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如冰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3-05-26热度:0次
婚姻如冰
(朱玉富)
他叫朱竺;她叫孙笋。他们都是70后,经媒妁之言,成了夫妻。
朱竺,大学毕业,高大英俊,分配到一家地市报社当了一名记者,但美中不足的是都奔三的人了还没找到媳妇。唯一的原因就是——家穷!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不仅有了体面的工作还找上媳妇成了家,终于给上年纪的父母有了交待??醋藕苣吧乃?,他很别扭,上大学时的愿望就是,要找个漂亮而又有气质像刘晓庆那样的新娘,现在却……唉!真应了那句“好汉无好妻”的古话。
孙笋,一家外资企业职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长相一般,性格孤僻。找个有工作的,长相又拿得出手,对得起自己的标准更对得起家人,穷嘛,娘家贴补点,俩人都干着,日子还能过,主要是人穷志短,她可以颐指气使!
岂知,他,天生的幽默风趣;她,一贯的少言寡语。结婚将近20年了,说的话估计有小半碗。
她怀孕了。他后来才知道。因为俩人的工作单位距离很远,他对她的关心只有在心里。她生产了,和一个要好的朋友一块儿去的医院,要不是她的朋友打电话到报社,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当了爸爸。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护士说早回家了,慌慌张张跑到家,母女俩正安静地躺在床上。他上气不接下气,抱怨到:“生孩子也不跟我说一声吗?我不是孩子的爸爸吗?你不需要伺候???”“生孩子是我生,碍你啥事?生孩子要花钱,你能拿出来多少?伺候月子有我妈呢,你走吧!”他无语。工资太低,父亲瘫痪在床,他不能不管。另外,孩子是自己的,也不能不管!主要是坐月子的人不能生气!月子里落下了毛病不好医治,他更是不能不管!他只有保持缄默,把气咽到肚子里,低声下气的在家里伺候了老婆一个月。有孩子了,就凑合着过吧!既然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缘分,自己的选择,自己得承受!
女儿两岁了,在企业上班的她说没时间带,把孩子送到他的单位。于是他就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娘,忙活在三点一线上。每天都是上班、回家、做饭、将饭吹凉、喂孩子,上班时发觉自己的肚子还空着,但钟声已经敲响,陪着僵在脸上的笑容,对挨门的邻居重复着:先替我看着大姨、大妈……有时候实在不行,就干脆把孩子抱到报社的传达室,让门卫看着,交代孩子要听话,等爸爸下班就抱她。有几次,听话的孩子不敢吭声,竟然将裤子给尿湿了,望着泪眼巴巴的女儿,这个大男人也悄然泪下:雇不起保姆,孩子受罪,自己也落下了胃病,人生的路还有很长,照这样走下去他的身心都会垮的。报社领导看他确实有难处,另外,他是总编室的骨干,就在他完成编辑采访任务的情况下,睁只眼闭只眼。她呢,就每星期看孩子一次,孩子才是她的心肝宝贝!至于孩子爸爸,没钱请保姆,就得自己扛,至于胃病嘛,比起生孩子,那是小巫见大巫!他想和她好好谈谈:没钱不是错!错在她没给他这个没钱人任何尊严!但他们谈不成,她就是不搭他的腔,任你说几句连自己感到没趣就不说了。他陷入了极度的郁闷之中:他想到了上学时因家穷而立下的宏伟抱负,想到了自己大学期间才华横溢的孤傲,想到了毕业时对自己事业的向往,想到了成年后对家的琴瑟和谐的渴盼……如今,他什么也没有了,事业有成?婚姻和谐美满吗?他在问自己,可怕的是,他最终想到的是:结束这段婚姻!但看到漂亮聪明的女儿,渐渐的疏远妈妈,总是爱钻进爸爸的怀抱撒娇,“爸爸,我画的画好看吗?”“爸爸,你的胡子好扎人!”他的心软了:既然孩子有缘投奔了这个家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有爸爸,有妈妈!母亲也经常劝导他:哪一家不是凑合着过啊,忍让点将就点吧!
