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赵碎虎二、三事

来源:作者:陈金凤时间:2013-05-21热度:0


   在我当记者的十几年间,报道过众多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但亲历的一件大事—陕北煤田会战;和自己朝夕相处过的顶头上司---原省地质八队党委书记、陕北煤田会战总指挥赵碎虎同志却没有作过深入报道。每每想起他在会战一线指挥生产的那些日日夜夜,总不免有些缺憾……
   2012年一个冬日的早晨,我终于放下手头的一切事务,下决心造访当年指挥果断、威震陕北煤田的会战总指挥、省地质八队原党委书记赵碎虎老人。
                                  一
    赵碎虎老人听说笔者专程登门采访他,非常高兴;夫人卢雅兰又是让座又是泡茶,很是热情。谈到陕北煤田会战的往事,赵碎虎老人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小陈,不、不,当年的秘书小陈,现在已经是儿、孙满堂的老陈了,嘿嘿……你说我们这些人怎么能不老呢?”    
  赵碎虎老人尽管年过七旬,但说起话来依然风趣幽默不减当年。简单地寒暄之后,他就立即切入主题:“虽然当年你也跟着北上了,但知道开展陕北煤田大会战是谁安排的?”他没等我回答,就自问自答地说:“告诉你,是原地质部根据国务院要求统一安排的。朱训部长亲自抓的。当年国务院还发了个18号文件呢”。
    为搞好这个“国字号”大会战,赵碎虎老人介绍说,局党组先后三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国字号”大会战的相关问题。局党组书记和局长、副局长们都在会上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决定将第八地质队和第十四地质队合并。朱训部长亲自任命第八地质队党委书记的赵碎虎为陕北煤田远景调查勘探总指挥;任命第八地质队队长的赵凤阁为陕北煤田远景调查勘探会战指挥。就这样,搭班子、拉队伍,调设备,仅仅18天时间,3台钻机就在陕北一线同时开钻!
  指挥部领导纷纷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组织生产。赵凤阁坐阵牛家梁;隽恒君负责孟家湾;赵碎虎主抓河口;田良诗负责钻探生产;陈宇一负责思想政治工作。随后不久,指挥部又从第六地质队、第十三地质队等地勘单位调来精兵强将和一流的钻探设备。指挥部最高开动14台千米绳索取心钻机,“国字号”大会战旗开得胜,首战告捷!
  1983年4月19日,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朱训亲临陕北煤田远景调查勘探会战前线检查指导工作,对会战指挥部的工作给于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对进一步开展工作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他说,陕北煤田远景调查勘探会战在指挥部的精心组织指挥下,进展是好的;就榆林地区煤炭资源赋存情况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块:府谷、神木、榆横;从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看,排列次序应为:神木、府谷、榆横。这些地区的煤质好,埋藏浅,露采条件好。要加快陕北煤田远景调查勘探步伐,一是靠中央有关部门协同作战;二是通过省里组织会战。只有把资源查清了,才能为搞好矿山建设提供依据,中央和省上才好下决心。
                                                    二
  军人出生的赵碎虎,从小就养成了一种雷厉风行、办事干练的作风。他向笔者谈到为加快会战步伐,果断处理陕北煤田远景调查勘探前线几起“停工”事件的故事,让笔者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原来,发生“受阻”事件的表象是地方政府和驻地群众不支持、不配合;而问题的根子则在于会战职工严重脱离群众和严重官僚主义作祟所至。最为突出的有三件事:一是指挥部为活跃一线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分别给各机台配备了彩色电视机。但多数机台“关门看电视”,不让驻地群众共享;二是下山出沟进城采购,一些村干部要去乡上开会、进城请示报告工作想用车,有的机台喜欢“独来独往不捎带”、“爱打小算盘”;三是老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想请队医瞧瞧,不少机台冷眼旁观,坚持收费不优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老百姓是最现实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与人方便等于与己方便嘛”。 总指挥赵碎虎说到做到!他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立即针锋相对的提出三条便民措施,并以陕北会战总指挥的身份,通过无线电台直接向各机台喊话:一是变“关门看电视”为“+开门看电视”,欢迎老百姓前来观看;二是机台生活车下山出沟进城采购,遇到顺路的老百姓要主动邀请他们搭车同行;三是老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队医能看的一律免费;不能看的要用专车送到附近医院治疗。同时,府谷县为支持地质队搞好勘探施工,还出台了用地赔产收费标准。这些政策措施一经宣传、贯彻、落实,立即得到驻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各地群众都像当年“闹红”时支持刘志丹那样支持地质队工作,指挥部系统的工作由此如鱼得水,再未发生“受阻”事件。
                                             三
  陕北煤田远景调查勘探大会战当属计划经济时代;但是,在赵碎虎的指挥模式里已经出现市场经济的诸多创新元素。赵碎虎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善于纳谏的新思路、新思维由此可略见一斑。
    指挥部系统的工作步入常态化以后,财务科长张志良提出将钻探任务“包产到户”的合理化建议。赵碎虎立即表态同意,同时提出“谁先完成任务谁先回家,工资、奖金照发!”这条新政一出台,立即得到一线工人、干部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致拥护!大家抢晴天、战阴天,下雨落雪不休息;轻伤不下火线,头痛脑热吃点药继续干。大家喊着号子、算着任务,你追我赶,比学赶帮超,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高潮。“泥浆能手”、“搬迁专家”、“节约标兵”等先进人物层出不穷,大量拥现。生产进度直线攀升。805机在机长刘普选带领下,一年任务半年完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赵碎虎在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横山地区远景调查会战期间的成功实践再次说明了这一颠复不破的真理。在赵碎虎、赵凤阁的悉心指挥下,广大工人、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无私奉献,共施工钻孔45个,进尺34023.63米,控制面积1.3万 平方公里,1∶10万路线地质调查4900平方公里,提前3年完成国家下达的远景调查任务。1985年11月11日提交《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横山地区远景调查报告》及D+E级煤炭储量718.13亿吨,其中D级煤炭储量537.22亿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注:本文已经赵碎虎同志审查修定。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