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里的乡村露天电影
来源:作者:韦联博时间:2013-06-11热度:0次
我是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虽然离开故土已差不多二十年,但我时常回家看看。
最近一次回到农村的家乡时,偶然碰上乡放映队到我们村放电影,由于信息的发达,时代变迁,我已记不起有多少年没有电影队下到村里放电影了,此时,一种久违的感觉又回荡心头。二十多年了,虽时过境迁,但我很怀念那一段渐行渐远的乡村露天电影时光,那里有浓浓的乡情,以及那份热闹与温馨陪伴我在乡村度过金色的童年,
小时候,乡村里难得放一场电影,尤其是我们这边远的山村,看电影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件乐事,因为这天晚上不仅仅只是看电影,还是一次集体玩闹的机会。小孩子们,总是盼星星盼月亮地,期待着放影队的到来。在我们孩子的眼里,公社放映员就是我们心中最好的职业,因为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得到很好的招待和尊敬。
当得知村里晚上放电影的消息后,大人和小孩就如过年一样,兴奋地奔走相告。在学校读书的我们,下午早就坐不住了,在教室里叽叽喳喳地猜测电影的内容,等到放学的钟声一响,鸟儿飞一般跑回家就往晒谷场上跑,即便此时离放映时间还很早。但要先搬好凳子,占好位置,还得一直守着,不然,人多了会被挤到边边去。有的来不及搬凳子,干脆用棍子在地上划一个大圈,表明这里已经有人了。
好不容易挨到天黑,白白的幕布挂起来了,放影员一边放着序曲,一边调整灯光。有调皮大胆的孩子,便在幕布与灯光之间,做各种古怪动作,出尽风头。但当银幕上一出现图像,全场立即变得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接着人们迅速沉浸在电影的故事情节中,人们随着主人公的情绪亦喜亦忧。记得有一次放映《梁山伯与祝英台》,看到紧张处人们神情激动,纷纷为片中主人公悲惨遭遇抱不平。乡村露天电影是黑白的,放映的影片是《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智取华山》等战争片,有时一个片重复看了几遍人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谈得头头是道。电影放完了,第二天,小伙伴们扎成一堆,意犹未尽地谈论电影精彩片断,还不时模仿电影的动作表演几下,印象中最深的台词:“高!实在是高!”、“不见鬼子不拉弦”、“我胡汉三又回来啦!”“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等等,都成为我们伙伴嬉笑打闹的趣语。
因为一个月才轮到一次放映机会,常常村里的青年男女还成群结队跟随放映队跑去附近的村子看电影,哪怕是同一部影片,也乐此不彼,因为这不仅过把瘾,还是他们约会的好时机。那个年龄他们是不知道累的,因为快乐与激动满满地占据了他们的心房。
如果遇上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是最令人沮丧的。那时我常想:“如果能坐在家里看电影,风吹不到,雨淋不着,那该多好??!”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普及,现代家庭一般都设有家庭影院。坐在家里,足不出户,鼠标轻点,便可立即播放想看的片子,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惬意。武打片、言情片、喜剧片、越战片、探险片、恶鬼片……各式各样的影片应有尽有。纵观全球各地正在上演的影片,尽在小小荧屏间。
从乡村露天电影一路走来,到家庭影院的视觉套餐,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乡村露天电影在岁月的沉淀下淡出人们的视线,离开人们的生活,但乡村电影曾给那一代人带来无穷乐趣和无边遐想……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