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思路宽
闲暇读书,一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萄牙籍作家萨拉马戈择业的小故事,给我以启发。
原来,萨拉马戈走出校门后,去一家日报社当记者。萨拉马戈并不适合当记者,工作中也没有干出什么骄人的成绩,理所当然地成了报社裁员的对象。一段时间内,他连续找了几个工作,不是“高”就是“低”,总觉得不适合自己,只好呆在家里,心情郁闷、无所事事。一天,他坐在一家豆浆铺的餐桌前,想用一碗热豆浆排解郁闷的心情,但直到桌上的豆浆早已凉了,情绪依然如故。中午时分,开店的老人过来问他:“您还需要什么服务吗?”他抬头看了看老人,突然心血来潮地想找他说说话。老人足足听他倾诉了半个多小时苦水后说:“我只是个卖豆浆的,除了做豆浆,其他什么也不懂,我就跟你说说豆浆吧!”老人接着说:“豆浆是用黄豆磨成的,而磨豆浆的黄豆其实是我在市场上没卖掉的,我把它们磨成了豆浆。一大半豆浆卖出去了,我把剩下的豆浆做成豆腐,再拿到市场上去卖。那些豆腐也不可能全部卖完,我又把剩下的豆腐腌制成腐乳。经多次变换,最终我把黄豆全部销售出去了。听了老人的话,萨拉马戈豁然开朗。是啊!黄豆可以变成豆浆、豆腐,再变成腐乳,自己怎么就不能变一变呢?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情况,毅然选择写作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历经许多坎坷磨炼、积累丰富人生经验后,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戴上了令人仰望的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的确,人生如豆,变则有为,变则路宽。那位老人为了将手里的黄豆都卖出去,想了许多办法,可谓“千方百计始成功”。今天,在我们这个极具竞争力的社会里,要想轻易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是很难的,特别是刚刚走出校门、缺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更是如此。要走好择业之路,就应该保持目标坚定性与方法灵活性的统一。一方面,既要审视就业环境,更要审视自己的能力。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就业挑战。另一方面,既要有自己预期的目标,更要有实现目标的路径。目标的确定性与走向目标道路的多样性总是相辅相成的,但实现目标的途径往往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路的。途径选择得当,目标实现就顺利;反之就会耽误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打破思维的固定性,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对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多路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位加以把握。总而言之,既要坚持既定的目标,又要对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进行多方面的灵活探索,克服凝固化和单一化的思想方法,努力使我们的择业观念更加活跃起来,最终实现就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