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郁达夫在青岛

来源:作者:李岩时间:2013-07-31热度:0

郁达夫在青岛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曾说:青岛像一个大家闺秀。这是郁达夫一生中在青岛唯一的一次避暑时由衷发出的感慨。
  1934年6月底至7月初期间,郁达夫所寓居的杭州城内连日炎热酷暑。日间最高温度常达四十一二摄氏度之上,以至于马路上的柏油都熔化了,河水井水也都干涸了,每天都有人因中暑而死,床椅桌席尽如热水壶,晚上要到午夜过后、凌晨二时左右才能略睡。
  为避暑热,郁达夫应浙江籍同乡汪静之、卢叔桓之函邀,偕妻子王映霞、儿子郁飞于7月6日离开了杭州,乘船北上避暑,在青岛郁达夫留下了踪迹。1934年7月13日,郁达夫所乘坐的轮船午后一时入港。当晚,郁达夫一家借宿在当时在青岛市立中学任教的汪静之同事卢叔桓家。第二天,郁达夫一家移居至友人早已为其租好的位于广西路38号的名称马克西姆的骆氏楼上,此后的一个月时间内,郁达夫一家皆居于此。这是一幢3层公寓住宅,建于20世纪初叶德国占领时期。临浙江路一侧曾是一位德国人开的西餐馆马克思餐厅,中文名称大仙饭店。郁达夫在青岛度假期间曾在此用餐。房东骆氏本为杭州人,在青岛已住了近十年,与郁达夫一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王映霞在《半生自述》中回忆了当年的青岛之行,她说:“轮船驶抵青岛港时,可以望得见绿树浓荫里的一幢幢的红瓦洋楼。把视线横扫过去,则是一条弧形的海岸线。青岛的温度,据说最热亦保持在华氏80℃上下,虽然骄阳烈日,但你一望见青碧的海水与澄蓝的天空时,身心便自然清爽起来?!?br>  郁达夫来青岛后住在这幢公寓里,在前后一个多月的悠闲时光里,他除了购书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游玩观览、接待来访的友人及接受友人宴请上,他与杨振声、汪静之等人常常诗酒往还。郁达夫是写小说成名的,1926年,他在一首诗中得意地说,“曾有文章惊海内”,说的就是小说。但实际上,他的旧诗词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郭沫若就曾说过:“达夫的诗词,实在比他的小说或者散文还好。”因此,郁达夫这次来青岛,不仅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散文《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还留下了10首《青岛杂事诗》,让我们得窥他在青岛的生活和交游。
  青岛给郁达夫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他在文章中写道:“从海道去青岛的人对她所得的最初印象,比无论哪一个港市,都要清新些,美丽些。香港没有她的复杂,广州不及她的洁净,上海比她欠清静,烟台比她更渺小,刘公岛我虽则还没有到过,但推想起来,总也不能够和青岛的整齐华美相比并的。”“以女人来比青岛,她像是一个大家的闺秀;以人种来说青岛,她像是一个在情热之中隐藏着身分的南欧美妇人?!庇舸锓蛩怠?br>  王映霞也在回忆录里写下了她在青岛的感受,“我们在青岛海滨的三四十天时间里,清晨或薄暮,我几乎全在沙滩上度过的。游泳游倦了的时候,仰卧在沙滩上,将两手枕着头,闭上双目,愁烦和俗情俗念被冲洗得一清二净?!贝耸?,郁达夫和王映霞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但经过这次避暑,“已把我的俗虑与愁怀,洗扫得洁净无遗?;氐胶贾莺笪矣氪锓虻母星?,暂时又恢复到了当年?!?br>  和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一样,那时的青岛,习武之风颇盛。那年夏天,郁达夫去青岛的“国术馆”看武术表演。一位叫栾秀云的剑术运动员,当时在国内颇为著名,看了她的表演,郁达夫写了一首诗:堂堂国土盈朝野,不及栾家一女郎。舞到剑飞人隐处,月明满地滚青霜。在青岛,郁达夫写了《青岛杂诗十首》,刊登在《人世间》杂志9月号上,以纪这次青岛之游。
  郁达夫素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把在青岛期间的经历记录下来,写成了《避暑地日记》,时间从7月6日至8月14日,如今成为研究郁达夫在青岛文化活动的珍贵资料。郁达夫在青岛还写了《北航短信》,落款是“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三日,在青岛”。
