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是婚姻的一面镜子
来源:作者:那山那石时间:2013-07-13热度:0次
岁月荏苒,几经辗转之后,我又到了民政婚姻登记窗口开始了我的又一次职业生涯。通过数月来面对的熙熙攘攘结婚过客,形形色色的离婚家庭,心中沉淀了太多的感慨,见证了物欲横流时代的人间冷暖和人生沧桑。
在我脑海里,记忆最深刻最令我挥之不去的是一对晚年夫妇被子女棒打鸳鸯强行拆散的印记。男方耄耋之年,女方古稀之岁,但还是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无可奈何地到窗口来办理离婚手续。他们的故事十分简单却又特别复杂,他们夕阳相伴,本省相濡以沫,灾难却来自斗箕相残的儿媳妇。听老太婆说,老头子的媳妇要求他们离婚,是因为唯恐老头子百年归天已经不远,家中的财产将会被老太太继承,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权衡得失后该出手时就出手。尽管他们才结合五年,但我们能看出老太太很舍不得老头子。人生坎坷,老太太经过很多心酸苦辣,很担心有一天怕老头子生活不能自理时没有人打理收拾。但是他们最终的结果,还是被儿媳逼着离婚。他们来办理手续的那天,老太太含着眼泪离去,离婚协议写得很有水平,没有一样财产是老太太的,就连老头子给老太婆的800元补偿都没有写在协议上,让老太婆干净得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
人到暮年,晚景凄凉,其实我们都很可怜他们的。我也明白,当今社会的人,为了一点私利,竟然道德沦丧,作为儿女们能不能多用包容来为老人的幸福着想,给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让他们白发苍苍夕阳晚照时既能看到儿孙满堂,又能满目青山夕照明,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留有遗憾。
追述农村的婚姻近代史,由父母之命媒酌之言到民政部门登记,不能说不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见证。六十年代以前基本没有人办理婚姻登记,是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实行办理婚姻登记证业务,于是大家在父母作主媒人牵线的情况下“谈婚论嫁”组建家庭,一次简单的结婚酒宴就证明了家庭的组合,很多夫妻在社会道德家庭责任的约束之下,从先结婚后恋爱,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时间跨越到了八十年代,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也让这一代的人文得到改革开放,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维系婚姻的法律证件便应运而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心态也逐步体现。道德成为了满嘴胡言。婚姻虽然有了法律的保证,但是两个红本本拿在手上却没有了安全感,很多人都把婚姻看得云淡风轻,结婚不过是一个生命延续的组合,我不知道一些结婚离婚的家庭是不是因为爱才走上结婚的殿堂,但我却见证了他们因为恨走上离婚的法堂,由于一些家庭成员失去了那点维系婚姻的责任感,三天两头来民政局闹离婚,离婚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离奇。
行政服务中心的民政婚姻登记窗口是给全县因为爱而结合因为恨而分手的一个窗口,见证了太多的缠缠绵绵,就积虑了太多的恩恩怨怨。人们办理离婚手续的比例正在追赶着结婚的比例。办证窗口的人们都是爱心人士,为了尽量挽回每个家庭的和谐,办证人员们都不愿意办理离婚手续,而是尽可能撮合他们圆满回到从前。因为离婚就会家离子散,给很多家庭带来悲伤,给孩子们带很多来痛苦,小孩享受不到阳光的快乐,让孩子在童年里就产生关爱的雾霾,患上孤独忧郁症。作为父母们有没有责任呢?其实这个问题都摆在大家面前,每个人都不难想象,社会变迁和物欲入侵已成为当今的一种诟病。在这世界上最难买到的是后悔药,希望我们都要为社会和家庭担当一些和谐责任。
证是婚姻的一面镜子,见证道德沦丧;证是婚姻的一面镜子,见证诚信缺失;证是婚姻的一面镜子,见证苦辣酸甜。
太多的悲欢离合,让我想起了一首歌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回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但愿世间多一份爱,少一份“强拆”!
(作者小花为本网注册作者妻子,系罗甸县文学戏剧家协会自由撰稿人)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