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让人笑话,我十二岁之前,没出过远门,对远方的概念模糊不清。
远方,究竟有多么远?我曾经憧憬过,也是少年的梦。小时候,我站在院子里,只能看到我家坐北向南的房子,院子里栽种的两三棵榆树,圈养的家畜、家禽等。等爬上榆树够榆钱时,我就看到了前后左右许多家的屋顶或院子,淡蓝的炊烟笼罩其上,有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感觉。跑到野外去挖野菜时,见识了山的巍峨,野之空旷。等到正月天随大人们串亲戚,知道有另外一个更大的村子,和我们村不一样;然后读书了,从书中瞭望到更多的山水、人物、村落和其他的事物,他们都在远方,既清晰又模糊。
乡村淳朴的生活根本留不住少年向往远方的心。离开家乡!越远越好!我的心里在呐喊。终于我走上从军的路,第一见到火车,并乘坐它离开家乡,来到自己觉得好远好远的大海边。直到这时,才对远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持枪在海边巡逻时,遥望蓝天,目送大海,远方辽阔,更让我感知远方的诱惑,体察自身的渺小。
或许是因为旅游的缘故,或许是因为信息传媒的缘故,这些年,我对于远方的好奇心渐渐变淡。各地的自然景物或风土人情自然不同,但是发生在人和自然之间的故事,却是大同小异的。每当我在列车上看到窗外一闪而过的乡村,田野,山峦,每当我漫步城市的街头,大大小小的楼房,街上的男男女女,我就想,这不都一样吗?我心中的远方还有什么?
现在,网络极其先进、发达和快捷。如果要了解某个城市,可以随时打开网络,去浏览关于这个城市的资料和图片,然后再找这个城市的作家作品,在作品中了解这个地域的人物和风俗。这真是个一举数得的好方法,既免去了脚力之苦,金钱的浪费,又深谙某地的神韵,领略了远方的风景……
当我这样自说自圆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反驳着我,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坐上专机,爱飞到哪就飞到哪,爱停留多长就停留多长,你还怕今年住法国明年住美国后年周游全世界吗?
事实上,自己对远方的淡漠并非认识深刻,而是囊中羞涩。记得三毛曾经说过,金钱的背后自有它高贵的意义所在。的确,如果我也有足够的金钱,我会把少年憧憬远方的梦,变为具体行动,而这,必须靠一种淘金的热情和能力。于是,我理解了为什么现在的那么多人,远离亲人,长途跋涉,甚至远渡重洋……看来,远方的诱惑远不止是我理解的意义。
是啊,远方以它清晰而又模糊的姿态向所有期待它的人频频挥手,因为那里充满了未知的新鲜的蛊惑与魅力。而于我,现在只能用心去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