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热土风情舞岭南”——广东省非遗传统舞蹈大赛在东莞落幕随笔

来源:作者:郭瑞琳时间:2013-07-26热度:0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し俏镏饰幕挪肌范ㄒ澹悍俏镏饰幕挪?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陶盆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原始舞蹈整齐的队势及其群体性、自娱性的特点。从远古传说:“帝俊有子八人,始为歌舞”,说明了歌舞的创造者是群体。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延续生命,必须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人类为了繁衍种族,必须生儿育女。因此,劳动与生殖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深深植根于人类生活中的舞蹈,必然会反映劳动与生殖的内容。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
    2013年7月15日,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东莞市清溪镇人民政府承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热土风情舞岭南”2013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大汇演在东莞市清溪镇文化广场盛大开幕。作为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广东联络处筹备组组长、潮州市枫溪区作家协会东莞作家创作基地负责人、郭瑞琳作家网总顾问,我当晚到场并第一时间在广东作家网作家群、中国作家成长联盟、广东省青工作家群等诸多QQ群发布消息。7月16日晚,“热土风情舞岭南”2013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汇演决赛在清溪文化广场华美落幕,来自全省17个少儿组、20个成人组节目分获金银奖。
  7月16日晚,“热土风情舞岭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汇演决赛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清溪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国家文化部副处长张晓莉,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凌曲刚,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东莞市政府副市长喻丽君,东莞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志伟,东莞市清溪镇委书记黄宇富、镇长梁绍光等省、市、镇领导出席颁奖晚会,并为获奖队颁奖。广东省清溪镇委书记黄宇富在闭幕式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非遗传统舞蹈汇演,是由省文化厅策划举办的一项高规格的品牌文化活动。本次活动安排在清溪举行,是省文化厅对我镇工作莫大的信任和支持?!彼硎荆源宋趸?,以更开放的思想、更饱满的热情,全面把握文化发展新趋势,充分利用清溪的客家文化特色,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把清溪文化事业推上更高的台阶。 
  据了解,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东莞市清溪镇人民政府承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ぶ行男斓摹叭韧练缜槲枇肽稀?013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大汇演,旨在进一步加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全面展示广东省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艺术魅力。此次汇演,共有来自广东省全省21个地级市和顺德区的62支队伍报名参赛。经专家评审,共有37支队伍入围决赛。经过在清溪的激烈决赛,揭阳市普宁市南山英歌队《普宁英歌舞》等9个节目获2013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汇演成人组金奖,湛江市《傩舞》等11个节目收揽成人组银奖;揭阳市普宁市陇头少年英歌队《英歌舞》、东莞市清溪少儿麒麟队《山娃舞麒麟》、《麒麟舞吉祥》等7个节目夺得2013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汇演少儿组金奖,汕头市潮阳英歌《南国雄风》等10个节目获得银奖;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6单位获组织奖,东莞市清溪镇黄鹤林等7人获传承奖,东莞市清溪镇人民政府获得特别贡献奖。
