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放歌
来源:作者:陶复元时间:2013-05-28热度:0次
我无数次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折服,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够定居在常德的桃花源,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文章深情并茂地以描绘武陵人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引入入胜,较好地展现了晋代沅水流域武陵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今天我们阅读《桃花源记》与其说是被陶渊明的精美文采所吸引不如说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是被武陵的秀丽田园所倾倒。一个“幸福武陵”的话题很早就这样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体现所提出,它承载了劳苦大众千百年来的理想与主张,通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得以表达出来。一篇《桃花源记》,让常德拥有了“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美誉,常德因此有“桃花源里的城市”之称。这些所有美好的企昐与祈祷的蓝图得以最终成就是流淌在我们常德的母亲河沅水所恩赐的。
因为提到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不得不提及流经于常德的沅水,沅水是长江的第三大支流,干流全长1022公里,是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四水中水量最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沅水发源于贵州省云雾山鸡冠岭,流经黔东南、湘西,至黔城以下始称沅江,在常德市汉寿县注入洞庭湖。沅水也是一条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老河流,曾经多次出现在屈原、王昌龄、刘禹锡的诗歌里,出现在沈从文的散文和黄永玉的画作里。沅水流域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丰富着中华文明。散发着跃眼的独特的沅水文化魅力。千里文化沅水的画卷流淌在悠远的三湘四水的大地,也流经人们记忆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不曾磨灭。因为走进沅水就是就是走进美丽的山水人文常德,常德也因为有了沅水而魅力四射?;竦霉罾嗳缛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つ7冻鞘?、中华诗词之市的美誉。今天一个当代“幸福武陵”就这样在我们眼前活脱脱地立体地展现。
话说沅水,让我想起著名的岳麓书社在它重新刊印出版的清道光《洞庭湖志》中以祥实的文献资料为佐证,阐述了沅水,据《水经》,出牂牁且(音沮)兰县,为旁沟水,又东至镡城县,为沅水,东迳无阳县。无阳者,汉武陵郡之故县也。有水从东南入沅,是为无水。蔡沈注《禹贡》“九江孔殷”中有沅水,即无水之讹,“无”与“元”相似而讹。我想上溯这些文字应该是最早的的有关沅水的历史记载吧。这对于考证梳理沅水的历史脉络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借鉴意义。
我们从敬的屈原,也对蔚蔚沅水情不自禁地倾述他的精美文采,在屈原那著名的九歌之四《湘夫人》就有“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的诗句。我们的才子屈原就曾经描绘了沅水流域良好的生态植被以及生养在此的人民的勤劳这些也说明了一代伟大的诗赋家屈原对于家乡沅水美好环境的眷恋。对家乡人民美好生活的往向与赞颂,屈原集中了古代常德的人的智慧在此创立了浪漫主义诗歌体裁——“骚体”?!堕偎獭肪褪乔缒甑淖髌?,就是以沅澧流域尤其以汉寿盛产柑橘为背景而创作的。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他首创“楚辞”这种崭新的文体,在发展民族文化上做出了历史的卓越贡献。是美丽而富饶的沅水养育了我们的诗人屈原,据文献考证屈原其祖先屈瑕被封为“武王之督”,封地在汉寿县,这些传说被近为“武王之督”铜戈原物的发现所证实;根据以上文献与实物的佐证,事实上奠定了屈原的出生地常德汉寿的历史地位。这片热土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纪念屈原的风俗,如赛龙舟、包棕子等。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蠢矗宋缃诔贼兆?、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
在我看来沅水今天的文化烂漫,是因为杰出的屈原,是因为他的不朽名著《离骚》以及他辉煌的“楚辞”所带来的,说到沅水,不得不想起屈原。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请充许我怀着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敬仰的心情挥就此篇《沅水放歌》,是以文以纪念屈原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情怀,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屈原精神”,是中华民族脊梁象征。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