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童年的风筝

来源:作者:吴宝泉时间:2013-07-23热度:0

                                       

    周六,我陪北京的的几位客人参观五四广场,广场上,一个小男孩牵着一只蝴蝶风筝轻快地跑着,几个孩子在后面兴冲冲地追,银铃般的笑声和着明媚的春光荡漾开来。此时此景,便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童年放风筝的情景。
    我的家乡在潍坊安丘市,春天放风筝是那时乡村由来已久的传统。小时候放的风筝基本都是村里人自己扎制的,我家的一墙之隔的邻居孙大叔就是一个扎制风筝的高手。一把长长短短的竹篾,几张大白纸,一小撮各色的染料,只用半晚上时间,他就能把一个栩栩如生的风筝做好。每年春天到来,疼爱我的奶奶就会早早地找到孙大叔,让他给我扎一个老鹰式的风筝。手巧的孙大叔做老鹰眼睛时先用竹篾圈两个圈,再在每个里面做个圆柱形对称开口的小风轮,用一根细竹篾穿中固定,不一会,一个徐徐而生的老鹰,就活灵活现的放在我的面前。每当我拿着这个老鹰风筝走向田野准备放飞的时候,小伙伴们那个羡慕啊,摸摸鹰头,瞅瞅尾巴,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村子东面第三生产队的场院是放风筝的好地场。那时候一放学,伙伴们便三五成群,捧着各自心爱的风筝涌到了足球场一般大的场院里。有风筝的和没风筝的两个自动结伙,抓把干土,向上一扬,试一下风向,一个在后面帮忙举着,一个在前面迎风而跑,小跑上十来步,喊声“放”,后面的伙伴一松手,牵风筝的人继续边跑边猛放线拐子上的线,风筝便在欢快的笑声中飘飘摇摇地飞上了天空。
    那个年代,文化生活贫乏,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总要来个比赛,比谁的风筝放得最高。当时放风筝的线每家都差不多长,大家就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于是乎,有的干脆爬到场院往年的草垛上,站在上面手还得不停扯动着,好让风筝飞得更直些,这样显得更高些。正得意着呢,不想脚下一后退,人便“刺溜”一下滑了下来,来了个人仰马翻,惹得同伴们哈哈大笑。等比累了的时候,大家便两两一堆靠在松软的草垛上,一手拽着线,另一只手掏出地瓜枣,慢慢的嚼着,美滋滋地看着自己的风筝。吃晚饭时候到了,大人们的喊叫声都响了好几遍了,谁也不肯离去,谁也不舍得把放飞的风筝收回来。
    童年放风筝的情景是美好的,美好里透着顽皮的笑声,蕴藏着天真的童趣。看着五四广场上孩子们让海风吹上天的风筝,我的思绪、我的记忆又飞回了那童年放风筝的地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