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小商品市场
来源:作者:陈怡霖时间:2013-09-06热度:0次
记忆中即墨路小商品市场
漫步即墨路小商品城,映入眼帘的是古香古色的建筑,飞檐红柱,显得大气典雅。步入小商品城内,一家家整洁文明的店铺,鳞次栉比的排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张张迎客的笑脸。在这里,商品的齐全全国文明。从高档次的玉石首饰,到中国特有的丝绸折扇,从人们日常的服装鞋帽,到居家用的针头线脑,应有尽有。
即墨路小商品城从1983年建立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小商品城,沿着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一路走来,逐渐发展,她见证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她从稚嫩走向成熟。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购买商品都是有计划地分配到人。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本,经历过的人记忆犹新。那时候,如果自己上私自做买卖,就会犯投机倒把罪,是违法的。
1979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改革的春风吹遍岛城。记得八十年代初期,在靠近中山路的即墨路附近悄悄的兴起了一个市场。最初是一个露天市场,占据了即墨路、李村路、潍县路、博山路、易州路、芝罘路六条道路。有些人从外地买来一些新奇的服装,在此买卖,引来很多年轻的追求时髦的客户。1983年,这里形成了一个合法的自由市场。对于自由市场,那时是个崭新的名词。由于经营模式的自由,使得商品品种极大的丰富起来,全国各地的时髦的商品很快就会在即墨路小商品城出现,特别是上海、广州的服装鞋帽,那些流行的款式,吸引了很多的时髦的青年男女。由于款式新价格低,很快即墨路自由市场红火起来,使得即墨路自由市场远近闻名。市场的建立,让岛城吹起了自由经济的浪潮。市场的经营模式变了,人们的观念变了,给岛城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带来了人气,也产生了一批万元户。
市场刚成立初期,设施非常简陋。人们支起自行车,摆个纸盒子,摆上钢铃车,就开始做起了自己的买卖。钢铃车是一种自制的运输工具,就是用四个碗口大小的中间带轮珠的轮子,上面钉上自制的木板,前面有个小绳子拉着,车子有一米见方,矮矮的,紧贴地面。那时人们常常用这种车去买煤啊,买柴火或者运送大件的物品。放上货物人在前面拉着,轮子摩擦地面吱吱响,轮子里面的钢珠转动铃铃响,因此人们就称它为钢铃车。这钢铃车在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成立初期,立下了汗马功劳。白天商家用它当柜台,晚上收工时 又用它来运输。
早上商家用各自简陋的运输工具运来货物,有自行车,有钢铃车,有自行车,还有独轮车。在道路两边,摆上盒子当柜台,或者干脆就在车子上卖。晚上人们就,用钢铃车把货物运回家。最让我难忘的是每当夕阳落山,月色朦胧的时刻,商家们纷纷收摊,回家,这是街道上是最热闹的了。这时整个即墨路,乃至中山路都会到处响起钢铃车铃铃铃的响声,就像奏响着一曲忙忙碌碌的歌。后来,合法市场建立了,这里建立了铁皮的柜台,遮雨的顶棚,市场逐渐完善起来。
即墨路自由市场由于经营方式灵活,服装时髦前卫,很快迎来了她的繁荣。经营服装生意的张女士,曾经是最早的即墨路入市的商家,她曾经告诉我:“市场刚刚成立时,就是靠灵活的经营方式来赚钱。那时,我们家,从中山路 第一百货商店购买樟脑球,在商店里卖8角钱一袋,一袋有十多个樟脑球,我们买一批回家后连夜分装,用纸包起来,每包2至3个,在市场上也卖8角钱,过年时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都要往衣服里装樟脑,以免生虫。这种小包装的樟脑很受欢迎。就这一季,就可以赚不少钱。” 是的,这里经营的是头脑。这里的商家,他们从广州、上海等一些南方城市进货,无论是花色还是款式都是国营商店里没有的,再加上价格便宜,经营方式灵活,还可以讨价还价,因此人气越聚越旺。每天来购物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是岛城的人们,来青岛周边地区还有北方城市的人们都慕名而来。张女士还告诉我:“当时我们家卖领片(只有领子,没有身子的衬衣领子),从广州进货,来多少卖多少,有时会围着很多人抢?!?br>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建立不仅带来了经济模式的转变,也带来了人们思维模式的变化。过去就业都是国家安排,无论是干商业还是进工厂,都要服从分配。刚成立市场的时候,人们对市场上经营的商家是很瞧不起的,认为他们都是游手好闲找不到正式工作的人。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小商小贩。在即墨路经营箱包的冷先生曾经跟我说过:“我当时从胶州来到青岛,当时卖包时总觉得自己抬不起头,很丢人,没有正式工作。每当看到胶州的老乡来到市场,总是老远先背过脸去,怕人认出来?!庇纱丝杉?,当时人们对私营经济的的歧视。后来,财富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即墨路市场从业者很快就产生了万元户。对于万元户,那个时代可是个天文数字。那时工人的工资每人每月只有三十几元,最高的工资也就五十几元钱,一人工作要养一家人,孩子多,吃穿都不能满足,一万元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是个天文数字。即墨路的商家,由于经营观念新,产品新,经营模式灵活,很快的这里的从业者都成了万元户。这时人们开始改变了对这些人的看法,人们改变了对私营经济的看法。因此,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很多工厂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纷纷停薪留职,下海做起了生意。
如今的即墨路小商品城,退路进市,但是还是延续“即墨路小商品城”的名字。从商品的结构到经营的模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了岛城商业的一个品牌,闻名全国。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是在改革开放的浪头上被推上了历史舞台,他像一个探路者,披荆斩棘,勇敢前行。他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带来了观念的转变,创出了岛城商业新模式。在岛城经济的发展上即墨路小商品城功不可没。他像一块丰碑,记录了改革开放的伟绩。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