孩子5岁那年,他的父亲在花尽家里所有钱并负债累累之后撒手西去了。万分悲痛的全家人商量着如何安葬父亲,因为弟都不是很富有,老大大学毕业后刚从外地调回来,他是老二正上班,老三还在上中学,所以就在没跟她商量的情况下,他主动要求承担父亲殡葬花费的三分之二。谁知,这下可就戳了马蜂窝,她听见后动了雷霆之怒,先是早晨不吃饭,任你谁把饭端到跟前就是不理,接着就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一碗饭摔到当院哭着闹着:弟兄们又不是我们一个,凭什么让我们花这么多?你龟孙要是有钱,你尽管出,我是没钱伺候你们这瞎二蝇!哭罢闹罢一解头上的孝布往地上一摔,非要坐车回娘家去。把他弄得颜面丢尽,第一次抬起他的铁臂铜拳,但亲戚朋友都下苦劲拉开了,该是出殡的时候了,不能再折腾了,他在哥哥狠劲摔破了老盆之后,拄着哀杖,鼻涕三尺的向老祖坟挪去,那拖着长腔的唢呐声和身后长长像尾巴的麻绳像是对他的嘲弄……一直让他不能释怀的是,她最终也没去送送他——那经常让儿子坐在肩头骑在背上被埋进了坟茔的父亲……。她也赌气带着女儿不辞而别了。他向家人宣布了离婚。母亲哭着不同意,哥哥无奈的摇摇头。按照当地的风俗第三天要给父亲圆坟,母亲趴在父亲的坟头上嚎啕痛哭,并哽咽着说:只要你答应不离婚,我就和你爹一块儿去了,永不回家了。孩子啊,咱巴三巴四的娶个媳妇多不容易啊,像咱这家庭,离了婚也只有打光棍的份啊,庄邻庄乡们都会笑话我们的??銮胰媚闾识嗑褪遣欢缘?,你的工资不高,还得管老三上学,她闹的也有道理呀。他左右为难了:两鬓斑白的母亲失去了几十年日夜相守的老伴,本已伤心憔悴过度了,他现在又闹着离婚,无异于给她老人家的伤口上撒盐。但让他将就了六年的日子就要解体了,今后该怎样去过?尊严,一个男人的尊严!让他的头都要炸开了!思前想后,为了年迈的老娘,为了那个所谓的家,他忍气吞声的不了了之了,她不再追究的前提是:他用自己的工资还账。不准他花她一分钱。
父亲去世不久他晋升到了总编室主任,他的经济条件终于有所改善,单位集资盖房,俩人就凑钱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外资企业倒闭了,她没有了工作,就呆在家里带孩子送孩子上学。他这下子可高兴了,活半辈子了,生活总算是步入了正规,感情会因为距离的缩短而贴近的。为了孩子,我会好好珍惜我的工作,我是男人,我就应该挣钱养活她们母女!为了这个家,我会尽力改变一切的!但无论他怎么努力,就是改变不了生活的状态。她花钱大手大脚如流水,看着存折上的数字花钱,只要存折上有钱,她就会消费的所剩无几。他要看她的他的脸色行事。每天下班回到家,他所看到的就是一张冷若冰霜的苦瓜脸,一家人从来不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看见做饭的端着饭碗出来了,就知道饭已经做好,自己也端碗盛饭,但吃起来味同嚼蜡,心里好酸:我这哪叫家呀?夫妻跟陌路有什么两样?!与其说有人给做碗饭,还不如说找了个保姆!他根本不知道天伦之乐是什么?如胶似漆的成语在他的幽默里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被派往省城学习一个多月了,看着同事们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他着急了,于是电话在他的家里骤然响起:“喂,是孙女士吗?请问,朱老师在家吗?”“酸啥呢贱货?死去吧!”啪,紧接着话筒里传来嘟嘟嘟的忙音……他耸耸肩,苦笑地摇了摇头。家常便饭,他就是贱性不改。
