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电视塔尖的月亮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10-23热度:0次
接到朋友电话,今晚去榉林山电视塔看月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天是阴历八月十六,在那空气清新的榉林山,登上电视塔,坐在那旋转餐厅欣赏蓝天的月亮,别有一番新意。
在诗人眼中,春花和秋月是最值得描写抒情的。看那春天的鲜花,五彩缤纷,竞相锭放,花香吸引着蜜蜂、蝴蝶采蜜取芳,游人更是踏青赏花,更有那诗人、从古至今,那诗韵如甘露流淌。
再看那秋月,蓝色的天空、无数的繁星本身就有烘托秋月之美的点缀,那美丽的传说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月亮本身,成为我们追思文化和想念亲人的一个诗意符号。秋月之美,是美在形而上的,不是美在形而下的。
那圆圆的月亮,嫦娥与吴刚的神话故事,更是让那秋月成了诗人抒情与饮酒的寄托。记得在那学生时代,我经常和同学魏庆福、翟开泉一起到贮水山看月亮,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很难再相聚在一起,现在,能和文友一起看月亮是比较舒心的。
高高的电视塔直耸云霄,那圆圆的月亮正挂在塔尖上,我看到了,那圆月正在向我们微笑,从山下望天上看,山上的青松,蜿蜒的小路,远天的星光和山下密布的灯光交织,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神秘和美丽的一幅图画。
在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流传着许多有关月亮的描述,杭州西湖十景之称的平湖秋月和三潭映月,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还有庐山牯牛岭上的月照松林,著名的“三江揽月,峨嵋秋月”等等。是月亮成全了这些绝世美景,让诗人们写出月亮的诗歌。也许,我们从2000年起文友们一起上网,谈诗论文,组成了蓝月亮文学社,描写那如霜的蓝月亮也是为这月光酿成的美酒沉醉,唱出那抒情的绝美的望月情歌。
在青岛榉林山看月亮,那情调比任何地方都不寻常,旋转餐厅播放着轻音乐,眼前放一杯青岛啤酒,几碟小菜,一盘填点心,朋友们一边品尝,一边看那皎洁的明月,畅叙着昨天的理想和明天的创作,偶尔朗诵几首月亮的小诗,我们12名文友在万佳广场的舞台上来了个诗歌接龙,集体朗诵了万佳广场赏月亮的诗歌,规定在十二首诗歌中每一首诗歌必须有万佳广场这4个字,大家都做到了,博得了会场观众的鼓掌喝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青岛这个国际化的大城市里,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他们背乡离井,为了建设这座城市而放弃了回家乡过节,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仲秋圆月的日子在村头的场院,带一把二胡,拉上一支思乡的歌曲,唱起月亮的歌谣。我的儿子他们全家在北京过节,由于工作任务多,买火车票紧张,今年也放弃了回青岛探家的机会,在异乡过节。也许,他们现在也在北京的街心广场,鼓楼前的空地和站北京的护城河桥头望着那圆圆的月亮。
“花间一壶酒,对月独相酌,”月下的伤感,是对亲人的思念,是最真实的伤感,因为只有人才会有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怀。但是,时过境迁,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前人的遭遇和伤感也只是成了千古绝唱,流传后世的也只是那伤感的文字。
最近,我们的许多文友提出,围绕着我们的蓝月亮文学社的传统文化氛围再搞一次论坛征文,出版一本抒情散文集,通知发出后,仅仅十天,稿件便远远超过预计文章数字,这些稿件经过初审,都是蓬勃向上,语言流畅的好文章,我们把这本文集定名为:蓝色的月亮船。
(编辑:作家网)