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青岛市北区的幸福桥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7-26热度:0

    青岛市北区与四方区合并,确实对加速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家的市北,工作在市北,对市北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桥都有深厚的情感,本篇文字专门谈谈坐落在市北各条道路上的桥。
   一、盐滩桥和胜利桥:胜利桥全长17公里,流域总面积 52.30平方公里,有了河必有桥,河有了桥而生动,桥架河上成了城市建设中熠熠闪光的珍珠链,也把三区联系在一起。
   盐滩桥位于现胜利桥下的石板漫水桥,始建于德国侵占时期。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把青岛作为其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桥头堡,盐滩桥因在飞机场附近,为了对其侵略政策服务,对四流南路上的盐滩桥进行了改造。 
   二、铁路大桥:1899年 9月,胶济铁路在青岛正式开工,1901年4月1日,青岛至胶州一段竣工通车,李村河的铁路大桥就是这个时间修建的,这是一个由 6个圆桥墩支撑的钢铁大桥。
   三、跨海大桥:2011年建成的跨海大桥,则给李村河的桥梁史添上了浓厚的一笔,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所有李村河上的桥,都是南北走向,唯独跨海大桥沿着李村河、张村河蜿蜒直上,将横跨李村河上的桥串联起来,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把崂山、李沧、市北、城阳、黄岛、红岛从东西方向连接起来。
   四、海泊桥:是横跨海泊河的一座古老的桥,桥南为威海路,桥北为人民路,是青岛市南北交通的两条要道之一,是市区间四通八达的枢钮。
    海泊桥原有南北两座跨河桥,两桥相距百米之余。据记载:清朝后期,两桥均为木桥墩、木桥梁和木桥板的纯木质桥,只供行人或骑马者和马车通行,徳占时期,勉强可通行载人的小型汽车,青岛建制后,拆除了木桥重建钢梁混凝土桥。南桥建于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北桥建于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两桥结构相似, 1954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桥梁桥面的损坏严重,市政府投资对该桥进行了铺设桥面、修补人行道木板、油漆钢铁桥架,保持桥梁原状的维修。
  上世纪九十年代,隨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展,海泊桥虽然经历了六十年代的改建,但已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建设速度,跟不上汽车的增加和洪水般的车流量的冲击,尤其在上下班时间,众多的汽车常常被拥堵在桥的两端,使青岛南北交通大动脉变得瘫痪无力。
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对海泊桥又一次进行了扩建重修,让美丽的海泊桥发挥了南北重要枢纽的作用。
   五、快速路的高架桥:宁夏路由延安三路至原先的湛流干路,先改名为香港东路。宁夏路原称仲辛支路、延安东路,上个世纪70年代还是一条穿越仲家洼(后称南仲家洼)、经亢家庄到田家村的沿田埂地头通行的蜿蜒小路,宽仅3至4米。因其地势低洼,纵坡较陡,行车十分不便。记得这条小路中间洼两边高,在低洼处有一条仲家洼河,河上有座小木桥,我们就称之为“小桥”。
    随着青岛经济的发展,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84年决定结合旧城改造,拓宽这段道路,修建高架桥。于是,1985年3月9日正式开工,10月1日还在大桥即将竣工时举办过灯会,11月15日竣工,称为宁夏路大桥。当初为了2路电车调头转弯方便,还在宁夏路与台东一路、延安三路、延安路交汇处建成了大转盘,称为延安路大转盘。1985年年底2路电车由延安路总站延长至青岛手表厂,1995年为缓解车流量,市政府决定在宁夏路大桥、延安路大转盘的基础上修建立交桥,1月6日宁夏路、延安三路立交桥工程开工,经过紧张的施工建设,于12月30日便正式建成通车,称为延宁立交桥。直到1998年9月16日,城市东西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山东路、宁夏路交叉口立交桥和镇江路、宁夏路交叉口立交桥与海信立交桥东引道拓宽、两边道路打通工程正式鸣锣开工,将宁夏路大桥、延宁立交桥合二为一,称为海信立交桥,在镇江路和宁夏路建了镇宁立交桥,在山东路和宁夏路建了澳柯玛立交桥(原为山宁立交桥)。至此,昔日的宁夏路彻底变了样,车流不息的一坦通途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极大便利。
    由于宁夏路的拓宽和设立高架桥,快捷的交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为市北区串起一条生机盎然繁华纷呈的靓丽长龙。
   六、小村庄立交桥:小村庄河主要由两支溪流河水汇聚而成,源头水一是:现今的北岭山的南部分、嘉定山西部西南部、南昌路西端、瑞昌路南段、嘉善路四机宿舍一带的山岭高地流下的山野溪水,蜿蜒至现今的重庆南路汽车配件市场,顺流而下穿越重庆南路,流至小村庄南山脚下遇山向西拐弯,在此与另一源头水汇合形成小村庄河。源头水二是:现今清江路西南侧南京路北端一带、嘉定山南部、抚顺路以北山东路北段-带的山丘高地汇集的溪流,经东花园(现今山东路北端立交桥及原商业中专一带,现已拆除待建)
    五十年代早期河上就有一座无护栏、宽约2米多的石板桥连接河南河北,其余几处需趟水过河,文革期间又修了座五、六米宽带护栏的水泥桥,方便了群众来往、路过。
大约在九十年代,人民路重修,在小村庄转盘架起连接南北的立交桥。
   七、杭州路的桥:在杭州路与金华路路口至海云庵这一段河段,建有多座预制板便桥,半壁巷由于有青岛染料厂,河上建有一座较宽且能载重的石桥,也称维新桥。庙后的兴中街头建了一米多宽的水泥桥,庙前的嘉禾路上建有一座较宽的木桥,并分出了人行道和车行道。四方机厂的正大门也是水泥桥,也就是内蒙古路的立交桥建造与80年代,最壮观的桥应该是杭州路的立交桥,它的建设极大的方便了南北东西的车辆,为促进青岛交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八、过街天桥:在市北区,进入二十世纪建造的许多过街天桥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保障了群众的交通安全。在台东一路十九中学门前有一座过街天桥,横跨延安路快速的上清路口处有一座过街天桥,在广饶路口有一座过街天桥,利用率最高的是在四方长途汽车站门前的过街天桥,最方便的是设立在威海路上的两座过街天桥,其中台东三路口的过街天桥设立自动上下的电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市北区的桥正是我们这个城市变化的一个缩影,它连通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