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历史悠久的市场三路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6-25热度:0

市场三路属于历史上的大鲍岛村,俗称大窑沟。市场三路原是大鲍岛东山下的山沟,路南到沧口路陡坡处曾是一片树林,又是德占初期建窑烧砖瓦厂所在地,所以地势低洼,比较平坦, “大窑沟”也因此而得名,这里又靠近小港码头,渔民靠岸卸货、购买物品的比较多,所以这里是德国殖民者最早开办的商埠之一,是一个热闹的民间贸易集散地。1923年4月17日日占时期改称市场三路,沿用至今。
  市场三路解放前就是一条繁华的马路,最早在西面是东洋人设计建造的市场楼,一楼卖蔬菜水产品,楼上是百货家电。由于市场楼有电梯,在那个年代可真是稀罕事情,许多人为了体验一下电梯也的到大窑沟的市场楼购物,所以,市场楼在民间又称:“老婆孩子商店”。
  三十年代,聊城路,陵县路是日本人居住的街道,俗称:“日本街,”所以日本商人光顾市场三路做买卖的比较多。
  市场三路的东面,早在1919年时,日本军曹三浦爱三(又名三浦林藏)在市场町三丁目东头开设了一家电影院——电气馆(东风电影院)。电气馆前身曾是个木场大院,后归三浦爱三所有,建成一层平地式电影院?!捌咂摺笔卤浜螅孀湃毡救嗽谇嗟旱脑黾?,把影院改建成二层楼房,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影院观众厅内设座席600个,于1920年开始营业。院内设备比较豪华,主要供日本人用,票房收入可观。1945年日本投降后,电气馆被南京国民政府接收,改名为“重光电影院”;1946年改名为“神州电影院”,1948年改名为“电化教育馆”;青岛解放后,该院由胶东军区文工团接管,1950年,该院一直属中苏友好馆领导,改名为“友协电影院”,属市军管会文教部领导,1955年9月归属文化局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东风电影院”。
  解放初期,市场三路是青岛市水产品市场最丰富的地方,渔民们从小港码头卸货,鱼贩子就把半尺长的物美价廉的海捕大对虾、渔民们兜售的刚刚捕获的新鲜大鲅鱼,各种海鲜,很便宜的销售,只为得换钱购买日常用品好再去出海,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70年代,还有渔民挑着网兜,网兜里装着几条大鱼外卖,记得我送朋友,晚上曾经买到过2条大鲅鱼,每条5斤多重,一共花了5元钱,不过,那时我们的工资每月也只有34元钱。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