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的集市与农贸市场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6-21热度:0次
四方的集市是历史悠久的,海云庵糖球会是青岛市所有的庙会集市中最负盛名的盛会,在全国的庙会中位具前列。在集市期间,各种杂技,戏耍,文艺演出,踩高跷,扭秧歌,真是应有尽有,确实带动了四方区的经济发展。
四方区的正式农贸市场始建于1936年7月日占时期,当时因四方海云庵庙前摊商密集,有碍交通,当时的青岛市殖民当局以招标形式,修建四方简易市场房屋及公共设备于嘉禾路南、遵化路东,占地250亩,建筑砖瓦房100间,造价7500元。建成后,命名为“四方简易市场”。1937年6月青岛共有大、小市场12处,包括市场三路(青岛市场)、桓台路、山西路(双合理市场)、易州路(广兴里市场)、中山路(劈柴院)、莘县路(东海楼市场)、石村路(西大森市场)、西岭(寿张路市场)、小鲍岛、龙口路(东方市场)、东镇(威海路平民商场)、昆明路商业市场。至1939年11月20日,青岛零售市场仅有青岛市场(青岛路)、若鹤市场(锦州路)、莘县路鱼菜市场、东方市场、台东镇商业市场5处。1946年1月9日,市社会局发布了《开放年集以资救济》的公告。规定每值旧历年关,开放一次年集,并于青岛市内四方路、黄岛路、博山路、海泊路、芝罘路便道上摆设杂货、鱼、菜等商摊。年集期限为元月17日(旧历十二月十五日)至次年2月17日(正月十六日)。1946年2月,青岛市有各类市场14处、摊商932户。
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四方区政府批准了鞍山一路、人民一路、两处农贸市场。那里摊位拥挤,来城里买菜的流动摊贩和固定摊贩很多,造成市场拥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的需求。四方区服务业发展局斥资700余万元打造六处标准化农贸市场,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它们包括:双汇隆大华农贸市场、长青青果商贸有限公司农家超市海伦路店、河西果蔬农产品市场等六处市场作为首批示范工程建设单位。据悉,经过改造升级,这六处农贸市场将彻底改变以往设施简陋、环境卫生差的状况,力争达到商务部、财政部示范工程确定的“环境整洁化、布局合理化、价格大众化、商品品牌化、量器具统一化、设施人性化、消费安全化”的标准化农贸市场“七化”要求
有许多人写文章对四方的农贸市场进行赞美,我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李村集解决了周边居民甚至是更大范围内居民的购物问题,其实不然,恰恰相反,李村集在这方面的功能不如四方一个一般的农贸市场。正是由于李村集的存在导致李村周边缺乏正规的农贸市场(也就是那种规范化的、大棚式或室内农贸市场)?!?BR> 现在不妨PK一下:
“设施上,正规的农贸市场蔬菜水果摊位都是固定的,都有编号,便于管理,一般是水泥台,成排成行,分区合理,有的货品还摊位后还有小仓库存放,前摊后库,地面有排水系统,头顶是大棚或室内。上水、下水、电都齐全。 而李村集摊位管理混乱,用自己的筐或支个破木板做摊位,地面天天泥泞脏乱,每家上面是临时搭的幕布,一家一个样,五颜六色,混乱不堪,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天直接关闭,冬天的蔬菜都容易冻烂,价格不贵才怪,冻烂后的损失其实由消费者承担。更为要命的是李村集建在河道上,不伦不类更是公然违法。
价格上,李村集的东西质量差不说,还贵。很容易比较出结果,四方区的农贸市场建设得不错,随便找个与李村集比较一下,无论是水果、蔬菜、海鲜都比李村集的便宜,比如开平路农贸市场,整个市场很规整,且在居民聚集区内,老百姓购物很方便,无论哪一点都比李村集强?;蛘呗繁叩氖谐?,比如海琴广场附近的市场,那边的水果每天都是一车一车的卖,十几辆车排一排,各色水果,便宜且新鲜。李村集的东西看起来应该是便宜,可实际上一点也不便宜?!?BR> “ 时间上,四方正规化的农贸市场全天候,刮风下雨天、晚上都能营业,每天都一样。李村集是五天一个集,到时凑热闹的占大多数,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平时规模不如一个小农贸市场,导致周边居民购物很不方便,”
身为四方人,看到人们对四方区农贸市场的赞美,也是抿着嘴乐,愿四方的农贸市场发展的更兴旺,愿四方区更加繁荣!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