  因为忙于应酬和赶写报刊的约稿,郁达夫一家直到8月1日才在杨振声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崂山。这天早晨九时许,郁达夫即由寓所出发,经李村、九水等处,十一点到板房,然后步行上山,走了三里多到位于柳树台的崂山大饭店吃了午饭,并登崂山大饭店南大楼,向西南远眺,除望见王子涧上之千岩万壑、石山树林外,还遥见胶州之远山,海色迷茫,亦在望中。
  午饭后,郁达夫由柳树台东北面下山,过竹窝,观崂山石屋(当时该处尚有民国十四年绅农领地契据勒石碑二),沿溪而至北九水庙。从九水庙起,路渐狭,沿大石壁与清溪,行七八里而至靛缸湾之瀑布。靛缸湾瀑布旁,有“空潭泻春”四大字刻石,为民国二十二年四月郑元坤所书。对面石之上“潮音瀑”三字,系民国二十年八月番禺叶恭绰所题。
  在当天的日记中,郁达夫还记载,当时由九水庙至靛缸湾中途由王云飞氏别业处北面上山,五里可至蔚竹庵。庵有老道,名李祥资,高密人,住此处三十余年矣,山路开辟,皆由一人经营。山腹亦有小村落,仅茅屋数间耳。附近一带,统名双石屋村。“更有河东村、河西村等名,界限不清,东西杂出,足见十余年前,为荒山官地,居民不多。而柳树台无柳树,竹窝中不风竹,尤觉可笑?!惫坩朗萋放裕写笫?,上刻壬子年丰润张人骏与同人莅游题记。自台东镇至崂山,一路上瓜田、树林、耕地很多。田间立矮碑无数,系变相之贞节牌坊。九水与九水庙之间、王子涧旁,有连捷桥题名碑,碑色很古。北九水庙前之保合桥,系光绪二十年、三十年建修者,桥旁有勒石碑记。当时郁达夫所见之碑文,以柳树台西南下竹窝村中段氏妇之节烈碑为最古,系同治四年所立。当时该村中也似以段姓为大族,因道旁墓碑,姓段氏者独多。
  郁达夫认为,崂山之胜处,系在东海上之白云洞、华严寺、黄山、青山、明霞洞一带,并打算他日乘船去游。郁达夫此次游崂山计花钱七八元,花时间十小时,步行五六十里,喝汽水啤酒无数,在溪中入浴三次,至傍晚七时才返回到寓所。在步行回寓所的路上,郁达夫且走且吟,作打油诗二首。其一,想到先前所见栾女舞剑便作《赠栾氏女》:“堂堂国土盈朝野,不及栾家一女郎。舞到剑飞人隐处,月明满地滚青霜”;其二,咏其过李村九水一带时见瓜田内亦设有守夜棚台事:“果树槐秧次第成,崂山一带色菁菁。民风东鲁仍儇薄,到处瓜田有夜棚”。
  在郁达夫眼中,青岛也绝非没有缺点,他调侃这个停满了外国东方舰队的城市,投喜爱异国颓废情调者之所好,“想去看一点书,做一点事情的人”,难免要“感到头昏脑涨”。结果自己一个字也没有写,一册书也没有读,到了新秋微冷的时候,就匆匆坐了胶济车北上了。
  如今在崂山北九水石屋村头的巨石上,我们仍能看到郁达夫的那块诗碑,就是写崂山蔚竹庵的那首。当时,郁达夫一行来到蔚竹庵,为这里的风光所陶醉。蔚竹庵位于崂山潮音瀑之北凤凰岭下,建于明代。当时的蔚竹庵只有一名道徒,而且年事已高。郁达夫与老道交谈后,一时激情如潮,挥笔写下咏蔚竹庵一诗:“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闭馐资涠?,仅28个字,但道出了蔚竹庵秀美的特色。柳台,即庵西南3公里处的柳树台。石屋,即双石屋。十里清溪指发源于源泉的凉清河,千尺瀑和澄潭指东南0。5公里处跌落下的潮音瀑和深达5米左右的靛缸湾。蔚竹庵就建在这奇石、溪、瀑、潭和云雾之中,其景犹似江南山水。1981年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被雕刻在内九水的二水路边双石屋村中的巨石上,幅高4米,由郁达夫的侄女婿、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书写。
  由此可以看出,郁达夫不仅仅是写小说和游记的名家,更是一个云游中写诗的高手。当代作家马力就说过:“时下能画出天然美景如郁达夫者,实在稀如星凤?!庇舸锓虻男淳靶鹗律途案呈?,常常直接表露出作者的真性情,写出惊世骇俗的洒脱和人生的苍茫思绪。一种偏激与雄健兼具的文字,在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和诗歌中处处可见,其内在的精神张力,是一般的吟水啸山者所难以比拟的。
  离开青岛后,郁达夫一家人直奔济南,然后继续北上,又游览了北平和北戴河?;氐胶贾莺?,郁达夫于1934年11月写出了《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全文3000字,其中仅青岛部分就占了一半,可见他对青岛的厚爱。他在文中赞道:“去青岛住了一个夏天,方才觉得‘东方第一良港’‘东方第一避暑区’的封号,果然不是徒有其表的虚称?!?br>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