述2006年底至2008年7月,发生在山东省地矿局的一系列真实故事,由著名作家莫言作序。
    序中说,郑局长上任不到五年,就实现了“找回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的任务目标。在这位女局长、女书记、甚至是地矿外行的带领下,山东地矿局一万多名地质职工团结奋进,同心协力,用不到五年时间,完成了过去五十年才完成的工作量,超越了过去五十年创造的找矿成果,其潜在经济价值在20万亿元以上,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业绩辉煌!
    看到这些,绿野对作者、对全体山东地矿人已心生敬佩和景仰!
    绿野在这里不谈论具体的工作业绩和找矿成果,而是想谈谈作者这本书的文学写作风格与写作的创新。
    《地矿手记》属于纪实类作品,但她不是日记和笔记,日记流于琐碎,笔记过于随意;她也不是长篇通讯,她比长篇通讯显得亲切、委婉,更加温文尔雅;   
    《地矿手记》属于文学类作品,但她不是小说,虽然很多情节十分动人,许多人物性格突出、血肉丰满,但他们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一点虚构的成分;她也不是报告文学,她比报告文学更有真实性、更有现场感,作品的主体与客体水乳交融,无缝链接,毫无报告文学中通常存在的事件与人物的距离感与隔膜感的病垢。
    作品以生活日记、工作笔记及相关文件材料为素材基础,以女性特有的散文化的清新笔调将故事娓娓道来,这其中又融合了文学创作的诸多元素,创新性地概括、提炼和升华了生活的原生态素材,将司空见贯的地矿业务工作、经营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凡人琐事创作成了精美的文学艺术作品,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
    《地矿手记》其实创造了一种纪实文学的新文体,即手记体文学样式。这种文学样式在作者的另一本书《三农手记》中,就已有过成功的尝试。
    这种手记体文学样式或新文体,绿野以为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纵向上的编年时序性,体现在事件发生、发展与结果的客观逻辑结果上,具有历史发展的深度。
    第二,横向上的截面放大性,表现在典型事件的具体叙述和人物性格的描写上,具有现实生活的宽度。
    第三,竖向上的哲理思考性,展现在作者对事、对人的总体把握与理性认知上,具有思想境界的高度。
    第四,作品散点记叙,定点描写,线性推进,结构了纵横捭阖的庞大叙事体系,进得去,出得来,动静结合,疏密有致、举重若轻、腾挪自如。
    第五,当这些散点、定点、线性的事件、人物、情感、思想等要素通过有序的排列、艺术的梳理,便构成了一条条美丽的、令人惊艳的矢量曲线,于是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交织,计划与目标的实现便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了。
    《地矿手记》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作品的主角似乎并不是作者自己。主角是山东地矿局的人物群像,甚至就是即很抽象,又随处可感触的一种地矿奉献精神。作者只是这些人物、事件及这种精神状态的忠实、客观的记叙者、见证人。
    《地矿手记》一书之所以引人入胜、令人哲服、并独具风格,就在于她不但刻画了事件和人物的三维立体感,而且更塑造了写作对象的动态感、现代感与亲近感。
    《地矿手记》的写作方式新颖、独到,这是一种很高的写作境界、也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境界。
    如果说这部作品是一棵大树,作者似乎就是这大树上的一片绿叶;
    如果说这部作品是一口深井,作者似乎就是这深井里的一滴清水;
    如果说这部作品是一串项链,作者似乎就是这项链中的那根红线;
    然而,这一片绿叶、这一滴清水、这一根红线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读者自然有目共睹、心存共识!
    《地矿手记》是作者精心烹饪的一席山东地矿精神文化的盛宴,不但养眼养神、而且养脑养心!
    《地矿手记》博大精深,令人感佩!
    绿野如此阅读,乃皮毛而已。
   ……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