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洲
来源:作者:向卫华时间:2013-08-27热度:0次
猛虎洲
向卫华
在土家语中,土家语地名是块活化石,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比如,在古丈县断龙山乡、红石林镇一带土家族聚居的地方,许多以土家语命名的地名就是铁证。这些地名听起来很有趣味,反映了古丈土家人诙谐幽默的性格,从它的背后也可以看出古丈地名深厚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内涵。
猛虎洲就是一个以土家语命名的地名。猛虎洲为行政村,在古丈县断龙山乡境内,由猛虎洲、他业排、桐油科、上胡家坪、业必塔、广潭河、下坝泽土等七个自然寨组成,这些地名都是土家语的汉语译音,但其意不能用汉语来解释,只能用土家语来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名或村名、寨名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人群对某一地方命名的认同。
先说“猛虎洲”这个寨名。初来乍到的外人,或对土家语地名不甚了解的人,都会望文生义,以为“这里曾是猛虎出没的沙洲”,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湘西土家人是怕虎、忌虎、恨虎、杀虎的,所以有的带“虎”字的地名并非指“虎”。猛虎洲是由“猛湖柱”演变而来的,在土家语中,“猛”为“竹”、“湖”为“山谷”、“柱”为“出”,“猛湖柱”意为“出山竹的山谷”。因此,行走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对寨名切不可先入为主,不然的话,就会闹出很多笑话,就拿“猛虎洲”来说,有人杜撰了这样一个传说:原来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有一年,观音娘娘的宠物下凡来到这里,化作一只老虎,经常伤害森林里的群兽,于是,群兽选出代表到玉皇大地那里告状,玉皇大地便派二郎神前去降伏,谁知老虎跟本不把二郎神看在眼里,与之打斗,二郎神只好使出绝招,将老虎化作山脉。从汉语角度来说,到是“名副其实”,从地貌上看,这里恰好是个山谷,符合地名学中的用“地形地貌”取名,从茄桶、铁马洲一路缓缓而上,中间是一道犹如粑粑槽一样的山谷,两边是山岭,为断龙山的余脉,站在高处俯视,整个山势如猛虎下山,两后爪屈起,两前爪离地。至于山竹,早已淹没在猛虎洲泛黄的村史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山接一山、一岭连一岭的松林,因此这里也就盛产枞菌,每户人家一年光卖枞菌就可得4000多元的纯收入,于是,每到九月“重阳节”后,来这里捡枞菌的人络绎不绝。
俗话说:“先有鼻子,后有样子。”在土家族的寨名中,有的是跟在人家后面取的,看到人家寨名取的雄,也就“以葫芦画瓢”,目的就是想超过别人,这反映了土家人争强好胜的一面。比如“铁马洲”和“茄通”,相传,“猛虎洲”之名引起了位于其下方的一个村寨人的重视,认为他们寨子处于猛虎的虎口下很不吉利,“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要想平安,就得想办法克住猛虎,于是,集思广益,众人便将寨子取名为“铁马洲”,让猛虎面对铁马毫无力法??吹健疤怼蹦芸购饷突?,猛虎洲下的另一个寨子便取名为“铁桶”,即如今的“茄通”,意为“固若金汤”,将“猛虎”和“铁马”拦截在“铁桶”的外面。其实,铁马洲是“梯玛柱”的误记,“梯玛”土家话是“土老司”,是指从事祭神驱鬼巫术的人,土家人旧时信仰鬼神,他们以为神会保佑平安、鬼是带来灾祸的,因而他们对待鬼神的态度也不一样,对神敬祭,对鬼则用巫术驱赶、捉杀?!疤萋曛币馕俺鐾晾纤镜牡胤健?。茄通是“铁桶”的音译演变过来的,土家语“茄”是“山”,“通”是“桶”的通假字,是“窝”的意识,连起来就是“山窝窝”,这符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只要到过茄通的人,就知道这里是个盆地,四周都是山。
