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溱潼古镇

来源:作者:李岩时间:2013-08-20热度:0

过去走过不少古镇,虽然有些大同小异,但仔细观察还是各有所异的。喜欢古城古镇,还是因为这些老房子年代久远一些,承载了历史积淀和时光的磨砺,“读”起来却觉得历久弥新斑驳陆离。
  人未动,心已远。有多远,走多远。清明时节我和夫人到兴化看油菜花,顺便来到了溱潼古镇。溱潼古镇,古称秦泓。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古代,溱潼曾一度临海,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日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渡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
  古镇的中心街道是一条商业街,街市的店铺林立,其中卖当地特产野鸭蛋、醉河蟹、黄桥烧饼等的生意很红火。溱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我不太愿意逛所谓的商业街,于是我和夫人很快拐进了小胡同,里面有我最想看到的老民居。
   随着导游的讲解得知,溱潼镇最早得名于明代。从清代中叶起,溱潼农业、渔业和窑业日渐兴盛,又处姜兴河、泰东河的交汇之地,占航运之利,是漕运盐运必经之地。随之,人烟逐渐稠密起来,各种店铺也多了,慢慢演变成为水乡的闻名市镇。据称,二十年代至抗战初期,溱潼粮食贸易繁荣,米厂、油坊越办越多,茶馆、饭店、浴室兴起,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业相应反展。镇上有电灯照明,电话、电报成了商家的通讯手段。
  我一边在小巷里穿来穿去拍照,一边听着导游小姐的讲解。原来溱潼在当地还是很有些名气,它历来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又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作为景观特色旅游名镇,历史悠久的古镇有古桥36座,古井72眼,古巷99条,穿行其中宛如走进一座东方威尼斯水城,古代建筑星罗棋布点缀各处。
  徜徉在古巷里,仿佛在穿越时光的隧洞,里面有创建于宋咸淳年间的古寿圣寺、水云楼、五代时期的绿树禅寺、宋代山茶古宅、明代驸马亭以及清代朱仲记药铺、朱氏旧宅、李氏宗祠等,看上去至今都保存得完好。目前,古镇拥有古民居6万多平方米,其中明清建筑2万多平方米,古巷23条,是苏中地区古民居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古镇。溱潼自古以来就是沟通江淮的要冲,是盐运和漕运的必经水道,里下河粮油集散地。早在清代,就有“胡、洪、王、方”(以胡家为首)四大徽商在这里经营茶叶、油漆、锅席、纸张。二十世纪初,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曾在这里设立庄栈,创办过实业。
  幸运的是,在这里果真看到了来前做功课知道的近千年的古山茶树。这里的古树名花遍布全镇,可称谓溱潼悠久历史见证的活化石。唐代国槐虬枝苍劲,宋代山茶斗艳争奇,明代黄杨、皂荚古意盎然,清代木槿、银杏、垂槐叶茂枝繁各展风姿。溱潼的这棵正盛开着万朵山茶花的古山茶树植于宋代,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经专家鉴定是国内人工栽培的山茶中生长地域最北、基径最粗、树干最高、树冠最大、花开最多、树龄最长的一株奇葩。
  古镇虽不大,但穿户走巷也很有趣。巷子用麻石铺就,红黑交错。麻石下面是排水沟,即使下再大的雨都不会积水。据说在以前,在纵、横相交的巷子转角处,住户人家会自觉地将自家的墙角抹得特别光滑,为的是让肩挑货物的来往行人在狭窄的巷子里能顺利通过,既撞不到自家的墙又方便了他人的走,当地人称这样的转角处为左右逢源、和气生财。所以,我在巷子里穿行,禁不住就伸手摸摸被蹭得很光滑的墙转角。
  古镇上的房屋一户挨着一户,前面一家的后墙就是后面一家天井前的围墙,左侧人家的西山墙,就是右侧邻居的东山墙。前后门一关是独立的一户人家,可门一开,一脚说不定就跨到隔壁邻居家的门里去了,真正的一步两家。镇上人家门楼用一种青绿色的砖一层一层向外挑出,讲究的人家,砖上除了“?!弊趾汀跋踩档敲贰?、“桂树蝙蝠”等吉祥图案,最多的就是荷花、莲、藕、螃蟹,松鼠、葡萄。这些砖不仅好看而且“好听”,用手敲能敲出铜锣的声音呢。
  我和夫人特意敲开一家人家的大门,老大爷很客气将我们让进屋。我看见屋子地面上铺的是特制大方砖,方砖四角下放着陶盆,大爷说除了防潮,还有“门铃”的作用呢,就算主人在别的房间里,也能知道有客人到访,因为人走在那地上的大方砖上会发出“咚咚”的空响。
  夕阳西下,小巷幽深,麻石老街上道不尽古镇风流。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乡村音诗画

下一篇: 崂山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