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小才女”与王定国的故事

来源:作者:闫永定时间:2013-08-25热度:0

不久前,我看了一篇《一次偶遇,震撼了我》的文章,使我感触良多。
  该文说,作者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小学时期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的变化使作者受到震憾。作者说,这位同学曾经是他们那所小学校的小名人、小才女,作文成绩总是最高的,作文常常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读,在老师的眼里她是很优秀的学生,其才情明显优于大家,让大家羡慕?!靶〔排鼻啻忽?、聪明好学,家庭条件也不错,还有三个在外上学的姐姐,让她可以得到很好的熏陶。但是这位“小才女”自恃聪明,没有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继续努力,不好好读书学习,在上初中时,当同龄人尚对爱情依旧懵懂无知时,她却恋爱了,接着又退学了……。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作者上高中、上大学、上班、结婚,又到了北京。偶然的一次机会,当作者见到这位昔日的“小才女”时,形象竟然与印象中的样子差距太大了,她眼睛无神、表情木然、头发蓬乱、脸膛黝黑臃肿还带着片片斑痕……她没有了家庭,当年的才情已消失殆尽,成为一个生活拮据、在街道摆小摊的无业者。作者感叹道“真是恍如隔世?。∈奔渚谷蝗绱瞬锌岬亟舜莶械饺绱说夭?!”看到这些,我的心在痛,我为这位“小才女”的处境感到惋惜!
    也是在前不久,我还看了一篇介绍刚过了百岁生日的谢觉哉夫人王定国生活的文章,也给了我不少的启示。
  王定国,1913年生于四川省营山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死后,她摆脱了成为童养媳的命运,参加了革命,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7年与谢觉哉结婚。谢老去世后,她承担了整理谢老著作的重任,出版了《谢觉哉传》等多部历史文献。王定国与谢觉哉结婚时,谢觉哉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理论家、大学者,而那时的她却是个“文盲”。为了更好地帮助谢觉哉工作,她下定决心读书、写字,通过努力,终于达到了较高的文化水平。她长期坚持学习、爱好读书,75岁时又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凭着惊人的好学和坚持精神,创作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书画作品。离休后,她把精力投入到帮助他人的工作中去,成为一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小才女”和王定国同为女人,但二人的反差竟是天壤之别,而她们的起点和结果却是反向的。起点:“小才女”,家庭条件不错,能够正常地上学,已经显露出了“文才”,且有了小的名气;王定国,家庭贫寒,是一个差点成为童养媳的文盲。结果:“小才女”成为一个生活拮据的落魄无业者,王定国成为一个有文化的著名社会活动家。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差异,其原因概因二人的后期个人努力不同,概与二人的读与不读书密切相关。
  人们说“知识改变命运”,而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贫穷和环境条件的因素使王定国没有读书的机会,成了文盲,但当有了机会后,她不因不识字而迁就自己、知难而退,而是从零开始,知难而进,学写字、坚持读书,最终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的社会活动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王定国她不喜欢读书的话,她满足于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有地位的“高干”丈夫,那她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而已。那位“小才女”呢?却是另一种情景?!靶〔排奔彝ヌ跫旁剑狭诵⊙У乃?,学习成绩优异,文笔让同伴羡慕,但“小才女”不珍惜这些,却自恃聪明,不好好读书,早恋退学而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时间就是这样改变了两个女人,而这样的改变却是反向的,却是“正”与“负”的不同,我们怎能不为她们而感慨呢?!这样的改变,不容置疑,其实质乃是自己造成的!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些我熟悉的人,他们与“小才女”和王定国的故事有着某些相似性。
  我的祖父小时候家境贫寒,从小未上过一天学,11岁就因灾荒而离家外出谋生。但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当生活安定下来之后,在给人辛勤做工的同时,还抓紧机会勤奋自学、读书,长期坚持、孜孜不倦,终于有了自己的商号和土地,还成了一个能够吟诗作词、有修养、有文化、受人尊敬的人。
