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的芳香
杨金辉
一
父亲去世的那年他刚刚 67岁。这个年龄就踏上不归之路?是我长期郁闷和困惑的心头之痛。记得2006年的秋天,弟弟告诉我父亲经医院检查,得的是肩胛骨恶性肿瘤,手术后大约生存的希望仅存半年。这个消息犹如突如其来的当头一棒,把我击懵了。手术后那些日子,竟看不出父亲的身体有什么异样,可十几天过去,他就躺在床上再也不能动弹了??醋鸥盖椎牟∏槿涨餮现?,我每天早晚都尽量守候在他身旁,那些日子与父亲的交谈中,父亲最希望我能做到的就是在写作方面有所进步。有天他这样说:我们都是生活在夹缝里的人,所以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 等孙子考上大学你就到你爷爷坟上放几串鞭,让他也放心。我说咱还是谈些高兴的事吧,于是我就引他谈起他和雷锋相处的那段日子。不知为什么,只要一谈起雷锋,父亲的精神马上就活跃起来,仿佛一下又回到了他年轻时代,那是一种美好而遥远的憧憬……
父亲告诉我他和雷锋结识的时候,是在鞍钢化工厂洗煤车间,当时他是洗煤车间的一名电工,958年秋后的一天,他上夜班,在洗煤车间集中操作室的电话交换台前,年轻的女操作员赵秀芬对他说:“杨永新同志,今天是你值班呀,车间来了部分新工人,是湖
南的,你替我登记一下。 其中有个小伙子,看上去很年轻,个子很矮,长得却帅,名字叫雷锋。我问他你这么年轻跑这么远出来当工人,想不想家,他说我没有家,走到哪,哪里就是我的家,真有意思!” 父亲在洗煤车间见到雷锋时,果真像赵秀芬说的那样。 看上去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小伙子。那时天已经很冷了,车间里升起取暖的火炉,空闲时雷锋常常跟大伙凑到火炉旁,许多工人师傅好奇地问这问那,雷锋讲他是烈士子女,爹妈都死了,能有今天是全靠党的养育。他挽起衣袖给大伙看他身上的伤疤,大家这才明白他所说的“走到哪,哪里就是我的家”的含义。其实,雷锋来鞍钢当工人起初是想学点技术,由于工作的需要,他最初的愿望没有实现。鞍钢化工厂洗煤车间是炼焦厂的原料供应点,这里有600多号人,整个车间都是自动化控制,80多部电动机械,看上去很壮观,这是洗煤车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可惜用人太少。雷锋在车间里待了两天有些扫兴,车间主任就宽慰他说,鞍钢是联合型企业,没有洗煤车间就炼不出焦炭;没有焦炭就炼不出钢材。来洗煤车间当工人也是为多炼钢服务嘛! 车间主任问他有什么特长,他说,在家开过拖拉机。车间主任说,那好,我们有苏式链轨推煤机,你就到储煤场吧,那里有德国进口的门型大吊车,那是个重要的岗位。于是雷锋就高兴地跟随一位叫闫志升的师傅去了。 储煤场是几百亩宽阔的大场地 ,这里卸运从全国各地运来的煤炭,场子西侧是一个个漏煤口,漏煤口下是传送带,两台推煤机就在这里工作。驾驶这种大型链轨推煤机和在农田驾驶小型拖拉机大不一样,它马力大,既笨重又不好发动,尤其是冬天,雷锋为了替师傅发动机车,双手握紧摇把,常常都得双脚悬地而起,累得满头大汗。他的师傅闫志升逢人就夸,我还没有见过这样能吃苦的小伙子呢,湖南来的这个小雷真是好样的!储煤场全是露天作业,煤尘煤屑一遇大风吹得漫天尘雾,北风呼啸,煤屑打得脸都生疼,雷锋和他的师傅就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雷锋素日白生生的脸庞,常常被煤灰涂得像个挖煤工,然而他却从不叫一声苦。下班后洗把脸,就是一副笑哈哈的模样。当时雷锋的工资是33元,但他为人从不吝啬,一次他刚发了工资,就买了一大包土豆煮好分享给大家,师傅们说,小雷呀,你工资也不高,平时要节俭,将来有用钱的地方呀!雷锋说,知道,我是寻思师傅们上夜班肚子饿,其实一次半次的吃不穷。大家笑了,雷锋也笑了。那年月工人的生活水平都很差,能和这样一位好同事朝夕相处有谁不为之而高兴呢。就是这年冬天,车间里为了提高工人文化水平,成立了夜校,分初级班和高级班。雷锋和我父亲一道当了高级班的文化教员,他经常和我父亲探讨教学方面的事情,他的每一堂课都得大家的赞赏。另外他还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板报宣传,多次被评为车间的标兵和红旗手。一次父亲感冒了,发着高烧,可恰巧的是这天正轮到他讲课,这可怎么办?在他焦虑不安的时候,雷锋知道了,他不但送给父亲治感冒的药,还笑着说,今晚的课我给代了,你就安心地休息吧。望着雷锋离去的背影,父亲后悔怎么就连句感激的话也没来得及说呢!
