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约定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8-20热度:0次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
在学生时代很喜欢唱这首歌。记得那是1963年,刚刚考进中学的我每天放学都要在学校的旁边公园看海:在晴空万里,波涛荡漾的大海,白色的海鸥在天上飞,威武的军舰在大海航行,我也唱起了这首歌。由于离家比较远,中午吃饭都是在教室里随便喝杯开水,吃个粗粮的窝窝头,糊弄一下肚子,便跑到海边去挖蛤蜊,玩小鱼,小虾,看海浪,在海边唱起了这首歌。
六年的中学时代很快结束了,在文化革命的浪潮中,我离开了大海,离开了海边,离开了红色染红了的城市,到处是硝烟弥漫,到处是红卫兵的身影,到处是造反,杀声震天的城市。奔赴了祖国的山乡。
“麦浪滚滚闪金光、田野一片白茫茫,丰收的喜讯到处传,人民心里心欢畅?!痹谀母鍪贝词固焯斐圆槐シ?,也要天天唱赞美的歌。农村确实苦,人民公社集体化,都想偷懒少干活,土地怎么会有高产?队中种植的有限面积的小麦大部分都交纳了公粮,每个人一年平均分配60斤小麦算好年景,剩余的全部是玉米和地瓜。我插队的哪个村子,许多家庭由于孩子多,劳动力少,土炕上连棉褥子都没有,冬天和夏天都是那张席子,但是,当我给他们的孩子当上了民办教师,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却发现在孩子们身上闪光着城里孩子所没有的质朴和憨厚。每当我春节要回家探家的时候,孩子们从家中带2个潍县萝卜,几块年糕,也让我的背包无法装,只得用麻袋,靠他们的父母帮忙送到火车站、送上火车。
多少年来,那一幕幕镜头60年代农村的实况经常在我的脑海浮现,她宛若滚滚东流之江水,汹涌澎湃席卷着我内心的情愫;又似万马奔腾历尽沧桑,每一个月华如水的夜晚,凝眉伫立,眺望北方,思绪会穿越时空在小村寻找。我时常在梦中回到了那个曾经挥洒汗水的山乡,醒来却泪洒衣襟,
小村是我的第二故乡。那片绿色的净土,充溢着苍茫的意境和幽深的天籁感;古老而神奇的历史,已随烟云飘逝而去。记得村里的老人给我们讲过解放战争打潍县的故事:一个骑兵连住在村中,仅仅一天,早上参加攻击的一个连队士兵没有归来,只有炊事员回来了,在嚎啕大哭,第二天,新的部队又进驻村里,进攻还是受到阻击,牺牲很大,最后还是战士们通过挖坑道把炸药送到城下,炸毁了城墙才解放了潍县,在这“牧童拾得旧刀枪”的战场,如今地肥水美,一片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几十年又过去了,现在,故乡又是什么摸样?
命运就是这样,知青返城开始了,我回到了海边,竟然就分配到大海的身旁,虽然在服务业工作只有微薄的三十四元工资,但是,靠近妈妈,有大海和我相伴,却也生活的很快乐。
崂山很美,青岛很美,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底蕴是深厚的,我经常在公休日游历在青岛的各个山头,公园,走访和了解每一个古迹,庙宇、堡垒、炮台、工厂、学校的历史和来龙去脉,写下了许多感悟文章。故乡青岛深入我的骨髓,那里有我寻觅的根,有我追求的梦想。
虽然我离开多年,把青春留在异乡,但是我没有忘记大海,没有忘记曾经收留我的农村老乡。
因为我青春的心,已经留在那黑色的土地,那小小的学堂和那几百个学童的身上。
回到家乡,面对辽阔的大海,昂首天蓝蓝,云悠悠,俯瞰海浪翻卷,直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大自然赋予了青岛美丽的大海的风光,栈桥的情人锁,前海的灯塔,都在诉说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湛山寺,海云庵,太清宫的那一座座庙宇,都在阐述着一个浅显而深刻的哲理。繁衍生息在这里的先民,记述了青岛市的灿烂文化和深厚历史,那崂山的每一个景点和民间故事,都在诉说着那故乡的魅力与底蕴。
我被大海的美而震撼,这里是父母的生养之地,有我寻觅的根。面对她,我情不自禁,大海情结越扎越深。那浪花,那蓝天,那海水已融入了我的生命,流淌在血液中。“大海啊大海,生我养我的地方”。深情的歌声又在耳畔回响,我的心在风中飞扬。
青岛的啤酒节在8月10日拉开帷幕,到时候,啤酒城、长宁路啤酒街,登州路啤酒街以及大街小巷都会沸腾起来,啤酒的白沫如同大海的浪花,醉了岛城。
我对大海的感情太深太厚,吉他的弹奏一次次激荡着我的心扉,我魂牵梦萦的故土,无论走到那里,你都在我的心中,我要珍爱你到永远!让我今生和你约定,来世我还是大海的儿子!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