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明月
来源:作者:吴宝泉时间:2013-08-04热度:0次
仰望明月
不需要眼睛,只要一缕与月光同样融融的心绪就足够了。
这样的夜晚,会自然地吟咏《诗经》中升起的那轮明月,“月出皎兮”,洒下的素辉,“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蓖蚬湃缢?,凝视着我的今时明月,曾耀亮过多少诗人的瞳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的江月是这般素净和纯洁吗?“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贬蔚谋呷鹿馐钦庋ü怍贼月穑俊案呗サ贝艘梗鞠⒂ξ聪小?,李白的关山月也是如此的萧索而充满乡愁吗?与人有三十八万四千公里之遥的月亮,它究竟有着怎样一种力度,总紧紧牵扯着骚客离人的视线,将他们无限的思绪悉数收容在这一轮明镜之中。面对长空皓月,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说“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而今,他们逝者如风,物是人非,诗成了经典的怀念,只有那轮明月没有改变,人们思乡团聚的情结没有改变。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时候月是纽带,月是吉祥,月是团圆。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儿圆。席慕蓉有这样的诗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明月的晚上响起?!贝庸氏缙吹拿髟?,看上去是那么的眩目那么的圆,它带来的是故乡的期盼和父母的呼唤,带走的是游子对家乡和父母绵绵不断的思念和祝福。文天祥被押解北上途中,夜闻蒙古人唱“阿剌来”之歌,甚是激越雄壮,联想到故土人的靡靡之音,他仰天叹息,“我朝不复兴矣!”他从歌声中听到了一个民族的豪阔,也听到另一个民族的式微。那个夜里,他头顶若有月亮,月光应是凄楚的。
千百年来,中秋节传唱的是人们世代相通的情感。当皎洁的明月再苍穹高高悬挂,清凉的银辉向大地泼洒时,走进安详的夜,倾听明月与清风的低吟,我们把问候遥相寄,在无边的清辉里卷起一脉秋思。你看那天上的明月,它永远是那样洁雅素净,柔和慈祥,孩子一样纯真得近乎透明。我相信,眼睛经常接受月光沐浴,心灵一定时时晾在阳光之中。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