父亲和雷锋共同住化工厂集体宿舍,都在三层楼,他住 43号,我父亲住44号,仅一墙之隔。要说起雷锋的学习精神那可真是让大家佩服之至。父亲常常见雷锋坐在靠门口的左侧,悉读《毛泽东选集》,他说读毛主席的书心里亮堂,生活上工作上遇到的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后来父亲发现他不仅在读毛主席著作,也读其它书籍。他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经常到图书馆去借书,对书籍有着特殊的情感。他每次借来的书籍都是潜心地阅读,他发现有损坏的地方,总要细心地把它粘贴好。一次他发现车间里的小刘,在看书时将描述精彩的页码撕下来夹在了自己的笔记本里,非常生气,当即就说,你怎么能这样,你考虑过后果吗?那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对雷锋影响都非常深刻。
那是1959年冬季,征兵工作开始,有一天,雷锋跑到我父亲的值班室,说:听说你要去当兵,我也报了名。父亲说:你是新工人,刚来不久怎么就离开。他说我在这里真没待够,但保卫祖国是我们的义务也是祖国的召唤,所以我决定去当兵。那时当兵需要严格的体检,结果父亲和雷锋一起去铁东医院查体时,二人都没有合格。父亲是近视眼,他是个子矮且体重不足,但雷锋并没有气馁。他缠着领兵的同志在医院就是不走,领导同志,我一生再没别的追求,最大的愿望就是到部队去当兵,你们就圆了我这个梦吧…… 领导同志,我到了部队一定好好听领导指挥,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战士,虽然我个子矮体重轻,但我的心里却是一个标准的士兵…… 最后他干脆哭着把他的家史讲给领兵的同志听,他的这份强烈的要求终于感动了领兵的同志。入伍前他恋恋不舍地向师傅们道别,闫师傅、王师傅对他说:小雷,你在车间这一年是好样的,我们真不想让你走,但祖国的召唤我们得响应,我们等待你在部队的好消息……五个月后,《辽宁日报》刊登了雷锋同志成为五好战士的消息,有天晚上,雷锋的师傅闫志升拿着报纸对大家说:看吧,这样的青年到哪里都是好样的,部队是所大学校,雷锋一定能有大出息……
二
父亲讲到这,目光沉静下来,他内心仿佛又萌生出许些怅然和忧虑。父亲是1962年支农下放到家乡的,回乡后,不几年就成了一名民办教师。八年的教师生涯后,又成了村里的支书。父亲辞教从政这在农村是个命运的大转折。许多人不理解,就连家人也不理解??筛盖准岫ǖ厮?,党的信任与重托我哪敢有半点含糊?!记得那年初秋,乡里的工作组开始住村了,这年要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并提倡部分超生妇女实施接扎手术。这事可不是小问题,也得有人积极带头响应才行啊,带头响应说明什么?说明一个领导者的威望。为了这个威望,父亲在经过一番思索后,终于决定让母亲先去带这个头。刚开始母亲是很不情愿的,可经过一番思考,还是理解了父亲。可是母亲带头结扎后,不久就得了子宫瘤,紧接着就是二次手术,母亲做完二次手术后,年关就临近了。就在这时,家中窘迫的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用乡下人说,我家就是到了揭不开锅的时候了。那夜我躺在炕上,隐隐约约听到父亲和母亲在对话,父亲说:年关了,乡里工作组的人提议咱写份救济申请,说写个申请能救济二十元,有这二十元,就能过去年;可我又想到村里还有许多困难户也是难过年关,就有点于心不忍了?;故前颜飧雒钊酶鹑税伞?nbsp;母亲说:那你说这个年该怎么过?孩他姥姥家,咱是不能再去了…… 这些年咱已经愧对二老了。父亲长叹一口气,最终说,那我就给在北戴河的姐姐写个信,我想她会帮咱这一把。父亲说写就写,第二天就把信寄了出去。没想到,不出半月一张汇款单真的就来了。果真是二十元。那年春节,我父亲和母亲对年的到来和外人一样喜悦,可我看到父母在微笑之中却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尴尬。
