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一路歌 ——与友共游石老人观光园
来源:作者:陈怡霖时间:2013-09-05热度:0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恰逢北京作家协会赵老师自北京来青,又巧遇连云港的糊涂大姐一行和大龙女等,我随海大哥、风大哥,黄花鱼大姐一行9人,一起游石老人观光园。
石老人观光园,是一个不大的山头,因靠近石老人,山上可以俯瞰整个青岛石老人海湾,而开辟成青岛的一个景点。7月7日,恰逢大雾,雾气弥漫了整个观光园。站在对面看去,山上被浓浓的雾笼罩着,看不到山头的景物,只有白色的云雾缭绕,为此山此景增添了神秘。
进了观光园,是一块不大的广场。迎面是一组雕塑,慈善的老人、朴实的渔民男女,与凶恶的龙王形成了鲜明的对峙。这是善良与邪恶的对峙,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民间美丽的传说。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 不料一天女儿被龙王抢进龙宫,可怜的老公公日夜在海边呼唤,望眼欲穿,不顾海水没膝, 直盼得两鬓全白,腰弓背驼,仍执著地守候在海边。后来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际,龙 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体渐渐僵化成石。姑娘得知父亲的消息,痛不欲生,拼死冲出龙宫, 向已变作石头的父亲奔去。她头上插戴的鲜花被海风吹落到岛上,扎根生长,从而使长门岩、 大管岛长满野生耐冬花。当姑娘走近崂山时,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 定在海上。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礁称为“女儿岛”。是啊,这是多么美丽的传说,那海中的父女遥遥相望,已过千万年,还要千万年。
在雕塑不远处树立着一片片石质竹简,上面刻着石老人观光园的园记,显得古朴而且厚重。园记记录:“巍巍石老人,海中屹立千万年,村依石立,园以石名山古名温石其涧卧,石老人观光园已立数载,风采益显,山势俊秀,云连海气,花影婆娑,景物入画,可谓山的新意,园以闻名,已呈造化自然,泽被后人,此地,齐鲁崂山一脉,名为石老人,此景,造化天然相得,名为观光园?!?。站在广场上,回头看,“仙鹤”“孔雀”雕塑昂首站在门楼之上,守望着这神仙居住的地方,旁边还有两只七彩的“鹦鹉”雕塑,在亲昵的互相嬉戏。
雕塑旁有一石阶,顺石阶而上,就见到了石老人传说墙。此墙两米多高,五十米长,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将水泥墙上做了仿古的古铜色,闪着幽幽的古铜色光,显现了此处讲述的是一个千百年来的故事。“很早以前,崂山西侧到海边上著者一家姓石的父女俩。爹爹石老人,一年到偶下海打鱼。闺女车姑在家纺线织网,日子过得清闲自在。”就这样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文字,展开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这里把一个美丽神话传说演绎的如此生动美丽,给石老人观光园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也使这里更增添了文化底蕴。在这里我们一行人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沿着传说墙旁的小路继续往山上走。这山路别有一番景致。路旁的树木正是茂盛的时期,葱葱郁郁,各种树木的枝叶,将小路遮住了,档住了视线,往前看似乎没有路,满眼的绿色,走到近前,看到路隐藏在绿叶中,就在脚下。浓浓的雾气将草叶浸得湿润润,一片片翠绿翠绿的叶子,像活泼的孩童,在树上欢跳着,眨着调皮的眼睛,我仿佛听到了树叶的调皮的笑声,热闹的私语。这是一个神秘幽静的地方。沿着湿漉漉的石阶而上,一股股青青的绿树的气息沁入心扉,沁入了我的每一个细胞,让我的每一处细胞都饱涨了起来,像久经干旱的禾苗遇到淅沥沥的春雨,连毛发都无比的舒畅。久居闹市区,每天吸收的是汽车的尾气,难得遇到上这清新的空气。我贪婪的深深的吮吸着,想让这清新驱逐我的混浊。这真是难得的惬意时刻。山路的前面,龙女大姐搀扶着糊涂大姐走得兴致勃勃,鱼儿大姐和村长大姐相伴左右,海哥与赵老师一路交谈一路前行,糊涂大哥跟风哥忙着跑前跑后,拍照说笑。这些朋友大多已年过半百,是全国知青网的网友,是网络把他们相连,共同的岁月,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情怀,共同的文学爱好,将他们聚到了一起。网友相见,格外愉悦。是网络把许多相隔千里的人,牵线聚缘。这是何等的盛事啊。我赶紧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个个珍贵的镜头。
一路上,古朴的茶亭,青青的竹林,独特的石头,透红的野果,一一纳入我的镜头之中。
穿过这一片小树林,就来到了宽阔的公路上。在公路旁有一个钓鱼池。池里一群红色的金鱼自由的游来游去。旁边的小孩子拿着鱼食抛洒在水面。鱼儿们违者鱼食在转圈。我拿起相机一阵狂拍,想把鱼儿的游姿纳入镜头。一张,两张,三张,我忽然发现,鱼儿总是顺着一个方向排着队伍转圈游,偶尔有乱了顺序的时候,几秒钟后,他们就又调整好游姿,排起了转圈的队伍。我想起了狼群有头狼,羊群有头羊,那鱼群一定也是有头鱼吧,否则怎么会排的如此有秩序呢?
这里有石凳供游人休息。大姐落座,饶有兴致得聊起了知青年代,聊起了那时的淳朴,聊起了那时的工分,聊起了自己的梦想聊起了自己的苦日子。是啊,有知青经历的人,吃过苦,患过难,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呢?
休息片刻,我们又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向上攀登了。不远处,有一个门匾,上刻“情依林”,两旁刻着两幅对联。上联:明月清风本无价,下联:高山流水有知音??吹秸?,我猜想在这一片小树林一定发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果不然在不远处,有一雕塑,刻画了一对男女青年,相互搂着肩膀,并排坐在树上的秋千上,脚下还踩着一条看门狗。在这样的幽静之处,这悄悄的情话,也随日月同辉。
这段路的尽头就是天街了。天街在山的半山腰,是一条不宽但通畅的马路,往上看云雾腾腾,似浓烟天空飘过,山上景物虚无飘渺,似有似无。浓雾中,悬栈似高悬在山中的空中楼阁,时隐时现。
因雾大路滑,止步于此,稍留遗憾。其实也留着点念想。
下山路上,看到了双观亭,大家一路拍照,说笑,下山,握手告别。
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老知青,聚集于此,游山看水,谈天说地,议青春,品人生。
是啊,人生如登山。走一路风景,看一生风光。一路风景一路歌。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