再说“业必塔”和“他业排”这两个寨名。相传,唐朝未年,朝庭黑暗腐朽,官吏贪污腐化,民不聊生,于是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为了抵抗农民起义军,官府到处强行征丁。何为“丁”?“丁”者,兵也,即能担任兵役的成年男子,如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中写道:“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有一次官府来猛虎洲征丁,人们闻之,惊慌失措,纷纷往天坑里躲。一个姓向的青年人和一个姓彭的青年人同时躲到了一个天坑里;晚上,为防止官兵追捕,两人都不敢睡,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洞外;三更后,两人都怕对方睡着,而忘记看洞外的情况。此时,洞外,官兵们举着火把,满山搜索,那些被抓到的成年男子,五花大绑,跟在后面的妻儿和父母哭声震天。于是,为了提醒对方,姓彭的对姓向的人:业必塔!,用现在的话说,你莫睡着呢;姓向的则对姓彭的说:他业排!用现在的话说,你也莫睡着呢;两人就这样坐到了天亮,天亮后,见官兵走了,两人才从田坑里爬出来,回到各自寨里,久而久之,人名也就变成了寨名,因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后人只好借用汉语,这样,姓向的寨子就叫“业必塔”,姓彭的那个寨子就叫“他业排”。土家语逐渐消失了,但地名仍还保留着,只不过是“汉译的地名”。在土家语中,“塔”、“排”都是“旁边”、“邻居”的意思,从方位上说,他业排在猛虎洲的旁边,目前两寨人家已是屋檐搭屋檐,看上去是一寨人;业必塔则在猛虎洲的背后,中间隔着桐油科。在猛虎洲与他业排中间,有一条古老的石板驿道,光绪三年(1877年)由猛虎洲大户余世凤筹资修建,原是从河西到白溪关的“通天大道”,“山间铃响马帮来”,那时,在驿道上往来的商贩、马帮络绎不绝;现已荒芜,因古保公路从这里穿过,人们早就结束了肩挑背驮的历史,如果有人大路不走走小路,那是为了走捷径;有车不坐而步行,那是为了健身。
其次说“上胡家坪”这个寨名。在断龙山乡境内有两个“胡家坪”,为了区别,一个叫下胡家坪,原来是一个行政村,2009年区划调整时,与大龙热村合并为一个村,取名为“龙王湖”村;另一个叫上胡家坪,属于猛虎洲村。上胡家坪没有姓胡的人家,只有姓彭和姓黄的人家,怎么取名为“胡家坪”呢?原来,在土家语中,“胡”为“湖”的谐音字,“湖”是山坡上的一块平地之意,或“山沟”、“山谷”、“谷底”之意。这里连用两个“坪”,则是因为古丈是山区,地无三尺平,人们对“坪”十分神往,我曾在多篇文章中说过,古丈带“坪”的村名或寨名很多,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彭姓和向姓、田姓,是这一带的三大姓,除了“田家洞”、“田家湾”等外,再无以“姓氏”命名的村寨了,因此,从字意上说,此地为何取名为“胡家坪”,而不取名为“彭家坪”或“黄家坪”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说“下坝泽土”这个寨名。在土家语中,“坝”不是河坝、水坝的意识,而是“山洞”的意识,比如红石林镇河西村的科里坝,酉水沿岸山洞很多;“泽”是水井的意识,“下坝泽土”即是从山洞里流出来的水,形成一个大水井。下坝泽土这个地方有一条地下河,当地人也叫阴河,即洗坝车地河,是目前发现的古丈境内最大的地河,发源于泽比条的一个大水井,全长4公里,流量每秒3500升;经过这里时,因受挤压,水便从洞里冒了出来,形成了一个大水井,四季常流,冬暖夏凉,供附近几寨人吃水。