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透皖公山
来源:作者:徐翀时间:2013-06-26热度:0次
绿透皖公山
徐 翀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青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江上望皖公山》让皖公山名扬天下。循着李白的足迹,草长鸢飞的时节,我再次来到了风景秀美的皖公山。皖公山,又名天柱山。因其秀美的山水,原始的生态,被誉为“地球脐带上的绿宝石”。走进景区,感觉就是一个字——“绿”。这里的绿,满山遍野,漫无边际。这里的绿,春夏秋冬,四季如春。初冬时节,山野有些浅黄和淡红零星点缀着,但这不过是一种时令的信息,全然不能改变这个生命世界给人带来的绿意盎然的感受。
皖,在古汉语中是“明亮美好”的意思。的确,地处江淮分水岭的这片土地,被造物主用生命的绿色装扮得格外靓丽。
这里的山是绿的。满山的各类乔木、灌木和野草,密密匝匝,蓬蓬勃勃,参差错落,形态万千。漫步山中,草木浓烈的气息,把绿的清新直接带进了肺腑里,此时的你一定也会像唐朝诗人李白那样赞叹不已。
这里的水是绿的。那飞泉流瀑,因着草木的映衬,也带着绿意。炼丹湖、吴塘和潜河、皖河、大沙河,千姿百态,各具妙趣。那静静的河水,本身就似翡翠一般;岸边的绿树倒映水中,那绿便到了河的深处,尤其是吴塘之水,那如镜的翠绿中透着柔和的蓝,叫人直想起“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来。
这里的雾是绿的。清晨,在主峰下的翠谷中行走,见奇峰耸立,云遮雾绕,仙态神姿,若隐若现。那或浓或淡的云雾在绿色的山谷中随意缥缈,透着几分朦胧的绿韵。
这里的石是绿的。在流水的滋养下,水中的奇石无不披着绿绒的苔藓,这些古老的生命,亿万年前就在这里生长,它与水为伴,以原始的形态与天地共生共存??蒲Ъ以谡饫锓⑾至丝略朴⒑吞烊蛔晔铱颂熘阶詈蟮拿盏住奖赖亓?,烈焰冲天。历经亿万斯年深度挤压的地幔岩浆,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能量冲出地壳的重围,咆哮腾空,威震万物。。。然后被更为神奇的大气层做无缝隙地“冷静处理”,最终固化为一处处天造地设的地质奇观。
这里连空气也是“绿”的。清新的空气中,负氧离子特别丰富,吸到嘴里都是甜滋滋的。饱饱地吸上几口,五脏六腑的“毒气”都跑光了。置身这个天然大氧吧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使人感到神清气爽。俄罗斯三分之一以上的部长级官员和前总理基里连科都曾来天柱山度假养生。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空气,无怪乎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潜岳积苍翠,皖溪生素波”。唐朝诗人马戴的诗句堪称是对皖山、皖水关系的绝妙诠释。古老、幽静的皖公山脚下,环绕着与皖公山一样古老的碧绿皖水,千百年来,它们为人类为大自然不断提供新鲜空气和生命之泉。虽饱经沧桑,却青春依旧。
山上赏景、山下居住,景区的建设者们为的是让游人的视野不受现代事物的干扰,让历史的空间受到纯正的保护。这样的保护自然的意识无疑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不让商业的设施破坏自然的山水,不让商业的行为扰乱人们陶醉的心情,这是一种对自然和审美的尊重。
有个画面至今仍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春日,我陪客人上山,有个客人不经意地将果皮撒落在地,一个小孩看见了,立刻拾起扔进垃圾桶内,并和颜悦色地进行了善意的提醒??腿硕偈绷澈於?,赶紧道歉。从那张稚嫩的面孔上漾着童真的微笑可以看出,她的提醒决非心血来潮的作秀,而是习惯使然。
一个习惯的动作,一句自然的提醒,昭示着绿色的意识。我们的社会,倘若人人如此,那么,我们的自然,我们的心灵,一定会像皖公山这块宝石,永远碧绿、纯净。(作者单位:安徽潜山县纪委)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