  在我几十年的人生生涯中,遇见过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中不乏学识丰富、喜欢读书之人,也接触过几个虽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但却是视读书为无用,与读书“绝交”的人。这几个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的人,因为受当时的左倾政治形势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没有能够用其才、尽其所能,没有成为“有工作”的人。在这样的形势下,他们垂头丧气、浑浑噩噩、安于命运的安排,认为读书没有用了,与读书“绝交”,认为只有“运气”和“机会”才能改变一切。若干年后,他们基本上把学到的一些知识忘了个十之八九,几乎成了一个文盲或半文盲,从其外表形象和言谈举止上来看,根本觉察不出他们是个有点“学历”的人。
  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喜欢读书的人,我喜欢喜欢读书的人,喜欢与喜欢读书的人交朋友。我对于那些自恃聪明、不爱读书、浑浑噩噩过日子、粗俗低媚、没有知识却常常嘲讽读书人的人不怎么“感冒”。
  当今,不读书好像成了社会的一种通病,有智慧、有良心的人对此忧心忡忡。据说中国人每年的人均读书量仅为4.3本,比韩国的11本、日本的20本、法国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少得多!看到这些数字,我真的觉得羞愧无比!我国号称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文明古国,人们当今的读书量竟是如此之低,真叫人汗颜!
  历史和现实证明,浓厚的阅读风气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发达的科技、繁荣的文化,更有知书识礼、平和理性的社会风气,而不读书的风气所带来的肯定是科技的落后、荒寂的文化,以及粗俗无理、道德修养缺乏的社会陋习。媒体披露的中国旅游者在境外没有礼貌、素质不高而屡遭诟病和贬斥的现象,我想无不与其读书少、眼光短浅、缺乏修养有关。
  纵观古今,有关读书的好处比比皆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改变命运”、“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给我的”、“书是瞭望世界的窗口”、“书籍是屹立于时间汪洋中的灯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喜欢读书者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传颂古今,清代康熙帝的好学、苦学、博学、通学使其成为一代名君,孔子读书而让儒家思想远扬海内外,屈原读书而唱《离骚》,司马迁读书而著《史记》,唐宋人读书才让诗词灿若星海,蒲松龄读书写狐鬼而熠熠生辉,曹雪芹读书而使红楼梦成千古奇书……。现代的毛泽东、周恩来孜孜不倦读书寻求革命真理的精神而成就一代伟业,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袁隆平等终身爱学习、刻苦读书而科研成果斐然……。
    前总理温家宝指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蔽颐谴幼约旱闹芪?、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觉察到,爱读书与不爱读书的人,其品位和气质是不一样的。正像有人说的那样,男人读了书,将更加充实智慧、气宇轩昂、一表人才;女人读了书,将更加清纯美丽、秀外慧中、气质不凡。            
  虽然我认识的那几个有一定“学历”的人,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幸遭遇就认定决定人生命运的是“运气”、是“机会”;虽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几近文盲的人却能居高位、掌大权、享快乐;虽然存在“搞原子弹的比不上买茶叶蛋的”的现象……但这些现象的出现绝对不是读书的错,也根本不能作为不读书的理由!
  人们应当坚信:求知是立于天地之间的正途,读书乃安身立命之本!要我说,那位“小才女”的青春是毁于她自己之手的,她的落魄无业是没有好好读书而造成的;我认识的那几位有点“学历”的人,如果不是那么相信“运气”、“机会”的话,如果在人生的岁月里能够觉醒,好好读书、继续充实自己的话,走好自己的另一条路,说不定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番作为呢。
  在党的十八大上,“开展全民阅读”首次写进了政治报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拟用全民阅读立法方式推进全民阅读,使人们看到了曙光。以国家的名义和法制的手段,引导国民热爱阅读,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当从“小才女”、王定国和我举的几个例子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不忘“天道酬勤”和“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的提示,勤奋学习、追求新知,相信读书是人生的绝对需求,认真读书,坚持终生。
  让我们一起好好读书吧!至于对于我的这些说法仍然不以为然的人,我想肯定是会有的,那就随他去吧!因为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