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传奇

来源:作者:陈希瑞时间:2012-02-25热度:0

  

 

  第一次认识王玉芹,大约是在二十五、六年前吧。

  那时候,我高中毕业后,刚到党委上班没多久,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下乡办事儿。

  那年秋天,我跟随包村干部老乔,到一个叫王家庄的村子了解秋收秋种的情况。等办完事儿,村干部老王就带我们到一户村民家里吃午饭。

  这户村民住在村子最前头,是几间草培的旧房子,土打的院墙,门前有草垛,还有几棵高高的杨树,再往前就是田野了。那时候,土地已经分到各家各户自主经营了,田野里,有牛车在拉庄稼,人们正在忙着抢收,成片的玉米倒下了,田野显得一片空旷。

  房子虽旧,里里外外收拾的倒也干净利落。主人王老汉,妻子早逝,儿子分开另过,眼前只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大名王玉芹,听村干部老王说,王玉芹还是村里的团支书。

   在王老汉家里,我认识了王玉芹。她苗苗条条的身子,看上去清清爽爽、十分乖巧,说话腼腼腆腆,一笑,白净的圆脸蛋上还显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儿,挺迷人的样子。

  听老王说,王玉芹已经有对象了,是邻村一个不错的小伙子。

  王老汉和女儿王玉芹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有酒有菜,热气腾腾,我们吃的十分开心。我不会喝酒,就简单地吃了点饭,在王玉芹的闺房里,跟她随意扯了一些闲话。由于我俩年龄相仿的原因,说话也没隔阂,很投机。说话时,她眨巴着两只黑葡萄似得大眼睛,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望望窗外,仿佛有无限的心事。

  我实在猜不出,小小年纪,能有什么心事呢。

 

  大约,还是大约吧,是在七八年前,我去文化站找老乔办事儿,在老党委大院,一个熟悉的身影,驾驶一辆面包车,从我身边一晃而过,还朝我笑着点了点头。我问老乔:这不是王玉芹吗?

  是她是她。提起王玉芹,老乔竖起了大拇指,向我介绍说,现在的王玉芹今非昔比,可不是以前那个黄毛丫头啦。如今是桑园村村支书、村主任和计生主任,一身兼三职。这还不说,她还是村里的养猪大户,存栏母猪三十多头,年出栏商品猪六百多头,她的养猪场还被市科技局确定为良种猪繁育基地呢。

  通过与老乔交谈中得知,王玉芹出嫁后,家里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两个十多岁的孩子,她和丈夫两人虽说种着十六七亩地,收入还很有限。后来,王玉芹筹集资金七万多元,购买二十头良种猪,建起占地三亩的养猪场。通过自繁自养,当年就收入三万多元。一传十,十传百,看到王玉芹养猪发了财,不光村里的群众找她学技术,连周围村庄的村民也都纷纷跟着建猪场,一下子带起了周边三十多家养殖户。

  王玉芹自己富了不忘众乡亲。村里一位妇女,丈夫常年有病,孩子小,负担重。王玉芹主动找到她,帮她贷了一笔款,建起猪舍,又从自己家里赶出几头即将下崽的良种母猪给了她,还手把手教她学技术。一年过去,这位妇女养猪场的存栏生猪发展到五十多头,一下子就有了两万多元的进账。现在,这位妇女养猪场存栏生猪达一百多头。收入好了,家底厚实了,这位妇女称王玉芹是活菩萨。

  村里老少爷们都夸王玉芹,都说她人长得美,心眼儿也好,心底善良。真心换真心,在一连两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王玉芹都以高票当选村支书和村主任。

 

哦,这就是那个说话腼腼腆腆的小姑娘吗?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是要好好拜访拜访王玉芹了。

年前的一天,我终于来到了王玉芹所在的桑园村,见到了这位老熟人,王玉芹。

已经四十几岁的人了,还是那般水灵俏丽的模样,还是那般天性活泼,爱说爱笑,还是那般容易接近,和蔼可亲。

我看到,在她那栋鹤立鸡群的二层楼房一侧,一辆披红挂彩的大拖拉机吸引了我。

这是国家奖励给俺的拖拉机,二十多万呢。提起这份殊荣,王玉芹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哦,才几年的工夫呀,王玉芹的家业就像滚雪球似得,越滚越大,名声越来越响。

她说,四年前,自己筹集资金,以每亩七百元的价格租地种,进行土地规模经营。第二年,她租种的土地由原来的四百多亩增加到二千六百亩。去年秋天,她又租种了远远近近一千五百亩,全部种小麦。这样,她租种的土地一下子扩大到三千五百多亩。农忙季节,有一百多人在她地里干活,而她本人通过种植小麦、玉米等良种作物,采用大型机械作业,年收入超过了一百多万,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如今的王玉芹,可算是家喻户晓大名鼎鼎的重量级的人物了。用老百姓的话说,那叫广播里有声儿,电视里有影儿,报纸上有名儿呢。据说,王玉芹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主打栏目《新闻联播》呢。如今。致富女能人、三八红旗手……一大堆美丽的光环罩在她身上。应当说,是这个时代赋予了王玉芹传奇般的人生!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