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印象(外一章)
来源:作者:应勇华时间:2013-10-21热度:0次
别样风情
身在上饶,却很少享用上饶。总喜欢把上饶抱在手上,翻来翻去地读。有时读不懂,有时读不通,也有读起来很愉快的时候。走在步行街,让人感到了上海的南京路。还有洪水季节的信江江面,大江东去,令人心动脉动脚板发热,就想走出上饶面向世界。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西接安徽,南连福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的称谓。浙赣铁路穿境而过,皖赣铁路,横南铁路纵横交错;320、206国道和311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南北,百十里内有四个机场。交通通讯极其便利。
上饶是一方热土??俺迫私艿亓椤⑽锘毂?。钟灵毓秀的山川水土孕育了无数高贤名士,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名人辈出,彪炳史册。北宋名臣范仲淹曾谪知饶州,写下了许多赞美鄱湖风光的诗篇。爱国词人辛弃疾退职后,在上饶度过了他的后半生,一生留下的六百余首词作,近一半都是在上饶写成。革命烈士方志敏一生清贫留美名,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创建了闽浙赣红色根据地。他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及《清贫》,至今令人回肠荡气。出生在绿茶之乡婺源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尊为中国铁路之父,在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时,创下非凡业绩,令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上饶的资源丰富,有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德兴;婺源的曲龙尾砚被称为江西四大名砚之一,传统手工艺品铅山竹编;万倾波涛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素有“鱼米之乡”的誉称。古代文人严遂成在《渡鄱阳》一诗中说:“烟与水无限,迷茫小洞庭”,“苇折雁声苦,风多鱼气腥”。鄱湖之大、之富确令我们引以自豪。
自古就有“江南第一仙峰”美誉的三清山曾是多少旅游爱好者魂牵梦萦的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饶集中营迎送着一批批中外游客……
上饶,值得一读再读的好地方!
薄 荷
上饶市民在吃螺蛳时,除了放生姜、辣椒、大蒜等,还喜欢放一种佐料——薄荷,吃起来清清凉凉的,滋润着五脏六腑,它的芳香让你回味无穷。
2005年,因工作调动,到了南昌。一天,妻子从菜场买了螺蛳,吃饭时感觉少了一些味道,便埋怨为什么不顺便买点薄荷。妻子告诉我,菜场没有薄荷卖。这件事我悄悄放在了心上。
春节,我回父母家,无意中说了这件事。过了几天,父母便从家中带来花盆,里面插着一珠翠绿的薄荷。薄荷是一种唇形植物,中医用薄荷作为发汗解热剂,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之功效。薄荷并不需要肥沃的土壤,不管风吹、雨淋、日晒,都可以放肆地生长。
每次摘几片薄荷放在手中,芬芳就扑面而来,那种纯正与馥郁的气息让人惊悸,叫我如何不想它?
那一年,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我的薄荷也遭了殃。来年再也没闻到芳香。于是,母亲又送来了两株薄荷,并告诉我,在它花开时,将其花瓣上的籽撒在花盆里,旱时浇点水,次年的春天就会重新萌芽、生长……母亲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现在,我家的薄荷在快乐地生长着。
“薄荷花开蝶翅翻,风枝露叶弄秋妍”。就这样,家中的薄荷,使我的生活平添了一些内容。诚然,薄荷比起那骄艳的玫瑰、华贵的牡丹要浑然朴拙得多,但我就爱这香气扑鼻、生命力极强的薄荷。
饭糊果
每到立夏或夏至,上饶市民都要做饭糊果。
饭糊果,可以说是上饶饮食的一大特色,就象上饶米粉一样远近闻名。每个上饶人都那样喜爱它,其间的味道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说得出来。
饭糊果的做法其实很简单,但工序却比较烦琐。第一道工序像以前农村早上做粥一样,将大米放入锅里的开水中过一过,然后把米粒捞起来。切记,用过的米水千万不要倒了,用器皿装好。这道工序关键在如何掌握把米粒捞起来的时间,早了或晚了对后面的工序都很难开展。
在开水中浸泡了一段时间后的米粒捞起来,放入洗净后的装面粉的袋子里,象做包子或饺子那样翻来覆去地揉米粒,直到米粒有韧性,再象做包子或饺子那样将米粒倒在砧板上,反复揉米粒。然后将米粒用刀切成小孩在地上玩的玻璃球大小,揉圆就可以了。
第二道工序就是准备佐料。有:食用油、鲜瘦肉片、小竹笋、豆腐泡、香菇、大蒜芯、绿豆芽、芋头、虾米等,将这些佐料炒熟。
第三道工序将锅洗净,放上用器皿装的米水,待米水沸腾后将米圆倒入锅内。再次开后将准备好的佐料倒进锅里,根据个人口味可以添加鸡精、老抽、生姜、葱花或辣椒等。这样,一道鲜食口感绝佳的饭糊果就做成了,可以慢慢享用了。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