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筋面
来源:作者:闫永定时间:2013-08-20热度:0次
、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野外踏青时,又是上坟祭祖时。在这清明踏青祭祖之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家乡的一种应时食品——刺筋面。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蒲城县。我们那里,每到清明前后,人们常常到田间地头采挖嫩嫩的刺筋芽叶,做成面条,当作一种美食来食用,并在清明上坟的时候带上刺筋面,用它来祭奠祖先。
我们家乡把一种学名叫小蓟的草本植物叫刺筋(也可能叫刺棘,我不敢肯定),它是分布很普遍、早春最先拱出地面的植物之一。一开春,人们继采挖荠菜之后,接着就是采挖刺筋了。一般的气候年景,刺筋约在清明前夕开始出土,心急的人们就迫不及待地去抠挖仅仅一两厘米高的芽叶头,用其擀成面条,用来解馋。待到了清明时,刺筋叶片长到四五厘米了,此时大小适宜、采挖容易,是吃刺筋面的最佳时机。过了清明,刺筋长大了,叶子边缘的小刺扎手了,用其擀面,吃起来就感觉有点扎嘴了。用刺筋嫩芽叶和面,擀成面条,其色碧绿、入口劲道,深得很多人喜欢。
由于家乡人多喜欢食用刺筋面,清明时节正值吃刺筋面的时候,人们在自己吃的同时,也不忘记生前同样也喜欢刺筋面的先人们。于是在清明上坟的时候,在给先人们烧纸钱、送酒送食品的时候,也要给他们带上一碗刺筋面,让他们也尝尝鲜。
我这个人对于野菜有一种特别的偏好,荠菜、白蒿、苦菜等都在我的喜爱之列,对于刺筋面更是百吃不厌。幼小在家的时候,家庭生活条件较差,平常吃点白面、吃点油都很困难,每当春季,若母亲能够擀上一次刺筋面,调上盐和醋,再调上点油炒的葱花、油泼的辣子,那可是特大的享受了。出外求学、工作以后,每当清明时节,在思念亲人的同时,随之也在怀念那别有滋味的刺筋面,但无缘食用。
?。保梗叮蹦辏保霸?,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从内蒙回家探亲的时候,正当秋季冬麦下种以后,麦田里新长出了很多刺筋芽,煞是喜人。此时的刺筋虽然不是清明时节的刺筋,但郁郁葱葱、照样鲜嫩。吃刺筋面的欲望使我难以自拔,我就采挖了一些,让母亲给我擀成刺筋面。母亲擀的刺筋面,还是那样的碧绿、劲道、可口,我并不觉得与清明时节的刺筋面有什么差别。吃了一次,还不解馋,在一个月的假期里,我又采挖了几次,母亲又给我擀了几次刺筋面,让我过足了吃刺筋面的瘾。听人说,在那三年困难时期,人们没有吃的,常常以野菜充饥,刺筋也是充饥物之一。
1975年10月我调回陕西,驻地在渭南郊区,出门不远即为田间地头,故而每年的清明前后,刺筋面在我家餐桌上是少不了的。在蒲城老家的弟弟、弟媳,他们也知道我喜欢吃刺筋面,清明时节我回老家的时候,他们也会继承母亲的传统,让我吃上可口的刺筋面。前些年,在我清明没有回老家的时候,弟媳用刺筋做成面条,然后晒干成为挂面,留给我食用。
多年来,每年的清明时节,在大量刺筋产出的时候,我一定会抓紧时机多吃几次刺筋面的。每年的10—11月之间,又是刺筋的另一个生长期,我同样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也要吃上那么几次刺筋面。自从家里有了冰箱以后,我还会把采挖的刺筋用开水焯过,然后再存放在冷冻室里,使我一年四季都能够吃上刺筋面。
今年的4月4日,大女儿和女婿利用清明小长假来渭南看望我们,我让他们吃了一顿我亲手擀的刺筋面。此日一早,我到驻地不远处的田间采挖了一塑料袋刺筋,经过拣择、清洗、焯熟等工序;接着加入面粉揣揉成面团,再擀成面片;然后切成条状,下入开水锅中煮熟,再捞在凉水里浸泡一下;最后控过水,盛在碗里,再调上盐、醋、酱油、香油、炒葱花和油泼辣子,一碗美味的刺筋面就大功告成了。女儿女婿和我们每人一大碗,都吃得干干净净,连说“不错不错!”
刺筋分布比较广,它也是一味中药,性味甘苦凉,具有清热、止血、降血压、散瘀消肿、治疗肝炎之功能,因此,吃点刺筋面,既美味,还可治病。
刺筋面,我喜欢它那碧绿的色泽,喜欢它那耐嚼的劲道,喜欢它那稍稍有点扎嘴的感觉,喜欢它的天然,喜欢它的无污染,喜欢它的营养……
我喜欢刺筋面!
(2013年4月10日)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