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绿变
来源:作者:那山那石时间:2013-06-25热度:0次
19世纪80年代初,靠苦干实干开山劈石造田挖掉穷根的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曾获得全省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村镇多项荣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一度成为各地学习的楷模,村支书何元亮也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十五大党代表和全国劳模,受到时任总书记江泽民的接见,红色阵地已经成为该村的代名词。
但是随着时代的和谐发展,该村的红色和绿色渐渐变幻交替交织,产生了新的色变,绿色、原生态的发展又成为了新时期见证该村发展步伐的另一只眼。
一个雨后天晴的周末,我们喜欢采风的人士决定去大关找找素材,看看变化,体验生活。
70多岁的原村支书何元亮刚好在家,鹤发童颜,一身硬朗。听他介绍该村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及思路还很清晰,人们归结老人家身体好的原因,得益于大关村天然氧吧原生态环境滋养。
全村公益林17200余亩,仅杜仲中药材就5000多亩,深林覆盖率超过50%,全乡少见。由于全村公益林和天然林都是分到各家各户管护,并且实施了组组联防、户户联守,全村从未发生过深林火灾,何支书给我们介绍该村的发展,生态建设占了很大时间。以前我们重点是解决温饱,劈石造田,如今社会发展了,要向绿色银行要效益。
谈到药材种植,何支书津津乐道,每棵杜仲就像他的儿子倍加爱惜。他给我们介绍,逢本村集贸市场赶场天的中药材交易量就有三、四车。药材主要来源于本村种植的杜仲、野生血藤、何首乌等。由于有了原材料基地就要产生交易,于是村委建起了集贸市场,方便群众交易,村委负责维护和管理。因为管理和服务到位,村委建起的市场吸引了周边群众,就形成了自然集市。
为扩大药材种植面积和深加工,目前村两委正在筹建中药材加工厂,预计投资固定资产300万元,吸引群众参股,引进客商到大关合资,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增加附加值和税收,在同步小康的道路上大步朝前。
何支书喜欢讲故事,哪怕是我们认为不起眼的一件小事,经过他口头一说明,就是一道很好的教育素材。走在大关田间地头的水泥道路上,看到水泥路的两边修起一条条突起的小坎,我们顺着斜坡朝前认真观察,原来是集雨槽。下雨时,路上集中的雨水顺着雨槽流向下方的水池,做到了资源节约最大化,田间地头的水池个个水满。别看这不起眼的水槽,那可是群众在修路和水池规划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属于他们本村的“专利”。
每到双休日,很多机关单位人员都喜欢到大关来享受天然氧吧洗空气浴。因为到这里就像到了中央7频道动物大世界的环境,不用担心毒蛇和毒虫叮咬,因为这里人和动物是和谐相处的。大家经常来天然氧吧的,有四类休闲又不赋闲的人。一类是准备要结婚的年轻群体,他们说初为人父人母之前,先到天然氧吧洗空气浴,一方面是忆苦思甜,迈向新的人生,做好准父母的准备;另一方面是净化后代,愿孩子今后不受世俗的污染。第二类是学生群体,主要到这里来看看田是怎么造的,五谷杂粮是为何物。第三类人群是采风创作的文人骚客,要经过心灵的苦旅才能带来文化的苦旅。第四类人群是行政干部,他们说到这里洗空气浴后自己就会黯淡得失,认真干事。
作者:石朝友 贵州罗甸县文学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电话:13885429011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