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书法家及其他
来源:作者:吕华青时间:2013-08-05热度:0次
我的书房里,悬挂着二十年前金陵书法家苏平赠予的一个条幅:“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苏先生在勉励我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作文。闲暇时,我常常驻足条幅前,欣赏那法度精严、气魄雄伟、结体工稳、变化多姿的书法艺术。
记得一九八○年秋天,在北京的一间小会议室里,观看故宫博物院刘炳森先生伏案挥毫,隶书行笔之美,令人拍案叫绝。日后,向友人借了几本有关书籍来读。清人高凤翰《八分法》是这样诠释隶书的:“笔画平直,乃小篆而去其繁重者,隶也;因隶而加撇捺者,八分也?!奔幢驶街保杂行∽氐?,减去繁重的笔画,这是隶书,即古隶、秦隶;后来发展起来的隶书,具有明显撇捺特征,这是成熟的隶书,即八分……开卷获得知识,懂得了八分就是隶书以及古人“蚕无二设、雁不双飞”的道理,参观书展,扩大欣赏的视野,久而久之,受益匪浅。
练字是一件很苦的事情,需要毅力和恒心。历史上,关于学习书法的传说很多。后汉张芝,经年累月在池塘边练字,洗笔洗砚,把整个池塘的清水都染黑了,坚韧“临池”,终成“草圣”;隋朝和尚智永,练字四十年不下楼,写坏的笔头好几箩筐,他把这些坏笔头埋在土里,做个坟墓叫“笔?!保钪展Τ擅?,求字者把门槛踏穿;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外出途径一片荒烟蔓草地,遇见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石碑。他越看越有味,不知不觉在碑前揣摩了三天三夜,悟出了很多书法的道理,此后楷书愈发严整挺秀,方圆合轨,成为后代楷模。他写出的著名楷帖《九成宫醴泉铭》,一直流芳后世。
书法本来不是尽人能精的,也并非所有的人都对练字钟情。如《颜氏家训》第十九:“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承晋宋余裕,相与事之,故无顿狼狈者,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颜之推教子弟留意书法,但无须过精。之所以认为此艺不可过精,理由是怕为人役。在这里,他例举韦仲将的往事为戒。韦诞,字仲将,三国魏京人,工文善书。明帝时,官侍中一座颇为壮观的凌云殿落成,匠人一时糊涂,榜未题字,就挂了上去,为官者便命诞上去补写。辘辘牵引他上至高高的屋檐下,或是心虚害怕,或是艰难困苦,写完之后须发皆白。史书所传,是虚是实,现已无从考证,但细细想来,恐怕一般人是难于忍受这般苦役的。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卓然成家者,半由功力,半由天分。然而,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铁棒磨成针”的工夫肯定是不行的。北京荆壁先生6岁学书,60多年来勤学苦练,锲而不舍。他曾拜师李苦禅先生,行草飘逸流畅,大师题词:“荆壁少年精草书前程深远可畏也?!彼萃豸酥笆硕烊禾钡拇担醋髁耸鸥龃蟛萏宥熳?,名扬海内外,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书写表演?;ι现榧胰握壬缴榉?,数十年精勤不懈,功力之深,鲜有其匹。他精用笔,擅各体,楷书法初唐,行草宗二王,分隶学两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出自己的风格,雄健挺拔,工整秀丽,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赞赏。李仲安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四岁由其祖母传授书法,先学柳、颜,后学欧、赵、张、褚等各类字帖,对两周金文尤有探研,书法独具一格。他学杨州八怪书艺,将正、草、篆、隶、甲骨、象形、金鼎、石鼓等字体融浑一法,字形奇特,古朴典雅,瑰丽如画。
每一个成功者可能出身与家世不同,但是练字的顽强毅力和吃苦精神,却惊人的相似。已故好友巴根汝教授,出身微寒,并无“家学”、“庭训”可恃,仅半箧善本碑帖可资。巴先生是杨州泰兴人。泰兴中学前身为“襟江书院”,所藏名家字??淌醴?。其中即有著名的何绍基工楷大字《襟江书院记》??斡嘞邢荆卫?,他心摹手拓,一时间几乎可以乱真。七十年代末,在天津塘沽邂逅,多次听得他“方解恨,又尽一池紫;叹无及,心追岳将军”的感慨,深深体会“壮怀激烈”的豪情。从写字到书法的根本转变,是在他结识了著名学者朱东润之后,按指点溯本求源,于唐习颜勤礼、李北海,于魏习张玄,再自行组合。他敢于突破前人樊篱,上取三代篆籀、两汉隶书,从篆书学取圆势,从隶书学取方势,将方圆两势化度于行书之中,书法逐渐自成一格。评论家认为他的那些极富于韵致的为阐发理趣而蓄势的点、线、面、块,其审美价值远远高于那些给人所共知的普遍见解的书作。熊任望教授称其书法“气通古今之变,美集南北之长”。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国际重大展览、交流、出版活动,入选《中南海珍藏书法集》,成为人们注目与重视的当代书家之一。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是一种千变万化的形式和韵律的组合,其间充满了生命的神与气。书法艺术的独特地位,决定着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在当代东西方文化交叉和审美多元化的错综文化背景下,它始终保持着高雅的特征和完美的个性。
纵览古今,大凡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者,无一不是经历了多年艰苦的磨练和精深的研修,真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到自然成。
欣赏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人生勤奋真谛的领悟。
作者:吕华青
地址:上海市海伦路306弄8号楼(邮编200086) 上海市土地学会
手机:18201820001
邮箱:lv5288@163.com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