    比赛期间,来自广东省全省的1000多名民间表演艺术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齐聚清溪、激情献艺,把“中国最美小镇”清溪变成了传统舞蹈艺术的海洋?;阊莼疃?5日下午的少儿组表演开始,到晚上的成人组表演,再到16日晚的闭幕式晚会表演,节目精彩纷呈。欢乐喜庆的普宁和潮阳英歌舞,大气磅礴的汕头蜈蚣舞,威武灵动的东莞清溪少儿麒麟舞,优雅唯美的珠海三灶鹤舞、充满民族风情的清远瑶族长鼓舞、虎虎生风的雷州高跷龙舞、华彩盛装的饶平布马舞、活灵活现的广州鳌鱼舞等民族民间传统舞蹈齐齐亮相,让来自广东省、市、镇的领导嘉宾以及清溪上万名观众大饱眼福,并深深领会到广东省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丰富底蕴和迷人魅力。例如傩舞,傩舞是古代驱鬼逐疫“大傩”祭礼中的面具舞,风格猛厉,今人称之为《傩舞》,源于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自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确立傩祭后,直至今日,历时3,000多年,“大傩”广泛流传在宫廷和民间。宫廷傩祭相当隆重,“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良久”(《周礼.夏官》郑玄注)?!堵塾铮绲场芳窃亓丝鬃蛹矫窦洹跋缛速小笔保┥铣?,恭立敬候的情景。及至汉代,傩祭更加隆重,除传统的方相氏,还有120个10岁至12岁的少年侲子,另又有扮十二兽神的,驱鬼逐疫的声势更加浩大。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大傩”仪式中的面具舞仍承旧制,唐代规模更为盛大。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傩舞》神秘的驱鬼气氛渐淡,而表演娱人的成分逐渐加浓。传至宋代,由于受到戏曲艺术发展的影响,傩仪发生了较大变化,方相氏、侲子、十二兽等“角色”,已由将军、门神、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神、灶神所代替,人数多至千馀人,娱人成分更浓。宋以后,从明、清至今日,“大傩”已发展成戴面具表演的戏曲,成为一种广泛流传在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艺术品种──傩戏,题材也大大丰富了。同时《傩舞》仍在部分地区流传。有的偏僻山区,《傩舞》与气功、武术等相结合,出现在民间祭祀活动中,仍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历史悠久的《傩舞》、《傩戏》,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活化石”。古代驱鬼逐疫的《傩舞》是人类抗争精神的体现。例如麒麟舞,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产生于明代的民间舞蹈麒麟舞中的麒麟造型,集龙头、鹿身、马蹄、牛尾、狼额于一身,身披五彩鳞甲。表演用的麒麟从头到脚最小的4米,最高的5米,高大雄壮,舞起来威武生风、气吞长虹。每只麒麟由两个青壮小伙表演,一前一后协力合作完成表演动作。前者腰挎麒麟头,做骑麒麟状,后者在其内做尾部表演。麒麟一红一绿代表一雌一雄,成对出场,金童玉女端坐其上,演员足踏一米多的高跷,身托50公斤的道具,完成闪、转、腾、挪等系列动作。表演技巧高,难度大。全场多只麒麟在锣鼓和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跳跃舞动,演出场面大气磅礴、威风凛凛。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麒麟文化发展到近几百年,更突出地表现为麒麟舞,也就是进入表演艺术领域。麒麟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既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的、宗教的、民俗的、历史的研究价值,这是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一份宝贵财产。广东是麒麟舞流传较广的地区,全省各地麒麟舞在历史上就各具特色,如以惠州小金口为代表的东江麒麟舞、以东莞樟木头为代表的客家麒麟舞、以广州番禺为代表的黄阁麒麟舞等。