又一次出去三个月,他大包小包买了不少东西。第一次上楼没抱完,推开门就大叫:“我回来了,还不快接接!”坐在沙发上织毛衣的她眼皮都没抬,更是一声也没吭。感到没趣的他只好重新下楼去搬……
是夜。在床边。他试图拉住她的手。啪,一巴掌打在手上:“别碰我,流氓!”他一脸沮丧,对老婆,他不能不要脸。
“走,玲儿,咱去你老娘家.”她像往常一样,叫上孩子就下楼去了。不一会儿,孩子在楼下大声的叫着:爸爸,去我姥姥家,妈妈让你也去。”他也就像往常一样跟着去了。到了那里,发现院子里这么多人,并且还放好几张桌子。他就靠近她的妹夫,悄声问道:家里有啥事吧?这么多人?”“他三小姨明天出嫁呀,你不知道???不是说还让你去当客送他小姨吗?”她永远都是这样,什么事都不跟他说,他本想掉头回家去,但碍于亲戚很多,面子上过不去,就只好尴尬在那里。
家里只有他们两个了,他叫她坐下来,掏心掏肺地说:“咱俩不能再这样了,平时应该多交流交流?!薄敖涣鞲銎ò??有啥好说的?我是缺你吃还是少你喝了?神经病!“她一阵连珠炮的发射,把他狂轰滥炸的哑口无言,真像一株晒蔫儿的黄瓜,再也硬不起来了。
考虑再三,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她提出了离婚请求:“咱们离婚吧,我承认你是个好人,但我也自信我自己也不错,只是性格不合,使我很压抑,其实我知道你也过得不幸福,离婚了房子给你,孩子愿跟谁让孩子自己选择……”“离你个头!你想得美,跟你这么多年了,就一套房子想打发我???你雇个保姆一个月也要给人家工钱5000元吧,人家会对你和孩子那么真心吗,我现在也被你糟蹋了,也不是以前的处女了,我青春损失费至少得值50万吧?!离了我还得找,孩子我是不要,你看着办吧!”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她给打败了,青春损失费?我结婚的时候也是个处男呀,我也有青春啊!这些只是他在心中想想而已,他无奈于手中没钱更让他觉得难办的是,已经上中学的女儿依着门框,狠劲的哭着,边哭边说:只要你们离婚,我就不上学了。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任凭他怎样的劝说和拉扯,女儿就是不去学校,离婚的事暂告一段落??醋旁钇每砂呐战コ聊蜒?,他很担忧,也很后怕,女儿如果有什么闪失的话,他这个父亲的后半生就只有伴着血和泪去忏悔了。他不能再提离婚的事了。
一抹暗伤给他们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日子还是像流水一样过着,但他和她的生活已有过去的少说话变成不说话了。他总是躲在单位不想回家,把压抑和情感都发泄在文章上。一天、两天、半月、一个月、六个月,一年了,想孩子那份渴望可以忍受,可生理的积存让他欲罢不能……他酒醉后哭诉:那是残忍!那是软刀子杀人的家庭软暴力啊!
孩子上高中了,他郑重地第二次提出了离婚:“咱们离了吧,我什么都不要,一个人搬出去租房子住。协议离婚对你我都有好处,毕竟生活了这么长时间,我不想闹到法院去,但不要逼我!”“谁不讲良心X他娘,让他出门被车撞,到现在还想着和我离婚,想离了自己离去吧,我死也不和你去丢人现眼的,看你咋办?”
他,不再说什么了,他感到无论说什么都是苍白的,去法院送离婚起诉书的路上,留下了一连串的心疼、悲哀、楚酸和漠然……
作者: 朱玉富 联系电话:15264381169
电子邮箱:zbwbzyf@163.com QQ:1052171498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