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小镇上的“杨博士”

来源:作者:杨圣平时间:2013-08-05热度:0

    博士,义即博学之人。秦汉时,博士是一种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演变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当今,它又指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而在我们土家山寨,人们则常取其本意把非常有学问的人称为博士。
    我们小镇上就有个“杨博士”,他实际并不是博士生,充其量,只能算个大学生。他第一学历是中专,后来通过函授先后获得大专和本科文凭。
    然而连个研究生文凭都没有的他,却在我们这个土家山寨,被上至书记、镇长,下至老百姓的人们亲切地称为 “博士”。这个 “杨博士”称谓,不是一时叫来的,而是在多年的经历中沉淀下来的。
    1992年初,在县城工作一年半的他来到我们土家山寨。他初来时人们对他比较陌生,常叫他“小杨”。大半年后,他慈祥的母亲溘然长逝,仅留下一个年迈体弱多病的父亲在他老家孤独艰辛地生活着。他的工作和生活处境都变得十分窘迫,活动区域很少突破“两室”——办公室和寝室。按时工作之余,他便潜心投入学习中,一方面学习地理、历史、哲学、语文等人文知识,另一方面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如此坚持了若干年。这几年中,年纪相仿、关系亲近的人改称他为“老杨”。
    1996年9年,他参加县委党校第一期大专函授班学习,入??际猿杉ê懿淮?。这一期大专函授班学员大部分是副科级以上的农村招聘干部。来自乡镇的学员一般都住在党校,课余时间他们时常在一起沟通交流。与他深入接触后,大家觉得他知识较自己丰富些,功课学得扎实些,加上他普通办事员一个,跟他打招呼时,偶尔开始有人开玩笑称他 “杨教授”。 
    1997年,我们镇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他一人承担全部具体业务工作。这一年可以说他工作和生活都非常艰难。一方面,当时有几个人串通在一起,公开宣称他根本不能胜任此项工作,想把他调到别个单位去。其实他心里有底,自己完全能胜任这项业务工作,不过这项工作需要组织协调、资金安排、工作条件等行政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那时他爱人在一个企业上班,忙碌的工作使她没时间照顾他们两岁的小孩,而他们又请不起保姆,需要他照顾。面对工作和生活困难,他只能迎难而上。为了潜心工作,他把女儿放在寝室里,吓唬她让她一个人在寝室玩,至今女儿对她爸爸还有点心理阴影呢。节省下时间的他每天不分昼夜,也不分工作日与节假日,只要精神撑得住,就不停地工作。每天从早上六七点钟起床就开始工作——描绘规划图、计算数据、填写表格、编写材料等,中午实在撑不住了,就眯一会,晚上也常常熬夜。大家逐步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在工作条件、资料收集、意见回复等方面给予他力所能及的帮助。经过大半年的艰辛努力,他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此后,原来一般不带眼镜的他摘不下眼镜了。大家开始对他看法大为改观,不少的人说:小杨不仅脑子有货,搞事也扎实。当年时任党办主任主动向他征求意见调他进政府工作。10多年后,当时主持全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负责人在去年年终考核中深有感触地说到:对“杨博士”这个人我是很了解的,当年搞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别个县(市)乡镇规划编制情况我不大清楚,但在长阳各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杨博士”搞的规划资料是最好的……
    随着三年大专函授的进行,学员相互了解更多了,说话也更随便了,称呼他“杨博士”的人日益多了起来,特别是我们同镇的学员一般都称呼他“杨博士”。
    2000年,从县城调来一位同志任镇委办公主任,他的文笔在小镇非常了得,大家都称他“笔杆子”。 这位主任和他有共同语言,谈得来。听到政府一些干部称呼他“杨博士”后,觉得他这个称呼好,便每次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大声称呼他——“杨博士”。从此,他“杨博士”的称谓在政府院子中传开了。
    下半年,他爱人因企业改制下岗,在镇上开办了一个打字复印店,开始没有挂正式招牌。次年这位主任建议他爱人给店子挂个店名,店名以他的外号“杨博士”取名——杨博士文印部。他仔细一想,觉得这个店名有趣但不妥,随即征求别人意见后,便将“杨”改为“洋”。几天后,“洋博士文印部”牌子悄然挂起来了。小镇上的人认为“杨博士”称谓再合适不过了,熟人便称呼他“杨博士”。
    小镇上的人们称呼他“杨博士”,影响毕竟有限。当时镇里主要负责人觉得他确实有点学问,见面也称呼他“杨博士”,领导的影响到底不一般,之后,集镇上的上至政府领导干部、下至老百姓一般都称呼他“杨博士”了。
    我们和他一起下乡工作,一般这样介绍他——这位是我们土管所的“杨博士”。多年来,好多村组干部只知道他叫“杨博士” 仍不知道他实名。
    他女儿可能受她爸爸影响的缘故吧,年纪仅只10岁、个头小,但有股“霸气”、“才气”。2005年,在镇中心学校演讲比赛时,他的女儿落落大方走上演讲台,开门见山说: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外号“杨博士”,……她精彩的演讲震憾了台下许多人,“杨博士”在学生中也被传开了,不少同学还向家长龙飞蛇舞地谈论:我的一个同学爸爸叫“杨博士”呢, 不简单啊……由此,他的“杨博士”称谓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从此,我们镇上从干部到老百姓、从集镇到农村、从大人到小孩都这样称呼他“杨博士”。
    他时常跟我们谈论他听大家称呼他“杨博士”的感受??继奖鹑私兴把畈┦俊笔?,他是既高兴又惭愧,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了。大家叫他“杨博士”已10多年了,他每一听到“杨博士”便十分高兴,高兴之余,便陷入沉思。他认为大家称呼他“博士”,大部分人是出于尊重他,因而他也要十分尊重别人啊,特别对于某一方面优于他的人,他更要敬重。他还认为大家称呼他“博士”,说明自己在大家心目中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学问的,可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呢,不能完全辱没这个名号,绝不能忘乎所以,因而要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他常说自己只是冒牌“博士”,很遗憾没成真正的“博士”,也许今世也成不了真正的“博士”,但他内心多么渴想自己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博士”啊。面对现实,他只能努力把他女儿培养成一名真正的杨博士。
    从称呼他“杨博士”开始到如今已有10多年了,土家山寨的人们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观念也有变化,而人们对他的称呼——“杨博士”没有变,如果说有变化的话,就是叫“杨博士”的语调显得更贴心了。“杨博士”这个称呼对我们土家山寨崇尚文化的人们来说远不只是简单的称谓,它背后折射着我们土家山寨的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敬重。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红蜻蜓绿蜻蜓

下一篇: 爬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