来年临近过麦的时候,村子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却又非常让人棘手的民事纠纷。一个绰号叫三瞪眼的和一个无保户为了争宅基打了起来,而且几乎是隔两天就开一次战。三瞪眼是谁呀,他是村里的烈属后代,光凭这一条你就得让他三分,因此村里就没人敢惹。谁曾想,老天偏偏就给他安排了个不吃他这一套的死对手,那就是五?;Ю巷阃贰@巷阃泛腿裳凼橇诰?,一墙之隔,就因为三瞪眼家的滴水檐流下的水没处淌,他要在老镢头家挖一条顺水沟,老镢头上了牛脾气,就是不让。三瞪眼便一次次地和老镢头干仗,经村里多次调解,都无济于事。这次终于闹大了。老镢头被三瞪眼打得头破血流,吃中午饭的时候,来我家诉冤来了,我父亲看着老镢头的伤势,不高兴了,他赶紧打发人去叫三瞪眼,刚开始三瞪眼不来,父亲这回也上了拗劲,非要把三瞪眼叫到我家来,还吩咐我母亲赶紧做几个菜,平时打两鸡蛋,这回要打四个。当时母亲大惑不解,原来是父亲要设宴款待这两个打架的冤家。父亲的这一招还真管用,等三瞪眼红着脸向我父亲陪不是的时候,我母亲的脸色却白了。三瞪眼和老镢头和解离去,我父母的战争却开始了,父亲一直都在耐心地劝说着我的母亲:你想想,那三瞪眼是烈属的后代,他如果要是再闹出个什么人命案子,咱村里不光彩呀,你这女人咋就这么死心眼?!父亲的话最终把母亲激怒了,母亲一怒之下就回了娘家,我记得小时候父母一旦发生争吵,母亲首选的就是回娘家,娘家可以说是母亲的避风港。不过,这次母亲好像是真的叫起劲来了,一去就是好几天,这回父亲有点耐不住了,对我说:儿子,你去把你娘叫来,再不回来咱这家就乱套了。那是一个夏日的上午,我徒步赶到姥姥的村子时,天已经快要正午,那天天气特别热,大片大片的麦田已经开始收割,没割的麦田泛着热浪,割了的麦田一地白花花的麦茬,就在我快要进村的时候,忽然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她正在一块刚刚收割完的麦田里拾捡着麦穗,我一看到这情景眼睛就开始有点酸,我知道我们山片村庄的麦子年年都收成不好,有时候还要绝产。而姥姥的村子正好坐落在山区的一片大洼地,这是山区人最向往的聚宝盆呐,因而母亲每年几乎都要悄悄地来到这里,拾捡一些收割时掉在地里的麦穗,来补充我家的口粮,要不我家又要有断粮的危险了。母亲见我来,目光自然是惊喜,可她还是假嗔似地说,是你爹叫你来的?我生怕说出实话会惹母亲生气,就撒了个谎,不是。这回母亲果真没有生气。而是对我说,咱们在这赶紧拾点麦穗,趁着中午没人。望着母亲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我有些不忍心地说,娘,费这个劲干啥,哪赶趁人不见,扛个麦个得了。这时母亲却不高兴了,那可不行,你捡麦穗能说得过,你扛人家的麦个,那就不地道了。咱不做那丢人显眼的事。当我和母亲收拾好捡到的麦穗,准备要回姥姥家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个陌生人突然站在了我们的面前,原来是个护坡的。只见那年轻人看着我母亲拾到的一大编织袋麦穗,脸立即就拉长了。说啥也要带我们去见队长。当时我想,他是有意向队长炫耀自己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呢,还是诚心要给我们难堪?不就一点麦穗嘛,不让捡就走,有啥大不了的,可他就是一根筋死脑筋。得饶人处不饶人,抓着我们就是不放。结果把我们像抓俘虏那样带到了生产队长面前,生产队长一看,笑了,笑呵呵地对年轻人说:小伙子,这是你姑姑,你咋就这么迷糊?你怎么能把她给带来了呀?以后做事要长心眼。母亲笑了,她的眼角上挂着汗珠,脸颊上淌着汗水,那是一副多么勉强的笑脸。这一刻我不知道母亲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我只想哭。
三
