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窗下,弹琴石上——也说说林四海诗文集《石上花开》
来源:作者:郭友钊时间:2014-03-11热度:0次
读书窗下,弹琴石上
——也说说林四海诗文集《石上花开》
郭友钊
林四海说《石上花开》已出版,要给我寄本书,半个月、一个月、一个月半,直到二个多月后才收到;我读了半个晚上、又一个夜晚、再加一个周末,就搁下了,未能及时遵嘱写下几句话。一因自己忙着为孩子们创作长篇科普《猎奇天生桥》,二则实在不知说什么合宜。不曾见过林四海,仅从文字中知道他当过十二年的语文老师,而我是最怕老师特别是授国语、国学的老师的,忌讳班门弄斧??銮?,已在社稷坛副刊读过江西作家李曼的“用执着坚守土地”、在国土资源作家网读过江苏作家杨玉贵的“点滴真情亦动人”等文章,均是评述《石上花开》的,深怕拾人牙慧。
拾人牙慧,哈,是避免不了的。当悔不该再答应四海之邀,再研读、再思忖《石上花开》之时,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绩的“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李世民的“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且用之为题来说说《石上花开》以及之外的话题。
一、石计总生苔
一篇文章的题名作为书名,足见该文在书中的地位?!笆匣辈怀?,约千字,一说年轻的好友在冬日里的突然病逝,一绘觅食的飞蛾扑入蜘蛛网的惨烈,再描石上青苔著花的惊艳,从不同侧面勾画出生命的境遇。但不管境遇如何,林四海都认为是“新生活的开始”,并在凄凉的冬天里“依然期待着来年的春上,那些花儿、草儿、树儿,耀眼依然!”
“石上花开”是“风情永远”一辑中的首篇,余篇如“等你,回家过年”、“等你宛在水中央”、“一直在你身边”,或写每一人天天可以感触到的亲情、友情、爱情,在林四??蠢炊既缁篮?、如蜜甘怡,都值得永远珍藏。
除“风情永远”外,《石上花开》还有内容各有侧重的六辑:“温情似?!笔淄频谝患?,母与父、妻与子、兄与嫂是其主角,一惦念之暖、一叮嘱之爱,均融于浓墨,再现“无物似情浓”;“故土情怀”列第二辑,遮雨避寒的老屋,滋体养身的麦、芋、瓜、蒜、豆、蒲,以及大锅塘里跳跃的柴火、慈母手中纳千层底的棉丝,都源于土地的赐予,诉于笔端,又祈“年年后土春来早”;“青葱岁月”排第四辑,菜花黄、山芋香、杏园闹是一面,红消、花谢、蝶飞则是另一面,情真意切,感问“送春春去几时回”;第五辑名“大地行吟”,带路、呵护、成长,从学校来到国土所的林四海不吝笔墨深情雕刻同事的众生像,不止于“谢他酒朋诗侣”;第六辑“梦萦歌者”,守水乡、数麦田、望滩涂,期待花开、愿为树立、歌颂古物,作为“土地公”的林四海且行且歌,守土担责以“风吹好梦,报前途康吉”;最后一辑为“诗意家乡”,与春花秋月里的住宅小区、商贸广场、沙湖木塔,凭之栖、据之居,林四海强调“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综观《石上花开》诗11篇、散文70篇,为林四海多年“触景生情”下的创作,记其所见所闻,叙其所思所想,意象不妨用“石”与“花”表示。“石”是自然或者社会的存在物,不以自己的意志而改变的存在物,例如会死亡的生命,例如会重复的生活;“花”则是内心情意的浪花、智慧的春花,例如慈祥的目光,例如温暖的问候。但“石”并非总会生“花”。只有树在石缝中扎下根,只有苔在石面上漫出丝,方有可能长出叶、著上蕾、绽开花。而树扎下根与苔漫出丝,均是要吸收水分和养份的,就是理想的驱动、主观的努力。
天南地北,“石”有无数;古往今来,“花”亦无数。林四海的《石上花开》,是现在盛开在苏北平原上的一朵春花。
二、古石衣新苔
“旧石开红藓,新河覆绿池”。寻常题材,要写出动人的新意,不与别人完全雷同,是十分困难的。《石上花开》中多数创作的对象,如父母、如楼台、如风景之类的题材,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中许多作者都有涉猎。仅仅在现、当代,此类题材的文章也比比皆是。要在卷帙浩繁的一部(篇)作品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感觉喜欢,却十分稀罕了。
孩提时读朱自清的散文,留下了许多美好而不能忘怀的影子?!氨秤啊笔瞧渲械囊黄??!拔矣敫盖撞幌嗉讯暧嗔?,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笔俏恼碌目?。“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为文章的结尾,相呼相应,结构严谨,中间写看见父亲爬上火车站月台的背影、送别后离去而混在人群中最后不见的背影,让作者不时泪眼潸然。
勾起对“背影”的回忆,是在读林四海的“您是我心中那座永远的山”的时候。“父亲老了?!笨嗣?,未见山?!案盖?,不老的父亲,我以后一定会?;乩纯纯茨?,因为,你一直就是我心中那座永远的山?!苯崃宋玻松?。父亲为何成为山?林四海有次从城里回家看望得帕金森综合症的父亲,见父亲颤抖着手吃饭,眼睛湿润了,父亲的一生在脑海里闪过,然后定格成一座心中的山。
两篇散文都写“我”与“父亲”?!氨秤啊毙丛?925年,“您是我心中那座永远的山”暂且估计写在2005年。时隔80年左右,这两篇文章已有很大的不同。
“背影”以朱自清回老家奔祖母丧为背景,焦点集中在南京火山站的送别上,再现了运行李、找座位、买橘子、走进人群等小场景,仅使用名词、动词,很少有形容词或者副词,可算是纯净的白描手法,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感动过无数的读者,让读者想起自己的父亲。
“您是我心中那座永远的山”在使用名词、动词的过程中也使用了不少的形容词或者副词,如苍老、失望、沉闷、酸酸、一丝一毫、意气风发、惨淡、一尘不染、高大、雄伟、滑稽、永远,等等。这些词出现之后,“永远的山”的形象在林四海的心中油然而生。
两篇文章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背影”的作者让读者去感受、去思考,如送给了巧妇一只活鸭;“您是我心中那座永远的山”则几乎倒过来,是替读者去感受、去思考,想给读者以圆而满且不可更改的形象,如餐桌上切成片的一只北京烤鸭或者剁成块的南京板鸭?;蛐硎遣煌贝肪车牟煌炀土宋姆绲牟钜彀?。
拿林四海的文章与朱自清的文章相比较,可能显得幼稚,不合时宜。但“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贝又诖笫Φ淖髌分形∮欢铣沙?,或许某一个人的某一天也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新大师。
“安得龙猛笔,点石为黄金?!被蛐砭褪敲恳晃蛔髡哂τ械拿蜗氚?。
明日是惊蛰,《猎奇天生桥》已杀青,也为《石上花开》写下了几句话,对自己的应诺有了交代。桥连着路;路很多、很长,只要人走过,就能成为路;桥却稀有、很短,是抵达彼岸的关键,却需要合适的位置、坚实的桥墩、牢固的桥面,才能“天堑成通途”。
以宋代进士陈亮的词“读书窗下,弹琴石上”为本文的题目,后半句是“留得销魂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