在人们还没有解开“阴河”之迷时,曾把此河叫做神河,相传是一条天河,从断龙山一路流来,河里藏着一条大龙;后来,猛虎想盘居此地当山大王,就与铁马联手,与龙相斗,抢夺地盘,龙被打败后,逃到东海告状,龙王为了惩罚猛虎,就施了法术,天河消失了,从此,这条天河就隐入地下。据考证,此阴河通酉水,只要酉水发大水,常有大鱼从酉水跑到这里,有一年夏天的早晨,一个妇女来水井洗衣,看在洞里看见一条一米多长、三十多斤重的雕鱼,慌忙跑到寨里喊人;于是,村人拿着钢叉、捞斗等捕鱼工具,人们捕得后,那雕鱼眼泪巴巴的,向村人求情;人们以为是鱼精,怕引来横祸,便又放回洞里;那雕鱼回到洞后,连向村人点了几下头,然后一个转身就不见了。
第五说“桐油科”这个寨名。在古丈村名或寨名中,带“科”也有几个,我的老家树栖科就是一个,此外断龙山乡坐枯坝村也有个叫“树栖科”的。这里的“科”是土家语板栗“素司”汉字记音,意指这些地方盛产板栗?!巴┯汀笔巧狡轮?,而不是“桐油树”,正如“苦竹”不是竹子,而是高山之意,“苦竹河”是“两边是高山的河”的意思。因此,“桐油科”即盛产板栗的山坡,相传,有一年秋天,板栗大丰收,风一吹,咂口的板栗如雨点般纷纷落下来,满山乱滚,清香四溢,有的竟被大风吹到了酉水河里;一个姓向的人每天都要到王村街上卖板栗,因板栗颗粒饱满,乌黑发亮,清香散发,一时买板栗的人蜂拥而来,争相抢购,有人就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以为问他是哪里人,他脱口而出:桐油科!以后,他来街上卖板栗,人们就叫他“桐油科”,就这样,人名变成了地名。至今,寨里还有很多板栗树,有一棵板栗树竟有几抱大,根深叶茂,据说已有三百多岁的寿命,寨人称之为“板栗王”。有一次,有几个游客路过这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粗壮的板栗树,顿生慕意,于是,几个人下车,来到树下,手牵手地环抱,一个貌美的少妇为了体验生活,全身使尽地贴在树身上,两个大奶子都被压扁了,由于用力过猛,双脚岔开时裤裆炸开了,露出了里面的红裤衩,一时成为笑谈。
最后说“广潭河”这个寨名?!肮闾逗印本驮俨皇峭良矣镎耍蛭饫镂挥诠闾逗樱ㄓ置泻樱┍?,顾名思义。广潭河发源于断龙山,全长24公里,集水面积64平方公里,是酉水的一条支流,经细塔、业者湖、白果树、先锋、龙天坪,在河西与河南交界的地方注入酉水,对面就是“芙蓉镇”。相传,有一年,东海龙宫发生内乱,相互残杀,东海都被染红了;有一条青龙实在不忍看这血腥场面,便乘天黑时,买通守门的将士,逃出龙宫,从东海,经长江、湘江、洞庭、沅江、酉水一路游到这里,见这里山清水秀,花香鸟语,再不愿回到龙宫,从此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此龙在这里游山玩水,赏花观景,好不快活,心情舒畅,不时高声大语,禽兽们闻声后便纷纷从远处赶到这里,与此龙共处,整日欢声笑语,载歌载舞,这里便成了动物的家园。于是,后人就将这河取名为“龙叫河”,后来演变为“广潭河”。寨子下面就是广潭河水库,一条简易公路通到水库边,与红石林镇的业者湖隔库而望,望眼欲穿,就像一对相恋千年的情人,只能暗恋,而不能肌肤相亲。这里是野生鱼的乐园,夏天的时候,晚上常有人慕名从县城驱车而来,到水库钓鱼,水库边扎满了帐篷,鸡鸣、狗吠、鱼语,山风、水浪、林涛,构成了一道的风景。人们钓得鱼后,就地生火,烤鱼,大家围坐在一起,就鱼下酒,顿时,酒香、鱼香弥漫。
在古丈,无论是土家族人,还是苗族人,把根本无关联的地名连起来,于是,杜撰了一些相生相克的地名趣话,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但是它也告诉人们,在古丈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地方,民族语地名是很多的,要了解其意切不可先人为主,望文生义,那样的话,会闹出很多笑话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