这年夏天,村子里开始打鱼了。打鱼的目的一是想和附近钢铁厂拉一下关系,找一个发展副业增加集体收入的机会;二是让全村社员也享受一下社会主义的优越。山村一无工厂,二无副业,那只有让大家吃一点河里的鱼了。那天半截村的群众都围观在村河的两岸,有说有笑好像这天是全年最喜庆的日子。有的老太太老爷爷干脆拿板凳坐在了桥头,等候着这天最终的收获。这天我看到父亲和往日也不一样了,简直像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官,他一会儿在河岸的这边,一会儿又在河岸的那边,最后干脆脱掉衣服只穿一条大裤衩,下到河里与社员们拉起了鱼网。谁会想到这天的渔网出了问题,来回两次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过网到的鱼可真喜人,不大不小足有两斤重。为了让大家吃到的是活鱼,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把鱼暂放在了一个方形水池里,那样满池的鱼更迷人了,说是迷人简直就是馋人,谁看看都想啃一口。一整天的忙碌,傍晚时分,村里终于开始分鱼了。为了及时把鱼送到钢铁厂,父亲首先安排人对个头大且均匀的鱼进行了挑选。然后他亲自与两名村干部骑上自行车急急火火地直奔钢铁厂。可令我难忘的是,那天的鱼分到最后,轮到我家领鱼的时候,鱼却没有了。事情怎么就那么巧,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眨眼间鱼却从我眼前飞走了。真令我心急如焚。这天的傍晚是多么美好,全村人几乎家家都在熬鱼汤,那鱼肉的清香,是多么诱人,可我家却没有尝到。父亲一边吃着饭,一边说,这次我们吃不到,下次一定补上;下次我首先拿两条回家。我在想:下次得等到啥时候呢?后来我偷偷地看了父亲的日记,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鱼,我是多么想拿两条回家呀,就是大人吃不到,起码也得给孩子们尝尝,可是我没有做到。不过以后我一定想办法捞两条,其实我也想吃了,鱼肉真香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用吃鱼我已感到鱼的肉香已在我的舌尖上蠕动开来。
夏去秋来,人们在繁忙中送走了这两个季节,冬天又来了。这时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又开始紧张了,这次公社要求要对不响应计划生育工作的家庭实施不同形式的强制手段,这项工作说起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经过一轮摸底,村里真的出现了一个顽固家庭,男人叫李扯杆,女人叫辣疙瘩,这两人已经是四个闺女的人了,说什么也要再生个儿子。他们发誓生不出儿子决不罢休。这天终于激怒了公社来的工作组,工作组决定要对他们实施强制措施。这时我父亲说话了,要求继续配合工作组做好思想工作,今天做不成明天再做,直到矛盾化解为止。公社工作组对我父亲的观点很不以为然,一个副主任很不耐烦地说:对这种人做思想工作是对痴人说梦,只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你太软弱了,软弱是成不了大事的!我父亲说,那他们是贫下中农,无产阶级是什么阶级?这一问那个副主任不作声了。不过不几天辣疙瘩真是辣出了味,不是褪裤子赤身裸体地和公社工作组耍无赖,就是寻短见跳河自尽。那夜父亲决定到辣疙瘩家再做工作,一进门,李扯杆和辣疙瘩刚开始还挺和气,可好话没说上几句,辣疙瘩的嘴就变成了喷雾器,支书你说说,我们该不该生个男孩?等将来闺女出了嫁,我们老了的时候,没有男孩谁伺候?指望闺女那是远水解不得近渴!可你们倒好,硬是想掐了我们的根,让我们将来吃五保,我们就偏不吃这碗饭!如果工作组敢打保票,和我们签协议,将来给我们发工资、发口粮,我们就遂了他们,要是再这样和俺拉些光好听却不中用的大道理,俺死也不从!今天支书你来了,我现在就问你,你敢打这个保票?你不敢打保票不要紧,就把你家的儿子给俺一个,咱算扯平了,你说怎么样?父亲听着辣疙瘩这些胡搅蛮缠的谬理,半天说不出话来了,最后只说了一句:这林子大了真是什么鸟都有啊!
