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透纸背的功夫——读恩师易友芳著《八旬记事》一书有感
来源:作者:周明军时间:2013-10-17热度:0次
力透纸背的功夫
——读恩师易友芳著《八旬记事》一书有感
□周明军
去年12月6日,我和龙广军、肖和良、罗安江、谌海英、易秀莲、易海涛等七位初中同学来到洪江市塘湾镇岩潭坝,参加班主任易友芳老师80寿宴。离开时,我用手机请师妹格平给我们七人和恩师照了张合影。当年12月31日在黔城举行分别30年同学会上,老师给我说了,他正在写本书,届时给我们送来。不到九个月时间,他的书《八旬记事》如期出版。想不到的是,这本书多达20万字,均是他一笔一笔的手写出来的。十分漂亮的一手钢笔字,正如一本钢笔书法集。
老师可谓是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他在其人生岁月的磨砺中,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功夫达到了力透纸背的高度?!栋搜鞘隆芬皇?,80高龄的老先生花9个月270多个日子大功告成,用钢笔书写20万字,平均每天书写1000字左右。
我们知道,书法拼的不仅是笔力功底,对于如此年迈的先生,一笔一笔的誊写,一字一字的累积,单是“坐功”就成了巨大的考验,更何况先生还有眼睛老花,鼻子流血和脚骨神经疼痛等多种疾病。一般人确实身体早吃不消了。真想不到,他拥有何等健康的的身体和超强的毅力,才能完成如此令人称羡的书法和作品。
书的封面是彩色的,上面标有“八旬记事”四个大字,封面右边是他80寿宴时的自创对联:“忆过去七旬寿诞誉为古??;观今朝八十生日亦觉寻常”。封面下方就是我们7位同学参加他寿宴后在他家门口的合影。这是一张很有风水的照片,对此,我和易海涛同学在QQ对话中有过讨论。书的封底是老师的自述:易友芳,男,1932年11月3日出生,塘湾人。人民教师退休,性格达观,与世无争,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方面颇有造诣。育有一子四女,如今妻贤子孝,儿孙满堂,正享天伦。附有老师和师母的合影,显得恩爱慈祥,幸福无比!
书的《前言》和《后记》均为彩色铜版纸印制,也都是老师的外甥女肖小花所作,经费也由她解决,她是一位80后,既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她在《前言》中说:当我接过这本书时,我震撼了!多么工整漂亮的字,多么甜美温馨的内容,字里行间都是对家庭的关怀,对生活的热爱。为了让更多的家人学习、传阅外公博爱无私、乐于奉献的宝贵精神,我决定复制这本书,以求每位家人人手一册。我认为,没有任何字体、任何形式可以取代外公珍贵的手迹。请收到此书的人仔细阅读,好好珍藏!
全书分为《家琐纪要》和《园外笔耕》两部分?!都宜黾鸵贩帧都沂檠≌?、《家事概记》、《家人生辰》、《病历记载》、《本人简介》、《人情往来》、《读阅随笔》以及老师的两位岳父《家族派系表》共十大章节。特别是《家书选摘》又选择了23封晚辈的来信,一一配了标题,如老师的儿子易为均的《望母速临》、《望父解饥》,女儿格平的《礼赞父为》、慈平的《难忘师恩》、立平的《千里思亲》等等,每一封家书都是岁月和亲情的记载,温馨感人,令人难忘?;褂小抖猎乃姹省分蟹治觥度苏芾怼?、《古今趣谈》、《读报笔记》、《人生感悟》和《保健常识》五章,给人以启迪、以鼓舞、以激励,从中可以感悟出一位80岁老人的健康人生历程和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
书的第二部分《园外笔耕》,全部是老师业余时间所创作的诗词作品以及他的自传,还有他的父母轶事,对三位妻子的回忆和感激。读来感慨不已,深为老师的孝心和爱心而感动。老师在《自传》中写了自己80年以来的历程,并于2008年秋以长诗的形式,以《走过的历程》分“受宠与好学”、“就业与磨练”、“刻苦与奋进”、“忠告与顺心”,“退休与秋实”等五章节全面概括自己的一生。《忆伴侣》一文全面记载了老师三次婚姻的故事。读来感慨万端,嘘嘘不已。三位师母都是贤妻良母,小家碧玉。第一位师母因病于1961年3月15日去世,享年30岁,为老师留下一双儿女;第二位师母原是花鼓戏剧团演员, 与老师一见钟情。1963年5月结婚后,103天后因户口和劳动关系等问题,与老师离婚,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老师对她的真爱。第三位师母,自1964年冬天嫁给老师后,勤俭持家,吃苦耐劳,为老师生下三个女儿。老师说:师母来我家由农村转为城镇,由贫困转为自给,子女由学校转为单位,她功不可没。为老师的爱情欢呼,为老师的情史骄傲,为老师的真情佩服。
友芳老师是我30年前的初中班主任,他教我的语文。我一直记得他在班上朗诵我的作文的情景(好像是改写《石壕吏》),他模仿文中的官吏说:“死老头子,你老实听着,今天,老子抓了你的儿子,以后还会来抓你的孙子哦”。记得一次老师因重感冒上课时说不出话,只好努力在黑板上板书。下课后,我帮他将教案,凳子搬到他房间时,他嘶哑的说道“谢谢你”让我终生难忘;分别后,我们在洗马市场相逢时,他紧紧握住我的手,关心的问这问那,让我手留余香。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次成人后的握手?。〖堑?982年6月,我校15位同学从洗马中学到塘湾中学参加黔阳一中单独招生考试。期间,我与1981年调来塘湾中学的老师系分别后第一次见面。他赠送了我一本笔记本,在扉页上他赠诗一首《赠送周明军同学》:两年相处情意深,今日重逢喜气盈。愿你再扬勤奋帆,无限风光自登临。后我以全校第3名的成绩考入黔阳一中。
记得2002年3月,他收到我邮寄给他的《岩鹰洞神奇故事》一书后,他写了一首诗歌给我,标题是《读周君(学生)著“岩鹰洞神奇故事”有感》:岩深锁在山涧,历时千载只等闲。终有能人发现日,扶摇直上冲霄汉。老师的这两首诗也放在书的第二部分的最前面??杉鲜Χ晕业钠髦睾凸鼗?。
1979年9月,在洗马中学与老师相识后至今30余年,我与老师保持通信联系20年,收集老师书信装订成本,时时激励我热爱学习、扎实工作。记得是1979年我读初一时,班主任对第一次段考后的成绩进行通报。当宣布我为全班第一,全校第二名时,他说:周明军同学考入学校前,不是来自重点学校,而是很一般的村小??梢运?,他是出污泥而不染,像荷花一般的开在我们822班,争得了荣誉。这就是我第一次对荷花的印象。后来,我又被评为怀化地区三好学生,出席了全区“三好学生”表彰大会。正是老师如此高规格的评价,一下子鼓舞了我的信心,使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步步为营,走向成功!
老师一生勤学,好学上进,从事一辈子教育工作,在52岁时的1985年,获得自学考试大专文凭;在57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说:我这颗不起眼的小水珠,也折射出党政的英明领导,时代文明进步的光环。没有党的领导,也就没有时代文明的进步,也就没有我的一切。
由此,我也说,没有老师的关怀和培养,也就没有我的进步和收获;没有恩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就没有我的一切。此时此刻,我祝愿老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天涯海角有穷时,师恩难忘无限情!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