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青岛港参观记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7-01热度:0

   晚霞一片绯红,像是画家用笔轻轻一抹,就在青岛港那浅蓝色的天幕上形成了一朵又一朵的盛开的云花,淡淡的,轻盈的,似在飘动,又似在留恋这美丽的港湾。
  大海浪花翻腾,码头上耸立着高大的塔吊,一艘艘来自五大洲的巨轮停泊在岸边,那雄伟的气势,和大海、蓝天交织的绮丽诡异的风景,是一幅最美丽的图画。
  最早接触青岛港是在1968年文革时期,我们一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被安排在市北区辽宁路街道办事处的大车运输队做临时工,每天驾驶着地排车到码头拉煤炭,拉矿石,拉烟包,那时候,码头上卸煤装车都靠铁锨,靠人工,靠人海战术,到处灰尘飞扬,我们拉一天地排车,脸膛和皮肤都沾上一层黑色粉末,晚上下班回家,必须洗澡,刷牙,不然,吃饭都感到口里有煤灰,有沙,鼻涕也是黑色的。
  那时候的码头,没有绿树,花坛,所有的房屋,桌凳物件都是黑乎乎的,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现在的青岛港怎样了呢?
  周日,我们论坛的网友,在港务局公安处工作的踏浪马车(马世柱)带领下,参观青岛港,参观矿石码头,确实令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蓝天上白云在飘,大海在轻轻歌唱,码头上塔吊如云,巨轮巍峨矗立成排,随车一路走来,我们没有看到过去那黑色的煤堆,黑色的矿石粉,码头大路坦荡如砥,空中不见丝毫扬尘,地面不见丁点杂物。办公楼房的外墙是白色的,宽大明亮的玻璃窗,路旁那一排排绿树,鲜花盛开的花坛,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原来,过去的石炭线码头已经成为大港公司的办公区,污染严重的矿石和煤炭已经搬到了黄岛的港区。
  随着马世柱的脚步,我们漫步到黄岛的矿石码头。我不由的想:这是那装卸煤粉和矿石的码头吗?码头那些污染环境的货物呢?我看到路旁不时耸立着绿色覆盖物盖得严严实实的小山丘,覆盖物上,纵横有序地压有绳索紧系的沙包。马世柱介绍:这就是现在的矿石码头,覆盖货物就是码头近年来防止散装货物粉尘污染的有力举措之一:“盖被子”。通过严密覆盖对散装货物进行污染治理,并且安排专人不断对暴露的货堆进行中水喷淋,使其粉尘遇水湿润后不能扬起造成环境污染。
  为确保码头的环境洁净,他们研究了许多办法,对进入码头运输这些货物的卡车,驶离货场前必须经过车轮的洗刷清理,将车轮沾粘上的东西冲刷得一干二净,以防止造成运输途中的污染。
  现在由于这些有力的措施,我们再也看不到“水泥路”、“扬灰天”了,那些粉尘被彻底治理了!
  “怎么码头上装卸的工人不多???”我问走在身边的马所长。我知道,在60——80年代,码头上的劳动全部靠抬,拉,抗。那时候有一个话剧《码头风云》就是写的码头工人的故事!
  马世柱听了我的话以后笑了:“那是历史了,您看那里!”随着马世柱所长的手我看到远处无数台吊车比肩而立,几名身着整齐橙红色工装的工人们端坐吊车驾驶室中,居高临下全神贯注地操纵吊车,一座硕大的桥吊,挺着坚实的吊臂,正吊着一个吊斗往一只轮船上装载着什么。
  “这个62吨,最大的68吨,一般每个火车皮的载重量是66吨,一吊斗就装满了?!碧铰硭さ慕樯埽胰创蟪砸痪?,一个解放牌汽车最多拉6吨,这一个吊斗可以装十个解放牌汽车的运输量。 我们还看到现场一艘20万吨的铁矿石巨轮正在卸船,三台大机器一刻不停地作业,一抓斗就是62吨相当于一个列车车皮,卸下的矿石通过6.9公里的传送带送到花园式的货场。这儿可以停靠全球任何大型的货船,全国六分之五的进口散装矿石、煤炭从这儿延伸到全国各地……
  就这样,今日青岛港空中不见扬尘。整洁,绿化有序,到处一片优美环境。工人们每天穿着整齐的工作服,下班回家先洗澡,穿的西装,上下班班车接送,职工食堂里,饭菜可口,有荤有素,昔日的码头工人彻底翻身做了主人,走上了幸福的生活!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