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力量》中汲取“力量”
来源:作者:谢兴友时间:2013-10-18热度:0次
——观看教育影片《力量》有感
巍巍沂蒙山数百里山脉,绵亘着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传奇;滔滔沂河水上千里波浪,流淌着多少光辉照人的生命绝唱!前不久集中观看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的教学片《力量》,仿佛如临其境,触及灵魂,心灵上受到震撼,思想上得到洗礼。
《力量》是一部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很强的精品力作。它采用电视艺术手段,大量运用沂蒙革命亲历者生动鲜活的采访讲述和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全景式地展现了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的教学场景和内容,把战争时期朴实耿直的沂蒙人民用大情大义大爱乃至生命拥军支前的故事挖掘、呈现、还原在观众面前,使大家从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感人史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党的群众路线丰富内涵。
通过影片,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看到了革命战争岁月里所涌现出来的那一个个可亲可敬的沂蒙人民,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用乳汁喂养受伤战士的红嫂明德英;抚养过近百个革命后代,自己的4个亲骨肉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的王换于;在冰冷的河水中以自己的身体当桥墩的32名沂蒙妇女……“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可以说,没有沂蒙人民的支持,孟良崮战役就不可能取得胜利。陈毅元帅就曾动情地说过:“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故事,正是全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义战争的一个缩影,深刻地反映了这样的真理:人民群众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伟大力量源泉。共产党的执政权利是人民赋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党、一个军队对人民群众好,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反过来,如果“当家不为民做主”,与人民为敌,必定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注定要垮台和失败。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岁月亦是如此。因此,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被人民群众赋予权利的党员干部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真心把群众当亲人,真正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种子与土地关系才会更密切、更牢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一定能实现。
在价值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了诸如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等各种精神困境,这些其实都是先进文化作用弱化的直接反映。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洋溢着凛然正气和昂扬激情,蕴涵着中国人民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诉求,体现着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崇高品质,具有凝聚时代人心、激发大众情感、彰显时代精神的价值与功能,老一辈看了感受良多,年轻人看了触动心灵。
看完《力量》这部红色教育片,我下意识地观察了每一位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大家眼角似乎都残留有泪痕,我想,这会儿,大家心里充满感动之余,手里一定还拽满了力量……而这力量,一定来自于《力量》!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