第二天,不知为什么辣疙瘩不见了,这让公社来的工作组非常不满,经过一番简单的商议,大家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去找辣疙瘩,一部分人仍然要继续去做李扯杆的思想工作,我父亲选择了后者,他认为要使辣疙瘩就范,就要首先从李扯杆开始,于是他又一次来到了李扯杆家,这次他没有等李扯杆说话,就先下手为强,他说:这计生工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当前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看来国家是要下大力气抓一抓了,要不工作组就不会这么坚定,扯杆啊,你好好想想,咱是多好的乡亲,要不是为这,我才不会三番五次地来劳这个神,你看看你们现已经是生了四个女儿的人了,国家提倡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可你们却是接二连三地没完没了,这不能怨政府不看顾,其实政府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原因是在于你自己没有那个命,如果我们国家都像你说的那样,等生出男孩再实行计划生育,那不乱了套了吗?我劝你还是好自为之,要不吃苦头的还是你自己。这会李扯杆倒有些服气了,说:支书,说实在的我不是不愿意响应计划生育,我实在是担心将来老了无依无靠,那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你以为我能管了自己的老婆呀,一人两条腿,她上哪我哪知道,有本事你们去找她本人,只要你们找到她做通了她的思想,我就不拖这个后腿。父亲将计就计:好,作为男人就得走大道,看清形势,你有这话我就满意了,我就以为你不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父亲这么一夸,李扯杆反而表现得更进步了:那是那是。就在这时,传来消息,辣疙瘩找到了,正躲在妹妹家。这时父亲赶紧吩咐大家趁热打铁乘胜出击,辣疙瘩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四
一年后,父亲果真像叔叔大爷们说的那样,掉了官也丢了他的教师,原因是他和公社里的工作组闹顶了,他竟然在工作组召开的支部工作会议上和工作组辩论起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可麻烦了。公社领导即使是有些地方说得不周,你也不能拧着来,你不给他们留面子,他们也就不给你留面子了。说不着,麻烦果真就来了。三秋大会战的紧要关头,全村里的抢收抢种落了后,这下终于让工作组抓住了小辫,父亲的村支书就地免职。这个打击实在是太意外了,简直有点让人感到迷雾重重云山雾罩而又出乎预料。既然到了这一步,他就得立马找条退路,支书可以不当,回学校继续做他的民办教师总可以吧?可是令父亲意想不到的是就连回校做民办教师的路,他们也给堵死了。那日父亲沉默半天,第一次抽起了香烟,那浓浓的烟雾在他的面前翻滚,就像他的心事。第二天他在房内的西山墙上用水泥镘了一块小黑板,当时我还纳闷,难道他要在家给学生们上课?可当我发现小黑板干了后,上面写了白色的九个大字: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这是父亲发自内心的箴言,也是父亲发自肺腑的呐喊。
可是父亲最终还是辜负了人民的期望,被生活所迫到附近化肥厂包装车间当临时工去了。那时他们一个班要倒运四十多吨化肥,劳动强度非常大,一般青年刚开始都很难适应,更不用说他这个平日很少参加重体力劳动的人了。一个村支书沦落到一个装卸工,也许他心理上难以承受,但他渐渐还是适应了这断命运坎坷的惩罚。谁都知道,临时工在哪个单位都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也就是说干活最多,得到的报酬却最少,并且还不被人当人待。那是仲秋的一个周日,父亲刚上班不多时,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他的眼里蓄满了泪光,不过始终也没有流淌下来。只是他的眼神告诉我,他一定是遇到了绊脚的事。 