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这件小事儿
来源:作者:王伟时间:2013-08-27热度:0次
1、敬天
幼时在家吃饭,端起酒杯之前,我的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先拿筷子蘸一滴酒,在桌子上轻轻点一下,如此之后,他们方才端起酒杯,开始喝酒吃饭。年幼的我不解其意,追问究竟,才从父母的嘴里得知,这个仪式叫做敬天。父母认为,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全部都是老天的馈赠,为了感谢上苍,每逢吃饭之前,二老都会十分虔诚地进行这个叫做敬天的仪式。
我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对于粮食和神灵十分地敬畏。从我很小的时候,二老就教导我,烧饭时锅铲碰到锅底时,要尽量轻一些,不然,会打到灶老爷的头皮。母亲说,用火钳通灶膛的时候,不能太粗鲁,因为那是灶王爷家的大门,你想,你把他家的大门给打破了,他能高兴吗?吃饭时,父母要求我们兄弟几人一粒大米也不许浪费,父亲说,人在做,天在看,你今天若是浪费粮食,老天爷一个不高兴,说不定明天就叫你没饭吃!
如今,许多生活条件十分优越的人,为了讲究排场,为了面子,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竟然把浪费粮食当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没有过农作经验的,自然也就无从得知粮食得来的艰辛。而我老实本分的父母,普天之下数以万计的农民们,一辈子跟田地和粮食打交道,他们对粮食保持着十分的敬畏,这实在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其实,越是得来不易的东西,你才越懂得要去珍惜和敬畏。
2、第一碗饭
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第一碗饭,母亲一定是盛给父亲。若是家中有客人,按照待客的礼仪,端上桌子的饭,第一碗肯定要给客人,这种情况下,母亲会拿一个空碗,盛一小勺饭放在灶台上,再盛出来的一碗饭端给客人,这之后,母亲再把盛了一小勺饭的碗添满,端给父亲,这样,礼仪兼顾了,父亲吃到的仍是第一碗饭。多年来,我一直无法参透其中的玄机。
在我生活的村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户很穷的人家,早饭时只买了一根油条,孩子的母亲拿来卷在煎饼里给孩子的父亲吃,几个孩子眼巴巴地看着父亲吃油条,馋得口水直流。终于有一个孩子忍不住喊了一声:“大大,你的油条露出来了!”父亲低头一看,原来油条太长,在煎饼后面露出很长的一截儿。父亲蛮不在乎地应了一声:“不碍事,你看,我把这一头咬一口就没事了!”说罢,他把煎饼调转方向,对着油条使劲咬了一大口。
这个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父亲太自私,只顾自己吃着,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于是,大家便把它当作一个笑话流传开了。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这种事情听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在温饱难以保证的贫困家庭里,这当中却饱含着农民最朴素最大智若愚的生活智慧,不管生活多么窘迫,一定要保证家里的壮劳力能够吃饱,只有这样,他才有力气去照顾家人,才能去为生活打拼,一家人也才拥有未来和希望。
第一碗饭,满满地盛放着一家人的敬重,它同时也代表着自己肩头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