                       郭瑞琳,2013年7月18日写于东莞市清溪镇某小楼


【作者简介】

郭瑞琳,男,1971年出生,潮州人,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广东联络处筹备组组长,潮州市枫溪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郭瑞琳作家网创始人、总顾问。学生时代创办了星声文学社担任社长及《星声》社刊总编辑,1990年加入潮州市青年文学会,1995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主管的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担任理事,1997年加入中国文联主管的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1999年担任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2012年1月创办全国第一个国家工信部备案的个人作家网——郭瑞琳作家网(粤ICP备12018574),《陶瓷资讯》报在2012年5月11日以《全国第一个个人作家网——郭瑞琳作家网挂牌成立》为题作了详细报道。从文30年来,先后在《潮州日报》、《汕头日报》、《汕头都市报》、《汕头特区晚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华南版、《工人日报》、《潮州工人》、《韩江》、《金桥》、《东方文化馆》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300多篇。编辑出版了《潮州市成人教育志》、《郭瑞琳文集》(新译中文出版社出版,2012年7月第1版,130万字,书号:ISBN978-988-15629-3-7,广东潮汕文学院院长林继宗先生推荐信代序,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书刊注册组登记备案,书刊信息刊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宪报,参考编号12 07527,香港公共图书馆可以查阅)、《郭瑞琳知名著作选》等个人著作100多部。截至2012年10月,向全国各地赠送《郭瑞琳文集》等个人著作价值60多万元。另外,还向社会各界赠送郭瑞琳著作(内部交流资料)一批。名列《世界名人录》等100多部有国际影响的权威性辞书中。并先后向全国5000多人次赠送郭瑞琳著作电子版2.38万人次。2011年7月至今,中国作家网分别在“中长篇小说”、“杂文”、“诗歌”等专栏连续刊发郭瑞琳作品100多万字,包括郭瑞琳撰写的《邱镇沪传》、《饶宗颐传》、《李泽楷传》、《黄光裕传》、《李嘉诚传》、《史玉柱传》、《杨振宁传》、《可爱的潮州人》、《郭瑞琳传记文学讲座》、《邱守强传》等著作。至2012年2月,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分别在“文学评论”、“诗歌”、“小说”、“杂文”、“报告文学”等专栏刊发郭瑞琳著作《中国古文化研究》等40部、各类文章70多篇首(共600多万字)。目前已经在中国作家网、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湖南作家网等各种网站发表作品超过2000万字。2010年以来,出资为刘瑞通、郭楚娟(已故)、郑国如、李奇伟、谢灏、林宇南、邱今胜、陈树秋、翁杰、蔡振平、管仲平、周彦君、陈荣明(已故)、郑良权、蔡振忠、黄悦微、黄锡亮、陈小青、郭世和等35位作家出版各种著作(资料本)35部。其中与潮州市枫溪区作家协会主席邱镇沪合著《日用瓷及其它》一书被收入《枫溪区志》,与《中华郭氏大典》主编郭世和合著《郭姓掌故》一书电子版被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郭网)收录并提供下载。1997年,潮州诗人郭瑞琳撰写对联:“一水环流,三山拱抱,名城四季皆春色;千帆竞发,百业争荣,潮郡八方遍颂声?!贝肆痪俣岬贸敝菔芯裎拿鹘ㄉ栉被岚旃液统敝萑毡ㄉ绲鹊ノ涣暇侔斓摹盎贝毫热坏冉保ǖ笔苯苯?00元)。1996年4月12日,《潮州日报》第三版“文化走廊”以《含着微笑的泪珠——记潮州青年诗人郭瑞琳》为标题进行专题报道。1998年7月24日,共青团潮州市湘桥区委编辑第五期《湘桥青年》第二版在“献爱心篇”以《点燃的红烛——记热心“希望工程”的郭瑞琳》为标题进行报道。1999年1月6日,郭瑞琳参加“天马迎春”征联的对联“一身正气,松梅凛挺英雄色;四面春风,天马轩昂时代魂”发表在《羊城晚报》第十三版“晚会”版上(当时此联稿费80元)。2001年2月13日,《汕头特区晚报》第五版“地方新闻”以《潮州青年郭瑞琳西湖卖诗且卖联》为标题进行专题报道。2010年8月16日,中华诗词学会网站在网络诗词选刊“感事舒怀”栏目刊发郭瑞琳的诗词作品《水调歌头 清溪思乡》。2010年9月6日,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东莞时报》(国内统一刊号CN44—0184)总第895期在AI01-03版“锐读杂志”刊发首席记者黄良军特稿《黄光裕决战陈晓潮汕商帮旁观背后》,《潮州商人真相》一书作者郭瑞琳接受《东莞时报》首席记者黄良军采访。2011年7月28日,“郭瑞琳知名爱情诗歌朗诵会”在东莞举行,中国作家网、广东作家网等知名网站均作了相关报道。2011年底,郭瑞琳到广东省作家协会进修,6门课程全部100分。2011年11月1日,中国作家网在“作协新闻”专栏以《潮州市枫溪区作家协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题报道郭瑞琳10月21日上午传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情况。

通讯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清凤路16号长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四楼403房(潮州市枫溪区作家协会东莞作家创作基地)
邮政编码:523660
电话:15816533233
电子邮箱:gd1971@163.com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