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心灵上的繁花
来源:作者:雪泥恒香时间:2013-05-21热度:0次
去阁楼帮父亲拿东西,搜寻之时,见一木箱堆在墙角,看着熟悉,便想着里面是什么东西,心思转念间,手已掀开了木盖。满满一箱子小人书,整齐地竖排在木箱里,虽是旧物,却多是八成新的样子,书的边角也挺括,未见破损,足见当初的拥有者多么珍爱。
轻轻地拂去书面的灰尘,随手翻看,有线描本的《纣王与妲己》、《林海雪原》,画面是黑白线条描绘的人物,简单的文字描述画中情节;也有电影版的《铁道游击队》,舞台剧版的《孟丽君》,画面是拍摄的照片配以文字叙述。
翻着这些小人书,我忍不住微笑,似乎看见一个小女孩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淘书的情景。我小时不爱热闹,这些小人书,占据了我童年时期学业之外的多半时光。父亲见我珍爱如命,就用废弃的木板帮我做了一个小书箱,我自己配上了一把小锁,钥匙藏在极隐蔽的地方。
我的童年,是小人书盛行的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乡下的文化生活很贫乏,整个村子就一两台黑白电视。每到天黑,几乎全村的孩子都聚在那家的院子里,播映《加里森敢死队》时,我见天往人家跑,一集一集地看,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迷,其实我也不知道那部电视讲了什么故事,倒是电视名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偶尔,村子里也会放电影,看《铁道游击队》的时候,有些情节没看明白,就去买了小人书,一个字一个字地研读内容。当年的压岁钱,都让我花在了小人书上。每年初一,我都是早起,挨家给长辈拜年,为的是那几分钱的压岁钱。农村的孩子,不讲究吃穿,压岁钱一般都攒着,攒到几角钱之后,我就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小人书。书店每年有几次减价处理书籍的时候,多在暑假或寒假,我赶在那个时间,翻遍售书摊,遇到喜欢的就买回来。但是,有些畅销的小人书是不减价的,每次我都做很久的思想斗争,因为买了贵的,就会少买几本减价的书。其实,那个时候,一本小人书大多一角几分钱,处理的书一般是5分钱一本。
买回的小人书,为了不耽误学业,我都是晚上半躺在床上看,看着看着,跟着小人书里的人物哭,也跟着笑,不知不觉就忘了时间,直到母亲发现我屋子里的灯下半夜还不灭,敲门示警。
上了高中,学的东西多了,不再迷恋简单的小人书,开始看大部头的文学作品。其实,那时候,与课本无关的书在老师眼里都是闲书,是严格禁止的。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多是一些国内外名著,因为没那个思想深度,读起来感觉晦涩,即便这样也聊胜于无,我还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不少。
年龄渐长之后,我开始对古典文学感兴趣。总觉得那些诗词像嚼在嘴里的美食,回味无穷。短短的几十个字,道尽一生的感悟。二十岁那年,生日当天,我去逛了一天的街,想给自己买一份礼物,最后在书架上看到一套三本的唐诗、宋词、元曲合订本,当即爱不释手,精装本价格不菲,我还是咬咬牙买了回来,结婚时当嫁妆带到了新家里,那些陈年的小人书倒是忘记了,被父亲搁置在楼顶的箱子里。我一直以为这些儿时的旧书,已被父亲当废品卖掉了,想不到还留在阁楼一角,守候着我那些懵懂的时光。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光阴荏苒,在那些渐行渐远的岁月里,陪伴我最多的就是书。那些书中的文字,在我的成长之旅中,落在我心灵的土壤,一树一树地绽放,积淀了我知识的深度,垫起我生命的高度,让我的人生在不惑之年繁花似锦。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