原来负责管理临时工的是一个老工人,姓徐,平时对待临时工特别苛刻,大家暗地都叫他徐黑子,意思是这人心黑。这天父亲是被他指使到一座氨塔内去清塔,此工作需要配戴防毒面具,可父亲带了几个都效果欠佳,没干多久就被呛得爬出了塔门,这让徐黑子看得很不耐烦,他不问青红皂白就大骂,大骂塔内的人消极怠工偷懒磨滑,这让父亲听得很不入耳,父亲上前解释,可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徐黑子更来劲了:你干就干,不干就滚回家,不过今天你们这活要扣半个工日。父亲一听这话也来气了,把家什一撂非要问个究竟。父亲哪想到,在这里哪会有个究竟?没几句,就让徐黑子给打发回家了。就这样父亲做临时工的路也到此为止。
五
躺在床上的父亲,仿佛是眼看着地消瘦。虽然他不能动弹了,但却变得非常健谈,他似乎已经知道他的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他曾这样说,我比你母亲多活了十年,十年也心足了。等我不行的那一天,你们要一切从简,还是简单地送我走吧。如果有来世,咱还是一家人。虽然咱不是一个富裕的人家,可咱精神富足,精神是生活的支柱啊,生活是多么美好,我真不想离开你们,可这天不让啊,这是谁都无法挽回的事情;人可以征服命运,但却难以征服寿命哪……
听着父亲的这些话,我不禁又回忆起父亲这艰辛的一生。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艰难中跋涉,而跋涉中却包含着他坚韧的自信。
1984年,乡政府要编纂乡志,父亲有幸成为编纂人员中的一员, 他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这期间他采访了许多村庄,了解了许多当地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那时每天他都夜以继日地忙于写作,艰辛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心仪的果实,父亲多篇文章已陆续载入市区志书,同时也被有关报刊采用。就在这时,他又从有关报刊了解到,国家正在对文革期间遗留的诸多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昭雪,许多厂矿当年下放的职工,也相应落实了有关政策。为此父亲在经过多次书信联系后,决定亲自去一趟鞍钢化工厂。
记得那是1985年的10月,我刚从海南退伍回来不几天,他就打好包裹去了鞍钢。父亲走后十来天就回来了?;乩词?,兜里仅带的二百元钱却不见了。原来他在列车上遇到了一个声称钱包被盗的陌生人,那陌生人说自己已经身无分文,仅有一块比较值钱的手表,含金量较高,他想以手表做抵押,暂借200元作为盘缠,等他回家后再书信联系赎回此表。父亲经不住此人的巧言花语,最终以一颗怜悯之心,把身上仅有的200元钱给了他??筛盖谆丶液?,多次写信联系却杳无音信。这时他才明白原来是上了当。父亲无奈地叹一口气,诙谐地说:看来当今这学雷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父亲走了。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去了,留下了家人无限的遗憾。父亲临去世的前一天,他说他夜里做了一个梦,又一次见到了雷锋。雷锋还是那么年轻,工作时一脸的煤灰,下班后还是那副英俊的面孔。父亲说,这次见到雷锋好像他胖了。我说,爹,你却瘦了。父亲笑了。他说他梦见他到部队去看望雷锋,雷锋驾驶着解放牌汽车,他坐在他身旁,雷锋和他说了很多话。父亲的话也引得我在夜里作了一个和父亲同样的梦,梦见父亲真的和雷锋坐上了同一辆车,前面是广阔的绿地和布满鲜花的海洋,风很轻,鲜花的清香却弥漫了天空。
?。ㄗ髡吒盖籽钣佬孪瞪蕉筒└咝虑谋ι桨焓麓ν蚴⒋迦恕?940年出生,1956年到鞍钢当工人;1962年支农下放回村,曾在中学任
教和在乡政府从事乡志编纂工作。2007年7月病逝。)
邮编255086
作者杨金辉 邮箱:zbjjj111@163.com
上一篇: 城阳采风——桃花盛开的红色之旅
下一篇: 真情,竖起洪灾中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