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光辉:久病床前有孝媳
来源:作者:赵福海时间:2012-12-14热度:0次
久病床前有孝媳
——记栾川县陶湾镇么沟村好媳妇郑海玲的事迹
◎赵福海
“百善孝为先,照顾好公爹是我应该做的。这真的没什
么,我只是在尽做儿女的一点责任?!?nbsp;
——郑海玲
郑海玲,原籍陶湾镇红洞沟村撞下组,1986年4月婚嫁到么沟村,自从结婚成家后,她就担任起了照顾卧病在床公爹的重任。在这期间,她对公爹照顾的是无微不至,受到邻里好评,众人的赞扬。她不仅以平凡的行为,诠释了“孝”和“爱”的深刻含义,更为可贵的是,她以平凡的行动感染和影响着周边的群众。大家见贤思齐、孝孝爱亲之花开遍了周边的每一个村,每一个组和每一个家庭。
面对着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丈夫,郑海玲毅然决然的说:“你就放心出去打工吧,家里有我呢?!?BR> 2005年,对于丈夫胡中岳来说,可是天都要塌下来的一年。就是这一年的冬天,已经70多岁的父亲,高血压病突然发作,尽管一家人用尽了能有的方法进行治疗,父亲的命总算是保住了,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瘫痪。这就意味着:今后的时光就要在病床上度过了,护理照料的任务就要重了。高额的医疗费用,子女上学的费用,一家人的日???,每年需要花销的钱从哪里来呢?胡中岳想到外出打工挣钱,用以贴补家里,可一看到病床上瘫痪的父亲,他就马上打消了这样的念头。是啊,父亲需要人照料,地里的农活也需要人耕种。把这样的重担压在妻子一个人那瘦弱的肩上,能行吗?自己放心的下吗?可是,不外出打工挣钱,今后如何生活下去呢?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胡中岳心事重重,整天愁眉不展。知夫莫若妻,丈夫的心事,郑海玲是再清楚不过了,她经过了一段深思熟虑后,毅然的对丈夫说:“眼下咱家的状况是不适合出去打工,不过你不出去挣钱,咱还咋生活?你去打工吧,家里有我呢!”
郑海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如既往地照料着瘫痪在床的公公,改写了“久病床前无孝子”千古俗语!
郑海玲的公公自2005年病倒在床,一直到去世,整整六年。六年啊,对于无病无灾的家庭来说,可能不觉得那么漫长,而对于郑海玲来说,这六年可是太不容易了,这是在煎熬中度过了六年。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可能不会了解什么叫煎熬,而对于郑海玲来说,她实在太了解煎熬的含义了。六年中,她一如既往、无微不至、无怨无悔的照顾病中的公公。她用她自己的行动,驳倒了“疾病床前无孝子”这一千古的俗语。
郑海玲每天既要照顾公公,又要干农活。在这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她忙里忙外,并没有影响对公公的照料,每天为公公喂饭、喂药、端屎、接尿等。她还变着花样为公公调理伙食,增加营养。为了不让公公身上长褥疮,每天要帮助他翻身四、五次进行拍背、按摩、擦洗,病卧在床的公公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定期还要在公公的屋里喷洒空气清新剂、花露水等,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在公公生病的日子里,别人做到的,她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她也做到了。
刚开始,给老人洗脸、端屎端尿也是她难迈的一道坎,总觉得难为情。为此,背地里她不知道流过多少泪。当她回娘家把这件事讲给母亲听时,母亲语重心长对她说:“海玲,你把公公当成你的亲爹就不别扭了?!蹦盖滓幌?,点燃了她的心灯,心里豁亮了,委屈也没有了,她把给公公洗脸、端屎端尿当成了自己应该干的事情。自己多干点,侍候老人好一点,才能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安心工作。六年里,她熬更守夜,眼眶黑了,人也瘦了,但她仍然坚持,任劳任怨地照料着老人。
海玲说:“我们都要老的,谁也躲不过去,侍奉好老人,为孩子们做好榜样,也是为自己老时着想?!?BR> 在这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郑海玲精心照料老人的事迹逐渐在左邻右舍传开,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与赞扬。
村里的姐妹见了她都说:“郑海玲,我们都不敢去你家,到你家看了就不好意思,以后要向你学习啊。不过你也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体呀,你家里的老人全指望你呢?!闭馐保榈乃苁切πλ担骸懊皇?,我能挺得住,已经习惯了?!苯幼潘镏匦某さ乃担骸拔颐嵌家系?,谁也躲不过去,侍奉好老人,为孩子们做好榜样,也是为自己老时着想啊?!?BR> 对于瘫痪的人来说,冬天的日子最难熬,寒冷的天气对一个久卧不起,大、小便在床的高血压重患来说生不如死,郑海玲为了不让公爹忍受病痛之折磨,一有时间她就上坡拾柴,炉火生的旺旺的,屋里暖暖的,茶水、饭菜热腾腾。夏天里,尿垫、尿布、衣服、被褥、单子、被罩经常折洗的干干净净,苍蝇、蚊子见不到?;端?、清新剂常备,进到屋里闻不到一点儿难闻的气味。一日四餐顿顿不少。虽然她爹瘫痪在床,但他的胃口很好,不挑食也不少吃,顿顿都得喂。郑海玲总是先喂公爹吃过之后她才吃。别人问她:“你先吃之后再喂他不行吗?”她说:“那样,饭凉了,我爹吃了胃会不舒服的?!?BR> 由于受病情的影响,卧床后的公公性情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常把饭菜抛洒一地,有时甚至故意用胳膊一抡将饭菜溅她一脸一身。孝顺的郑海玲每次都是将委曲藏在心底,悄悄抹去眼泪,收拾满地的破碗碎盘,然后重新给公公做饭。为了调节公公的心情,她就专门说一些开心的事让他老人家听,哄得老人高兴。正像郑海玲自己所说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此多次,当她再次把重新做好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时,老人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郑海玲白天在家辛辛苦苦照顾公公,有时忙的连腰也直不起来,农忙的时候她还要挤出时间到田里干活。有一次,她趁公公中午熟睡之际到农田里干活,由于操劳过度,加上天气炎热,疲惫的身躯终于支持不住,晕倒在庄稼地里。过了很久才被过路的村民发现,赶紧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低血压,要卧床休息,还要补充营养。但即是这样,她仍然舍 不得花一分钱买补品,她要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公公身上。
郑海玲的精心照料还是没能留住公公,2011年末公公不幸与世长辞。老人临走时对自己的儿子说:“孩子,你以后要善待海玲,自打她嫁到我们家里来,总是一心一意为了我们这个家。我病了这么长时间,她既要做农活,又要顾你们,还要侍奉我,但她再受苦受累也从来没有让我受一点委屈。这样贴心的人,难找??!”
“孝德千古,爱义长存,……那涓涓流淌的孝顺之爱,亲情之光,成为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连的见证?!敝:A嶙魑桓銎胀ǖ呐┐甯九?,用一颗善良朴实的心,待公公如亲爹,诠释了“孝”和“爱”的深刻含义,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有理由相信,在她的身边,将会有更多的人见贤思齐,争当道德模范,孝老爱亲之花,将开遍千家万户。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